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鮮明特征。陶冶情操,開啟心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恰當的情感滲透,是語文學習充滿樂趣的一條途徑。教學的情感滲透,表現在教師要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與眾不同的導語,聲情并茂的朗讀,生動有趣的課堂講解,貼近生活的寫作教學。讓情感滲透語文,讓教學變得高效。
關鍵詞:情感;語文;教學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鮮明特征。陶冶情操,開啟心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恰當的情感滲透,是語文學習充滿樂趣的一條途徑。可是,在現實的語文課堂里,尤其中職階段語文課堂,因為升學考試的壓力,不少課堂以智力訓練為主,重復訓練考點,缺少笑聲與快樂,缺少師生情感互動。對于語文學習,不少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率不高。現狀告訴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考慮考點訓練的同時,還要考慮發揮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習充滿快樂,讓教學提高質量。
下面談談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情感滲透與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點做法。
一、 關愛,無微不至,陪伴學生成長
教師的關愛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中進行情感滲透的基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一個字——愛。中職階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生也渴望他人的關愛和理解。教師用無微不至的關愛,來陪伴學生的成長,讓他們青春變得更加美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良好的情感交流,學生才能夠在語文學習中追隨教師的引領,學得主動積極,教學質量才能提高。語文教材,本身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具有豐富的人文材料。在教學中,教師在考點訓練的同時,多花點時間來講解它們蘊含著的人生哲理,滲透著美好的人性,或彌漫著溫馨的生活等等。教師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聯系學生的生存環境和當前的社會現實,借助課本的人文材料,挖掘材料的內涵,為我所用,積極地引導學生探討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抒發感情、發表議論的精神成長圣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自覺地跟隨老師的引領;在情感滲透中,學生就會慢慢地喜歡語文,提高課堂質量。
二、 導語,與眾不同,能夠喚起學習的欲望
導語在情感滲透里非常關鍵。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千篇一律,缺少吸引力;與眾不同,才能喚起學習的欲望。導語的精心設計,緊扣學生心弦,誘發學生的探求欲望。根據課文內容,或情景導入,或懸念設疑,或朗讀激情,或名家評論等等,沒有定法。例如在教授《藥》一文的導語里,要學生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樣子,依據故事情節給華小栓開具處方。這樣的導語,既能讓學生熟悉文章的內容,又把學生誘導到教師對考點——篩選與概括的能力訓練中,它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朗讀,聲情并茂,能夠打開學生情感的大門
課文朗讀,是語文教學里一種常見方式。朗讀,做到聲情并茂,也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打開學生內心的大門。教師范讀,或利用音頻資料的名家朗誦,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激蕩心靈的聲音,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如《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的朗讀教學,運用舒緩、自信的語調,再現蔚藍色的原野、連綿的群山、鮮花盛開的峽谷,抒發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情懷。學生通過朗讀來積累語言,從正確的停頓、重音、語調、句調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脈搏,也是語文教學一種較好的方式。
四、 課堂講解,生動有趣,能夠感染學生
課堂講解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無論是課文講解,還是考點訓練,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解。它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課堂講解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文章賞鑒的過程,也是一種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僅應具有傳統教學中所要求的準確性、簡明性、邏輯性的特點,還應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點。課堂講解,教師用情感感染學生的情感,讓情感產生共鳴,讓課堂變得快樂,教學質量自然就會提高。比如教《念奴嬌·赤壁懷古》,對“豪放派”與“婉約派”不同風格進行比較。豪放詞好比“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而婉約詞好比“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在課堂講解中,教師可以分別用兩種不同的語言、動作、表情模仿來完成,學生的情緒、好奇心,就會被這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課堂不再沉悶,快樂隨時可見。
五、 寫作,貼近生活,抒發情感
寫作,是語文學科里最能夠表達學生情感主張的地方之一。然而現實中,不少學生對寫作的看法卻是——作文作文,一吹就成。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內容貧乏,語言枯燥,讀之味同嚼蠟。其中雖有文采方面的原因,但最關鍵的是缺少感情投入,從而導致所寫的文章基本上是東拼西湊,這樣必然是呆板乏味,沒有滋味。如何改變寫作現狀,成了語文老師的重要工作。寫作,要說真話,要抒真情,就必須讓寫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鼓勵學生寫自己熟知的事情,把自己真實發生過的想法感受寫出來。在師生活動中,我們必須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多多感受自己的情感,試著說出內心所想所感。當他們在寫作之前就具備了豐富的情感經歷時,他們在寫作中才會寫出內心的真切情感,以文顯情,以情煉字,最終達到文情并茂。
寫作教學,考點不少,容量較多。在單招語文試卷里,除作文外,還有口語交際和應用文寫作。寫作教學,試題貼近生活,學生也容易抒發情感。學生在表達見解的同時,也會把真實體驗的情感抒發出來。寫作要將學生的視線引向無限寬廣的社會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情感的存在:父母親人的親情,同學朋友的友情,困難救助的愛心,失誤寬容的笑臉等等,都會讓人感到溫馨和快樂,都值得用心去體會,用筆去記錄。老師在寫作教學時,要善于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讓他有事可記,有情可抒。比如高一新生剛從軍訓歸來,事情歷歷在目,感受縈繞于懷。抓住這個恰當的時機,讓學生寫“軍訓讓我成長”、“來到軍訓的第一天”、“我的軍訓生活”、“我的軍訓教官”、“我的連隊戰友”等作文,他們自然會有很多的話要寫,很真的情要抒。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和情感教育關系密切。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情感的滲透,充分發揮情感因素,讓它在語文學習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學生的情商高了,師生關系就會和諧,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作者簡介:徐從書,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