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摘要:書法不僅僅是線條的藝術,也在于筆法美、結構美、章法美、墨法美,力度美、氣勢美、韻律美、風格美、意境美、自然美。但是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線條的重視。
關鍵詞:書法藝術;“十美”;線條之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筆法可以說解決線條的形態問題,字法是線條的組合問題,章法是線條組與組的關系,墨色是線條的表現的多樣化。而力度、風韻、神采等要素最終是要通過“形”來體現的,沒有“神”的形,是行尸走肉的。沒有“形”的神是虛無縹緲的。所以形是最基本的載體。而書法之形的根本就是點畫,也就是線條。這個邏輯上來說,所以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又不僅僅是線條的藝術。因為書法還有筆法美、結構美、章法美、墨法美,力度美、氣勢美、韻律美、風格美、意境美、自然美。即書法“十美”。這種說法簡化了書法的內涵。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從書法的定義來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以毛筆為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書寫的藝術。它由兩個方面構成,即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是由書寫的內容和書寫的方式決定的。書法內容不僅有文學性,同時還牽涉到文字學的內容。比如“里”字,在作為量詞時是不變的。而作為里面的意思是“裏”。古人云的“云”是沒有“雨”字頭的。“后”作為后來和皇后的寫法也是不一樣的。征伐的“征”的繁體也就是征,但是特征的征就是“徵”。所以書法里面有“文化”的內涵存在。學書法不僅僅要學書寫,還要去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小朋友和你求個墨寶,你送幅“少小離家老大回”,合適嗎?我屬猴,又正好是猴年,請你賜個墨寶,你大筆一揮寫個“馬到成功”,好不好?我一想,不高興了,咋了?大哥,馬年過去了好吧,再等十年才能成功啊!你要寫個“馬上封侯”,好,點贊一個。剔除文化的因素,把書法變成純藝術,過于夸大書法的抽象性和線條的表現力,是讓書法變得淺薄。
我們說書法不僅僅是線條的藝術,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忽視對線條的重視。相反,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地注意線條美的呈現。線條美涵蓋了筆法、章法、墨法、力度、氣勢、韻律和風格等書法本體要素。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對七種用筆進行了闡述。“衛夫人所關注的是線條美中的技法問題,線條美是書法藝術獨有的特殊內容,因此古來的技法理論中十分關注線的運用。對線條的把握,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途徑”。[1]
從書法書寫的本身來看,線條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一、什么樣的線條是好的線條?1.基本形和其他形態。首先心中要有一個關于線條的基本形的概念。然后了解其他的形態以及和基本形的不同之處是如何形成的。線形包括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等方面。點是線的最小形式。2.避免常見的病筆的幾種形態。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中有“八病”之說,如柴擔、棱角、竹節、折木、牛頭、鼠尾、蜂腰、鶴膝。其實還有垂尾、掃帚、柳葉、發絲、鋸齒等現象。3.沒有生命力的線條是敗筆。晉衛夫人《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從此,“骨”、“肉”、“筋”等象征力量、生命的字眼開始出現在描繪書法線條的語匯中。李世民在《指意》中指出“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筆直鋒則干枯而露骨”[2],對線條的生命力很好的進行了闡釋。
二、如何獲得好的線條?1.可以從線質的角度來看待。線質就是所謂的線條的質量,我認為好的線條要達到以下幾個標準:“流暢、圓潤、渾厚、遒勁”,中鋒行筆可得圓潤飽滿的線條。所謂中鋒行筆,令筆尖在筆畫中間行走,就是筆鋒跟隨筆勢萬毫齊力,且筆尖始終保持在筆畫的中間,這樣寫出的線條光滑圓潤,厚實飽滿。側鋒行筆可得妍美俊俏之線條。側筆取妍,王羲之的蘭亭序里,大量采用了側鋒的使用。側鋒要特別注意毛筆入紙的角度。2.可以從“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釵股”、“如屋漏痕”,這幾個詞里,好好體會如何運筆獲得優質的線條。3.對線條的評判,書法本身也有獨立的體系:點畫精到,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筆能扛鼎,不露圭角,不浮滑輕飄。
三、不同書體的線條美感是不一樣的。線律是線條在運行過程中通過運筆的快慢、輕重形成的節律、節奏,從而形成具有韻味不同的審美特質的線條。不同的字體有著不同的線的表現。1.篆書線條行筆粗細均勻,圓和溫雅,含蓄流暢,沉著寧靜。2.隸書線條或飄逸瀟灑,或渾厚頓挫,抑揚頓挫,一波三折。3.楷書線條平正規整,不急不厲,點畫精到。顏體的線條美在豐腴雄渾,遒勁厚重。柳體的線條瘦勁俊朗,棱角分明。趙體的線條溫潤圓秀,意態流動。4.行書線條看上去輕松活潑,自由靈動,形態豐富,方圓兼備,剛柔相濟。通過三種方法:一是起筆的速度加快,二是曲線的增加,三是游絲的呼應和連帶來實現線條的豐富性。5.草書線條千變萬化,跌宕起伏,對比強烈,曲直交揉,粗細有別。“草書作為一種動態的線條形式,自魏晉以后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它甚至被看作是一種最能表達作者性情,充分展現線條與空間魅力的藝術形態”。[3]
線條是書法的基礎,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對線條有深刻而又全面的認識,繼而有熟練的控制和表達,才能對書法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和欣賞。趙孟頫說“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說明了筆法和結構在書法學習中處于同等的重要性。循序漸進,由專到博,加強字外功的修養,在書法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王強,杜雨霞.中國書法講讀[M].四川:巴蜀書社,2008:160.
[2]蕭元,潘運告.初唐書論[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92.
[3]姜壽田,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M].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