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慧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煤炭能源市場產能過剩、價格下跌,國有煤炭企業經濟形勢異常嚴峻,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國有煤炭企業應深化改革創新,加速提質增效,積極探尋經濟管理新模式。
關鍵詞:國有煤炭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契約化;制度
一、引言
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國有煤炭企業應深化改革創新,加速提質增效。努力開創國有煤炭企業高效率運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定改革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國有煤炭企業改革轉型。通過對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調動激活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二、強化經營生產理念,提高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
國有煤炭企業應樹立科學企業經營理念,堅持“層層核算、人人算賬”意識,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1.關鍵完善的內控體系,強化規章制度落實
國有企業應比照現代化企業構建科學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實現企業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構建完善的企業內控體系,營造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的企業管理氛圍。實現國有煤炭企業全過程、各環節的成本管控模式,重點是企業的集中采購和網上交易,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物資采購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加大內控管理信息化程度,積極推動企業各級管理機構的ERP系統建設,努力完成企業安全生產集中管控與經營管控平臺的改革。
2.暢通資金籌措渠道,發揮現金保障功能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國有煤炭企業應積極推動企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結合企業的改革發展戰略目標,綜合分析、科學把控,開展多渠道、多品種、低成本融資,優化融資結構、提升融資能力。為保障企業的資金安全,應加大應收賬款清欠力度,制定科學的金融風險防控措施,強化經營目標考核機制,加快資金回籠,保障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為提升企業的經濟利潤應強化節稅理念,加快稅收改革步伐,提前預測,長遠打算,依法合理稅收籌劃。
3.制定科學的金融風險防控措施,保障各項經濟活動有序開展
面對復雜的市場經濟形勢,國有煤炭企業應加強市場調研力度,清醒判斷企業經濟活動中各類風險,制定科學的金融風險防控措施,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重點提高財務收支、債權清收、資產管理等高風險領域的防控能力;同時完善各項融資擔保制度,健全各級“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通過構建科學完善、運行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創新企業內外審計制度,完善經營風險管理臺賬,明確審計整改責任制。實行會計負責人委派制度,提高企業會計基礎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三、加快“三化改革”,突破發展瓶頸
全面實施契約化管理、市場化改造、資本化運作,打好改革攻堅戰,推進“三大關鍵變革”,增強企業內生動力。
1.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
堅決把契約化管理工作作為統領全局的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向前推,堅定不移朝前走。嚴格按照“責、權、利”對等原則,層層簽訂契約合同,各項指標任務細化分解,責任到人,指標到人,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調動全體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進一步擴大契約化管理的深度和廣度,逐級下放權力,提高各單位自主權、選擇權,將班子薪酬與契約履行情況、職工收入情況緊密掛鉤,建立起具有剛性約束力和較強激勵作用的經營管理體系。公司領導要分解包保,掛鉤考核二級單位,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立體式的契約管理架構,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2.加快實施市場化改造
堅決摒棄傳統落后的經營模式,對接市場,專業管理。全面實現后勤系統市場化運行,進一步拓展市場化結算的行業和區域,做到全面覆蓋,不留死角,明碼標價,市場取酬。全面壓縮管理層級,出清“僵尸企業”,騰籠換鳥,徹底消滅四級管理層級法人單位,減少企業法人戶數。全面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加快推進醫療機構改革、廠辦大集體改制、消防機構分類改革等工作,重新整合剩余資產和業務,盡量爭取有利的移交政策及資金支持,妥善解決移交后的人員安置問題,真正實現企業減負前行。
3.實質推進資本化運作
科學謀劃整體上市工作,專人負責,多方溝通,理順產權關系,加快證照手續辦理,達標資產分步注入,存續資產模擬運行,爭取政策支持,推動整體上市。深度發揮業務與資金的協同效應,提升整體資產質量,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積極開展股權合作,通過定向增發、資產注入、項目融資、市場化債轉股等形式,吸引長期戰略投資者。加快組建資本運作專業隊伍,培養一批懂業務、熟市場的復合型人才,加快推進證券化工作,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動能轉換
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挖掘干部職工創新潛能,提升專利技術轉化速率,激發創新創效活力。
1.創新薪酬管理體制
國有煤炭企業應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打破干部身份限制,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調動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通過職稱制度改革將管理、技術、操作崗位職稱互評的良性渠道,為廣大干部職工充分展示個人才華提供舞臺;以崗定編,出臺科學的雙創政策,推動企業富余勞動力的轉崗分流,有效解決國有煤炭企業人員冗雜問題。全面實施契約化管理,將企業經濟指標與職工的績效工資相掛鉤,實行工資總額包干,充分體現責權利對等,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資分配方式,實現企業干部職工薪酬能降能升,同工同酬。企業各級領導班子制定科學的差異化考核評價體系,干部任期薪酬與企業經濟效益、發展目標和職工收入相掛鉤,打破國有企業長期以來占據的“大鍋飯”思想。
2.實施科技創新戰略
國有煤炭企業應加快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項目的推廣實施,推動煤礦生產技術與設備革新,全力推進煤礦開采、瓦斯治理、信息研究所和防治水領域的建設,學習借鑒現代化的生產技術,著力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優勢的新技術、新專利、新產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廣現代化綜采工作面的新型采煤技術,減員提效,實現煤炭開采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無人化,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升開采效率。
3.發揮“雙創”平臺優勢
爭取“雙創”政策紅利,放大眾創平臺功能,廣泛征集可轉化成果,組織引導富余人員組隊勞務輸出、二次創業,加強對優質項目的儲備工作。以勞模創新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室為引擎,引導職工群眾投身創新活動,常態化、固定化、科學化管理,激發全員創新活力,更好地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改革攻堅的主力軍作用。
五、結語
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煤炭市場跌宕起伏、企業經營困難加劇的內外部環境下,國有煤炭企業應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抓住國企改革最后的戰略機遇,引領企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