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明
【摘 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眾多金融、財經類院校選擇將統計軟件SPSS設置為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SPSS教學的規律進行了系統思考和總結。
【關鍵詞】SPSS教學;案例教學;有效互動
中圖分類號: G43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2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95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LI Fu-M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00,China)
【Abstract】Many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t up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data analysis abilit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and combining with many years'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onders and summarizes the rules of SPSS teaching.
【Key words】SPSS teaching;Case teaching;Effective interaction
1 研究背景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如何從收集到的數據出發,快速、準確地挖掘出其背后的價值,是數據分析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統計軟件的問世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統計軟件以成熟的統計方法為基礎,借助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和數據管理功能,為人們便捷地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目前流行的統計軟件較多,SPSS是較為優秀的一種。SPSS全名為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被廣泛應用于通訊、醫療、市場研究以及科研教育等多個領域和行業,是國內最為普及的統計軟件之一[1]。鑒于SPSS軟件具有上述眾多優點,國內眾多金融、財經類院校選擇將統計軟件SPSS課程設置為它們的專業必修課程。因此,研究統計軟件SPSS的教學方法和規律,是一項必要且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
2 統計軟件SPSS的課程分析及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
統計軟件SPSS課程的授課內容主要屬于程序性知識,對于本科生而言,課程內容并不難理解[2]。授課內容一般包括SPSS操作環境、數據文件的編輯及管理、描述統計分析以及部分經典的多元推斷方法構成。基于不同的培養要求,開設的學時一般介于32學時至64學時之間,開設前要求學生先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相關課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各類統計方法的本質,培養他們綜合分析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不少任課教師無法全面實現上述培養目標,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細節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受制于學時的限制,只能節選部分統計方法進行講解,但講解方法明顯偏少或代表性不足,不利用學生統計思維的全面塑造。
(二)部分教師習慣按照課件提供的案例“就事論事”地進行授課,缺乏對知識的前后梳理和針對性設計,導致教學效果較差,不能起到舉一反三的啟發效果。
(三)僅注重軟件的操作和結果的分析,卻忽視了對統計原理的深度分析和統計思想的逐步滲透,理論講授不夠立系統、深入和立體。
(四)課堂有效互動較少,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上機練習階段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手段,致使上機的鍛煉價值大打折扣。
3 針對統計軟件SPSS課程的教學反思和建議
圍繞統計軟件SPSS課程的培養目標,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廣大同行努力進行實踐的地方,具體內容如下:
(一)注重統計原理的講解,分清SPSS教學的“形”和“神”
目前出版的SPSS教材不下數十種,多數教材在給出案例后,直接跳入菜單或命令的分析,穿插介紹每個選項的中文含義,最后解釋軟件的輸出結果,僅花很少的篇幅介紹統計理論[3]。這種處理方式有其可取之處,如方便學生理清思路、方便上機模仿練習等,但輕視統計理論教學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一知半解,經常出現明顯的模型誤用。例如,在因變量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情況下,卻采用多元回歸方法進行建模;明顯的單邊檢驗問題,給出的卻是雙邊情形的P-值。
只有分清楚SPSS教學的“形”和“神”,才能真正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以教人作畫為例進行說明,教會學生軟件操作和結果分析最多達到“形似”的程度,但畫出的畫究竟有沒有“神韻”,則要看教師有沒有講明白操作背后的統計原理或思想,這才是SPSS教學的精髓所在,做好這一點,教學效果才會由“形似”上升“神似”的高度。如果長期堅持形神兼顧的方式進行授課,學生通常都能在半個學期左右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統計思維習慣,如此一來,課堂講授內容的多少也就不再那么重要。畢竟,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掌握那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章節。
(二)精心組織課堂,增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向交流過程,只有師生活躍并和諧地開展互動交流,才能產生最積極的教育效果。著名統計學家陳希孺先生曾指出,求學好比游公園,老師的作用好比導游,導游指點一個大略,提醒一些值得看的地方,真正的妙處所在,還得自己用心領略,一切依靠導游,難有真正的收獲[3]。因此,教師應更多地在梳理知識、啟發思考等環節上多下功夫,盡快找到適合本班級的互動模式。課堂提問是高效交互的關鍵所在,盡量選擇那些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同時兼顧學生應答的難度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方便學生開展討論,也方便老師進行統計思想的滲透和灌輸。
當前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4]、“對分課堂”[5],也是有效促進課堂互動的代表性教學模式,值得各位同行實踐和改進。只有實現高效互動的課堂,才是讓師生共同進步的雙贏課堂。
(三)規范上機練習的流程,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
實驗教學是統計軟件SPSS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完善,必須在以下幾點上下足功夫:
第一,規范上機程序,明確上機任務。教師應事先制定好完整的上機計劃及每次的訓練項目,確保學生在上機練習時有的放矢。
第二,加強對學生的上機指導,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在下機前進行集中講解。
第三,鼓勵學生多使用SPSS操作指南(SPSS Tutorial)。由于受到學時的限制,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鼓勵學生積極使用操作指南,進一步掌握操作的細節知識。
(四)積極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尋求適合課程特點的考核手段
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積極探尋適合課程自身特點的考核方式。適合課程特點的考核方式通常具有如下特點:能多層面、多角度、全面客觀地考查學生;能客觀實際地體現學生間的差異;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考慮到SPSS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采用以平時提交實驗報告考核為輔,期末撰寫論文并答辯(或上機考核)為主,二者結合進行的考核模式較為合理的。此外,要努力提高過程學習成績的占比,細化各個考核環節的實施細節,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好制度保障和頂層設計。
4 總結
SPSS軟件因其功能強大、操作簡單等特點,成為數據分析人員最為喜愛的統計軟件之一。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統計分析工作無法通過菜單點擊的方式來實現,需借助SPSS的編程功能方能完成。因此,要想精通SPSS軟件還應進一步學習它的編程語言,做到編程功能和操作界面的結合使用。授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和應用水平,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開設出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知識和趣味兼備的好課程。
【參考文獻】
[1]薛薇.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
[2]馬娟.翻轉課堂模式在《SPSS統計軟件應用》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高教學刊,2018,3:108-110.
[3]陳希孺.關于我國數理統計學發展中存在的幾點思考[J]北京統計,2003,2(3):39-41.
[4]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 2013,19(1):58-64.
[5]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