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麻+安莉??
摘要:在當今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背景下,中國國內也掀起了體育消費的熱潮。我國的體育人才主要由高校培養,從最開始的只培養體育教師逐漸過渡到面對廣大群眾的社會體育,這個轉變標志著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進步。然而由于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沒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導致我國體育專業的教育無法趕上新時代的步伐。本文將通過在國內體育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境下,對高校的體育專業教學改革現狀進行分析,旨在為國內的高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校;體育專業;改革
當今知識經濟高速發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思想改革深深地影響著高校的人才培養。但是從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教育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體育專業的教學改革也一直處于探索階段,隨著我國群眾體育的不斷興起,各種業余賽事接踵而來,群眾體育的專業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然而反觀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主要致力于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導致目前體育教師的數量已經嚴重飽和,供大于求的現狀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目前的體育人才資源。
一、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現狀
隨著國內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于新型人才需求空前增加,給目前高校的體育專業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高校教育應走在市場前沿,給市場的實踐指明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已經明顯落后于體育產業的發展,很多體育產業中的崗位需求量很大,但很難找到對口人才。
1. 高校體育專業教育中忽略了體育本身的價值
我國的舉國體制培養了很多優秀的運動員,為祖國在國際賽場上爭得了很多的榮譽。但以培養優秀運動員為目標的體育觀念,導致了我國一直致力于完成“金牌計劃”,而忽略了體育運動本身的價值。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提高和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體育運動的價值不斷展現光芒,高質量的競技體育擁有很大的商業價值,需要大批新型的體育開發與管理人才。因此高校的體育專業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可用的優秀人才。
2. 群眾體育的興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物質享受轉向精神追求,隨之而來帶動了體育消費行業的發展。群眾體育的興起給體育人才帶來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就學生而言,可以在畢業后直接走向社區、走進群眾,為群眾進行體育運動的常規教學和簡單的理論指導,讓群眾可以真正享受體育的樂趣。但由于群眾體育的起勢過快,高校對于這方面的體育人才也是近幾年才大規模的培養,這樣的培養對于市場來說明顯是滯后的。
3. 體育普招生對體育專業的認知不到位
受大的環境影響,國內的體育專業就業形勢相對嚴峻,導致絕大部分體育生考入大學后沒有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體育人才需要綜合發展,不僅在專業技能上要有過硬的本領,而且要在理論知識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
二、 高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高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對于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國內體育產業的深化發展,勢必需要一大批新型體育人才去推動,這給體育專業的改革增加了實效性。而高校作為國內主要培養人才的場所,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積極應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改革,為社會發展增磚添瓦。
1. 調整教學大綱所涉課程
教學大綱的制定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主線去制定。現在的體育人才培養已經不能簡單地從體育教師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角度出發,應具有前瞻性。目前的體育院校授課主要還是以體育專項技能為主,教學過程中也出現“重技能輕理論”的事態,沒辦法滿足新時代的體育需求。因此要從根本出發,從一個全新的方面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為學生提供應對時代發展的課程。
2. 改變體育專業學生的觀念
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那么改變起來也需要一個過程。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專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其次要讓學生明白就業率與就業方向的關系,最后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知識充實自己,服務社會。
3. 加大在體育領域的科研投入
科研對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體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經濟、管理、醫學、科技等很多領域的知識,每一個領域都有開發研究的價值。高校應加大在科研上的投入,鼓勵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既培養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又能為社會發展的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對于推動體育專業教學改革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4. 針對不同專業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體育專業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實習機會。體育已經融入了當代人的生活中,高校培養的體育人才也主要是服務于社會大眾。無論是體育教師,還是社會指導員,都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高校應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專業的就業方向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實習機會。比如體育教育的就可以經常性的同基層教師一起共事,學習和鍛煉自己,掌握更多的實踐能力。社會指導員就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他們提供一些實習機會,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 結語
高校的教學改革對于我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既是為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指導的地方,又是為社會進步提供人才的場所。體育專業的改革在當下是至關重要的,高校的專業要本著服務于社會的宗旨,力求所培養的人才能為時代前進提供綿薄之力。所以,體育專業的改革一定要走在社會發展的前沿,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出發,為我國的體育產業提供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海英.體育院校體育專業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5):101-102.
[2]張翠玲,李金龍.就業導向與職業發展:體育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1):106-111+116.
[3]劉瑩.體院體育專業教學改革與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8):116+118.
作者簡介:周亞,麻安莉,甘肅省蘭州市,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