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豐祝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我國在稅收政策方面也進行了有效轉變,逐漸轉變為營改增政策體制。有效改善了我國財政體制收費問題,同時也為企業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稅收成本。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營改增稅收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以及相關解決對策,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施工企業;財務會計;影響;對策
前言
稅收體制在國家宏觀調控方面,占據重要比重,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財會管理效果。現如今,在營改增背景下,企業應該重點思考新的稅收政策,給企業財務會計帶來的影響,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營改增背景下的財務管理問題,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果。
一、營改增稅收政策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
1.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在營改增稅收政策全面實施以來,關于企業財務管理,在會計核算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總體來講,在該稅收體制執行以來,會計核算難度顯著增加。首先,在科目上,相較于以往呈現出顯著的變化,科目內容有所增加和豐富。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前,企業在進行稅務核算時,核算科目主要包括兩點,主要有附加稅和營業稅。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后,企業的在稅收科目方面獲得有效增加。包括稅金、進項、銷項等多項稅務科目”]。將稅收科目進行細化、分類,能夠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加全面、具體,但是與此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的任務量。除了在內容上有所改變之后,在稅收體制改革前后,會計核算在工作方式上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相較于改革之前,全新的會計核算方式上必須以實列支出為準則,并需要對增值稅部分進行詳細核對。
2.對稅負的影響
稅收體制的改革,給企業在稅負方面造成較大的影響。很多企業在全新的征稅標準下,隸屬于一般納稅人。在稅負方面也是按照一般納稅人的標準進行繳費,繳費比重通常占據增值稅的百分之十。可以說,稅收體制的改革,有效解決了傳統稅收體制,造成的重復征稅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稅收成本,保障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阻礙,導致部分企業的稅負指標并未有效降低,甚至出現了稅負增長的不良現象。比如說,有些企業經營業務比較多樣,涉及到市場各個領域,所以在交稅時,考慮的稅務指標也比較多,導致企業稅負指標增多。此外,企業無法取得有效增值發票,也是導致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見,營改增體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稅負指標。
3.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增值稅和營業稅分別屬于兩個相反的稅負類型,通常用價外和價內來區分,前者屬于價內部分,而后者則屬于價外部分。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后,企業在財務指標方面也發生了一定變化。首先,在資產負債率方面,改革之前,企業的進稅項部分則無需作為稅負指標。而的經過改革之后,則需要將進項稅部分納入到稅負指標當中。之所以這樣,主要受增值稅所屬稅負類型影響。財務指標的改變,導致企業的市場資產估值相較于以往明顯下降,而負債部分的資金數額以及相應比例卻明顯增加。其次,稅收體制改革對企業產值也產生較大影響,與以往相比,全新體制背景下的產值將稅金排除在外。
4.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在全新稅收體制影響下,企業利潤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在改革之前,企業納稅指標主要以營業稅為主,經過改革之后,納稅指標則轉變為增值稅,而企業的利潤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首先,按照營業稅繳納稅款,能夠根據稅務標準,對稅款進行適當扣除,這樣一來,企業的稅負可以大幅減小,減少企業稅負壓力。而因為增值稅比較特殊,出于價外稅原因,不能進行適當的扣除,導致企業稅負大幅增加。同時,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后,企業在利潤方面,關于確認時點發生了顯著變化,致使企業利潤較低。
