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運動
摘要:五年來,商水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紛呈,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農業生產連年喜獲豐收,城鄉居民收入逐年攀升,利益于“五個商水”建設的實施,周商一體化的融合。
關鍵詞:商水縣;經濟;社會;發展一、亮點一之生產總值
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首破200億元大關;2014年人均生產總值首破2萬元大關。
全縣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169.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46.5億元,年均增長8.0%。
人均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18844元增加到2017年的27570元,年均增長8.9%。
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206.4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2014年人均生產總值22031元,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
二、亮點二之產業結構
2013年首次實現“二一三”的產業結構;2015年首次實現“二三一”的產業結構。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34.1:37.6:28.2調整為2017年的25.3:41.4:33.3。
2013年第二產業占比37.6%,比第一產業占比高3.5個百分點,首次超過第一產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以工業為主導的“二一三”產業結構。
2015年,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占比30.3%,首次突破30%大關,比第一產業占比高1.4個百分點,首次超過第一產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二三一”的產業結構。
三、亮點三之農業生產
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超百萬噸,商水縣連續18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大縣”。
2017年全縣糧食總產量101.1萬噸。多年來,糧食總產量穩居全市第2位。從2007年開始,全縣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超百萬噸,從2000年,連續18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大縣”。
四、亮點四之“巧媳婦”工程
2016年商水縣獲得“全國巧媳婦工程唯一示范縣”榮譽稱號。
2012年以來,商水“巧媳婦”工程經過五年的快速發展,已形成以服裝服飾、無紡布制品、漁網編織為主導的一二三產融合的領軍產業,已成為商水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是商水叫得響的新名片。
初步核算,2016年“巧媳婦”工程企業增加值12.15億元,同比增長10.1%,高于全縣生產總值增速1.9個百分點。“巧媳婦”工程對全縣經濟增長貢獻逐年上升。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全縣共有50人以上的“巧媳婦”加工基地200個以上,10人以上的“巧媳婦”加工站點500個以上,全縣“巧媳婦”工程已幫助9.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4.8萬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加了創收。“巧媳婦”工程助力商水縣更早更快脫貧。
五、亮點五之產業集聚區
2014年度產業集聚區考評中,商水縣成功晉級為全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2016年產業集聚區晉二星指標均超過標準線,成功晉升為全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
2014年,商水縣產業集聚區成功晉升為全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排名在全省、全市取得歷史性最好成績,在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排名中,絕對量指數全省排名第58位,比2013年上升30個位次,全市排名第4位,比2013年上升3個位次;發展指數全省排名第57位,比2013年上升1個位次,全市排名第1位,比2013年上升4個位次。
新常態下的商水縣產業集聚區邁出了向二星級產業集聚區晉級的步伐。2016年,商水縣產業集聚區晉二星的增加值、從業人員、城區人口等指標均超過了二星級標準。增加值81.14億元,比二星級標準高1.14億元。從業人員4.2萬人,比二星級標準高1.7萬人,城區人口21.2萬人,比二星級標準高1.2萬人,商水縣產業集聚區成功晉升為全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
商水縣產業集聚區經過2013年的爭快創先、2016年的調整爭星,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全縣縣域經濟的增長極、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結構調整的推動力、周商一體的排頭兵、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改革創新的示范區。產業集聚區為全縣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六、亮點六之財政收支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3年首破5億元,稅收收入占比連年保持在6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15年首破40億元,八項支出占比連年保持在60%以上。
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3年的5.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7億元,年均增長10.8%。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從2010年起連續7年占比保持在65%以上。
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2013年的33.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47.7億元,年均增長4.4%。教育、醫療衛生等八項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連年保持在60%以上。
七、亮點七之金融市場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16首破200億元大關。住戶存款余額2013年、2017年首破100億元、200億元大關。人均住戶存款余額2012年、2016年首破1萬元、2萬元大關。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017年首破50億元大關。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從2013年146.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39.1億元,年均增長14.0%。2016年首破200億元大關,到達218.9億元。
住戶存款余額從2013年117.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05.8億元,年均增長15.7%。2013年首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17.1億元,2017年首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05.8億元。
人均住戶存款余額從2013年的13022元增加2017年的23016元,年均增長%。2012年、2016年首破1萬元、2萬元大關。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從2013年43.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58.5億元,年均增長9.6%。2017年首破50億元大關,到達58.5億元。
八、亮點八之居民收入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8年跑贏生產總值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萬元大關。
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7367元提高到2017年的23533元,年均增長8.8%,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萬元大關,達到20270元。
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6512元提高到2017年的9831元,年均增長10.8%。5年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逐年縮小,收入倍差由2013年的2.67縮小到2016年的2.39,五年來縮小了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