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摘 要:運用文獻研究、訪談、課堂觀察等方法,重點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類型與診斷方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體育教師教學單項能力集中在講解、示范、指導、組織、評價與育人等方面。綜合能力劃分為學教型、能教型、會教型、精教型四種類型。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診斷方法可采取單項疊加進行診斷。
關鍵詞: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單項疊加;診斷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12-0019-02
長期以來,體育教師發展問題一直是體育教育發展迫切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體育教育發展水平與教學能力息息相關。但多年來,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權威診斷標準尚未出臺,有的基于教師任教年限劃分能力類型,有的基于年齡和發展階段劃分,均未能真正指向“能力”這一最核心概念。本課題通過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能力表現研究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類型和診斷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師能力診斷,更能為各級各類體育教師培訓提供能力分類依據,并通過分層分類精準培訓滿足不同能力類型教師發展的需求。
一、體育教師教學單項能力與綜合能力類型
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可劃分單項能力和綜合能力,單項能力分講解能力、示范能力、指導能力、組織能力、評價能力、育人能力。綜合能力分學教型、能教型、會教型、精教型。
(一)單項能力類型及特點
1.講解能力
體育課上教師的講解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重要教學行為,講解能力大小直接關系學生聽講效果,最終影響教學效果。講解能力不僅體現在聲音是否能夠讓學生聽清,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講解內容是否精煉簡潔,以及是否有聽講法指導語。
2.示范能力
示范是體育課上教師向學生傳授運動技能等的最重要方式,示范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觀察示范的效果。教師示范不僅要充分考慮站位,更要看示范的質量和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示范形式,而教師示范直接決定教學是否有效。示范能力強的示范作用發揮充分,示范能力弱的很難體現。
3.指導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時,教師主要是指導,不同能力的老師指導結果有別。會指導者,學生很快明確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最佳方案,相反,不會指導者,學生的錯誤動作就難以得到及時糾正,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速度就受到影響。
4.組織能力
體育課上的組織方式,從最簡單的集合整隊、隊列練習、隊形調動,到較為復雜的游戲、練習活動的組織,都能夠反映出老師的組織能力大小。而且,組織能力對教學效果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組織能力強者,教學有效性突出,組織能力差者,教學實效性也會大打折扣。
5.評價能力
課堂評價是體育課上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常用方式,不同的能力能夠帶來不同的評價結果。體育新課程改革提出要把握好過程性評價,課堂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部分。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實施過程,也包含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好自評、互評、小組評價的能力的集中體現。
6.育人能力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立德樹人,要求全科育人,體育也不例外。體育課上,教師能否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體育教育功能價值體現的關鍵。能否細心觀察、準確判斷、正確引導是育人能力判斷之關鍵。
(二)綜合能力類型及特點
1.學教型
學教型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初級水平,主要特征表現在“困”和“難”。所謂“困”是教學困惑較多,如不知道如何設計、不知道如何確定目標、不知道如何確立重難點等等。所謂“難”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如遇到調皮搗蛋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管理、隊形發生較為復雜的變化時不知道如何調整等。該類型的教師需要不斷地請教他人,方能將課上完整。屬于學教型的教師基本上是剛工作1至3年內的教師。
2.能教型
能教型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第二級水平。主要特征表現在“能”和“順”。所謂“能”是能夠獨立完成教學任務。該階段困惑較少,對基本的教學設計均能把握,也知道如何設置目標和確立重難點。所謂“順”是順利,也代表著流程化,約等于單純走流程。這一階段的教師和學教型共同之處,都是站在教師教的角度開展教學工作。未能充分考慮課堂上的學情。能教型教師基本上是3至10年教齡的教師,但也有發展快速的5年就已經超越了能教型。
3.會教型
會教型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第三級水平,主要特征表現在“會”和“觀”。所謂“會”是教學中考慮學生學會和會學。該能力類型有著明確的學法指導,包含聽講法指導、觀察法指導、練習法指導等。如教師示范前會告訴學生如何觀察、觀察什么。所謂“觀”是課堂上教師重視觀察,及時了解課堂學情,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這一能力類型,明顯地反映出是站在學生學的角度組織教學工作。該能力類型一般任教10至15年教齡的老師就應該達到,但也不免發展快和更好者會跨出這一時間節點。
4.精教型
精教型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類型的最高層次,主要特征表現在“精”和“育”。所謂“精”是能夠靈活自如駕馭課堂,即精通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還能夠基于課堂學情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所謂“育”是有明顯的育人環節。不僅關注學生體育課堂上的學習,尤為重視學生未來一生的發展教育。同時,達到精教型的教師,課堂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文明的語言和行為,而是處處能表現出關心愛護學生。精教型教師和會教型的教師共同點是都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課堂教學工作。
二、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單項疊加診斷法”
“單項疊加診斷法”是通過一個個單項指標疊加最后確定綜合能力的一種能力診斷方法。該診斷法的核心指標包含六個單項能力,即講解能力、示范能力、指導能力、組織能力、評價能力、育人能力。
每個單項能力指標都能按照學、能、會、精劃分等級,如示范能力可劃分為學教型示范、能教型示范、會教型示范、精教型示范等能力。學教型示范能力表現是示范有站位不當、動作不準甚至有誤等;能教型示范能力表現是示范位置恰當、動作正確,但無學法指導,只單純走流程;會教型示范能力體現在有觀察法指導;精教型示范除有明確的觀察法指導,還能非常靈活的運用示范。
1.單項疊加診斷法之一:從眾診斷
從眾診斷是在單項疊加診斷的時候,單項能力集中比較多的類型,即可判斷為該綜合能力類型。如某教師A,講解能力屬于學教型,指導能力、育人能力均屬于會教型,而示范、組織、評價三種單項能力均屬于能教型,六個方面能力的具體評判結果是能教型占3項屬于最多的,那么,按照“從眾診斷”可將A教師視為是能教型的能力類型,如表1所示。
2.單項疊加診斷法之二:折中診斷
折中診斷是在單項疊加診斷的時候,如果單項能力分布在各類中的數量均等,按照折中的方法判斷能力類型。如某教師B,單項能力類型分別集中在學教型、能教型、會教型各占兩項,折中以后,該教師的能力類型為能教型,如表2所示。
假如教師C單項能力呈現是學教型2項、能教型2項、精教型2項,按照這種原理,其教師C的能力依然處于中間的能教型。
總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有區別的,不僅課堂上的教學能力可以劃分為講解能力、示范能力、指導能力、組織能力、評價能力、育人能力,而且,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類型也可以按層級劃分,從低到高的能力類型可以劃分為學教型、能教型、會教型和精教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采取單項能力疊加的方法進行診斷。本研究僅對從眾與折中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待后續研究更為具體和全面。
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所級項目-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診斷標準,課題編號:GYI2016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