5.對風險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之后,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與以往相比,也呈現出較大不同,所呈現的變化主要有兩點。首先,在工程造價方面,產生的影響比較顯著。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后,企業在產品方面,關于產品造價發生了顯著變化。招標書內容增加之后,招標難度明顯增加,同時企業如何改版招標書編制,也成為重點難題。同時,稅收體制改革,對企業在工程分包方面,呈現的影響比較顯著。如何確定分包行為是否合法,以及如何支付工程款等都是企業需要面臨的風險問題。可見,營改增體制的改革,給企業造成的影響程度比較顯著,企業必須加以重視,并且更新財務管理方法,優化財務管理。
二、營改增稅收政策下施工企業會計財務改革策略
1.加強發票管理
在營改增體制改革之后,關于增值稅方面提出了專用的發票進行管理,該發票也成為稅負抵扣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在稅收體制改革之后,企業需要針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加強管理,為今后合理納稅,控制納稅成本提供重要依據。首先,在合同簽訂過程中,企業需要針對增值稅發票進行合同內容細化,增設合同條款,對發票細節,包括開具、送達、款項等方面進行優化管理,從而保證增值稅管理,更加符合要求。一旦增值稅發票丟失,可以及時找到責任方,維護企業利益。其次,除了做好合同管理之外,企業還需要做好發票保管,避免發票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破損或者遺失問題。同時,企業財務人員應該在規定時間內,對增值發票進行認證處理,避免時間延長,而導致增值稅無法順利完成抵扣。
2.加強稅收籌劃工作
營改增背景下,在企業財務管理領域,關于稅收籌劃,是企業重點工作內容。因此,企業應重視稅收籌劃工作,想辦法降低稅收指標,降低稅負成本,保證企業經營和發展利益。首先,做好施工、材料分包合同簽訂與管理。在改革之后,企業需要明確增值稅項目,尤其是在施工材料、設備采購期間,必須做好增值稅票據管理,因為此部分資金投入是企業獲取增值稅票據的重要方式。做好票據管理,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稅收指標,從而提高企業經濟利潤。而如果原材料來源于甲方指定企業,則導致材料采購無法滿足增值稅標準,企業稅負也不會減少。因此,簽訂合同,是保證企業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時,企業在選擇材料供應商時,應該從多個方面加以考慮,比如說材料性能、價格,以及廠商是否具備增值稅發票開開具權利,從而有效控制企業施工材料采購成本。
3.加強財務審計與監督
企業所負責的工程項目,不僅施工周期長,同時在施工期間包含著很多風險因素。在營改增背景下,關于企業財務審計與監督,在管理方式上有所轉變和更新。為了合理控制工程項目成本,企業應當從各個方面加強財務管理,對管理工作加強監督力度,從而保證企業在全新的稅收體制下,健康、和諧的發展下去。首先,企業應該重視施工材料采購成本,在采購之前,根據工程項目具體情況,做好材料采購預算,合理選擇采購合作廠商。從而有效控制施工材料采購成本,保證企業經濟收益。為此,企業需要針對材料采購流程,制定完善性的監管體系,定期分析材料采購風險,并不斷優化采購流程,合理控制材料采購成本。同時,企業應重視施工過程審計與監督,對施工現場中存在的各項費用,比如說人工、設備等各項費用進行審計,做好預算控制與監督,減少費用支出。
4.加強業務培訓
隨著營改增體制的實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無論是在工作內容還是在工作形式上,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此,為了確保內部人員能夠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企業應該針對財務人員加強素質培訓。首先,企業需要向財務人員滲透與營改增有關的法規、文件,比如說關于增值稅扣除標準,以及進項稅等其他稅負指標相關法律規定。以便財務人員在工作時,能夠嚴格按照國家法規、政策,開展稅收籌劃與票據管理工作。其次,為了讓財務人員適應改革后高強度的核算工作,企業應該針對新時期會計核算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項進行培訓。加強專用發票管理培訓,提高財務人員職業素養,避免增值稅發票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破損、遺失等不良風險。同時,企業不僅要做好財務人員素質培訓工作,更要對其他部門人員進行培訓,包括采購人員、造價人員、審計人員等。讓各個部門人員都能夠對增值稅知識有所了解,從而保證企業稅收籌劃工作順利進行。合理控制稅負成本,維護企業經濟利益。
5.完善施工企業風險管理
在營改增體制下,企業應該做好風險管理工作。首先,企業必須對增值稅發票進行優化管理,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能否順利完成部分稅款抵扣工作。因此,企業根據增值稅發票管理標準,制定嚴格的管理體制。要求財務人員嚴格按照規章體制,科學、合理地進行管理,降低發票丟失或者破損等不良風險。同時,企業需要對施工原材料加強管理,尤其是在采購方面,應該考慮廠商資質是否俱全,是否具有開設增值發票能力,加強增值發票審核與上報,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稅負優惠。
三、結語
綜上,營改增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發生了重大轉變。企業為了適應全新稅收政策,應該調整財務管理方向,更新管理方式。加強發票、稅收籌劃與管理,加強財務審計,開展業務培訓,完善企業施工管理,從而全面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