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在中職學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入學之初就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取向。對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教師;學生;職業規劃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變化,有力地沖擊了學生的價值觀念;缺陷的中職教育體制,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職業發展,這就使得中職生的前途更加迷茫、無助。而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前做好就業的準備,明確其前行的方向,培養其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對此,我從以下方面對職業生涯規劃做了研究。
一、 改革傳統的考試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職業技能
中職學校是為社會輸出專業人才的搖籃,它與普通學校的教育有著巨大差別。因此,教師一定要認識和掌握職業教育的基本問題和規律,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改革傳統的考試評價體系,以職業技能為考試評價標準,做好課程考核工作。目前,大多數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較為薄弱,這就使得他們對文化課沒有興趣,對文化課的閉卷考試更是深感無力,所以,教師若是用常規試題測驗的評價方式,那評價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對此,教師一定要大膽地改革傳統的考試評價體系,結合中職學生實際情況,創新出更有效的技能考評方法。
例如,我在一次職業生涯規劃考試中,采用了技能考核的評價體系。我的考核題目是:每人設計一份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可以手寫,也可以打印。)與此同時,我在課堂上也向學生們展示了一些往屆畢業生的優秀職業規劃書,并著重向學生介紹了這些規劃書中的精彩之處,以及這些規劃書中需要改進的問題。學生聽得很認真,并時常地提出一些精要問題,在我為其一一解答后,學生心中已經有了大體的思路。在課程的最后,我又向學生展示了本次考試對于規劃書的評價標準,并引導學生進行仔細閱讀。一周后,學生將寫好的職業規劃書交到了我的手中,我對其進行了評分和整理,取得了不錯的評價效果。這樣的考試評價體系,以學生技能為考核標準,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技能。
二、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全新規劃的德育課程,該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若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說教模式來進行知識講解,很容易在教學控制和教學效果上暴露問題與弊端,從而降低教學的效率,磨滅學生的興趣。與此同時,中職生正處于懵懂無知的青春期,具有較強的叛逆心理,若教師時常將所謂的“大道理”掛在嘴邊,對其進行枯燥地說教,不僅不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作用,還會令學生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對此,教師一定要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啟迪學生的思想,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經常采用案例法來進行教學,通過利用一個個有趣小故事來向學生闡明一個個人生哲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分享了一個“四只毛毛蟲”的故事。故事中的四個毛毛蟲都想吃到“最好”的蘋果,但它們確定的目標不同,規劃的爬行路徑也不同,所以,最終的結局也不相同。其中,我重點講解了第四個毛毛蟲,因為它不僅制定了“清晰”“實際”的計劃,還通過努力,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毛毛蟲,蘋果就是我們的理想——職業成功。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要認真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這樣有趣的故事不僅能啟迪學生,還能力令其深刻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 引導中職生做好自我評價,建立人生發展目標
中職生正處于懵懂無知的青春期,他們對未來經常會感到迷茫、無助。對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有效幫助中職生進行人生價值的思考,使其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所以,教師在指導時要幫助學生做好自我評價工作,認清自身發展的現狀,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從而找到人生的發展目標。
例如,我在教學中開展了制作“求職簡歷”的教學活動。活動中我與學生一起分析了以下內容,如,外部嚴峻的就業環境、職業的價值取向、自身的就業條件、職業生涯的規劃等。其中,我與學生重點研究了自身就業條件這一項內容,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興趣、學識、能力、情商、思維模式、所獲獎項、實踐經歷等方面來進行自我評估,以此來明確自身的就業條件,幫助學生設立正確、實際的人生發展目標,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 結語
教師一定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幫助其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培養其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王旭東.如何上好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2):194-194.
[2] 胡旭峰.中職學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0):28-28.
[3] 余斌,張建民,吳滿芳.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改革中職學校傳統學生評價模式[J].江西化工,2013(4):239-242.
作者簡介:
張俐君,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貴陽市女子職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