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鄭愷
摘要:軍隊信息文化強調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和虛擬實踐在軍事教育、訓練中的突出地位,旨在提高官兵的綜合素質,具有激發斗志、凝聚軍心、生成戰斗力的功能。同時,軍隊信息文化對于培育官兵的道德情感,理想信念和戰斗精神,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我們要堅持文化性原則,提高我軍信息文化的吸引力。
關鍵詞:文化;原則;軍事;信息文化
新的歷史時期,要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必須把軍隊信息文化建設融于部隊戰斗力建設實踐之中,聚焦主題,服務主線,始終圍繞提高核心軍事能力,促進官兵全面發展這一要義,不斷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創新發展,努力形成以信息文化為先導的“大文化”格局,加快推進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
一、高揚我軍信息文化的“文化旗幟”
信息文化的旗幟,就是精神引領。信息文化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形式,它更加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由此很多人都忽視了信息文化的“文化”引領作用,簡單的用理論灌輸和武裝。然而信息戰爭對當代官兵的知識結構、思維水平、戰斗精神、心理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光靠理論的灌輸,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的,如果換成“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精神浸染,對廣大官兵一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引領效果。
習主席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這種精神就蘊藏在文化中,我們用文化承載這種精神,用文化傳遞這種精神,信息文化才能成為信息時代的旗幟。
一方面,利用信息文化的技術和資源優勢,深化軍人價值觀武裝。也就是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導多元化的社會思潮,鞏固發展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識形態,努力培養官兵愛黨報國、心系人民的“忠誠”文化,愛軍精武,心系打贏的“尚武”文化,愛崗敬業、心系使命的“奉獻”文化,求知上進、奮發爭先的“榮譽”文化,真正讓官兵心系軍營、情系使命。[1]另一方面,信息文化通過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運用文化資源、文化手段占領文化陣地,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蝕,引導官兵始終保持政治堅定和思想道德純潔,真正做到打得贏、不變質。
軍隊信息文化通過提高官兵精、氣、神,增強官兵的政治意識、戰略意識、大局意識、強化官兵的紀律觀念,改進武器裝備,營造團結和諧的內部關系,可以極大地提升部隊整體作戰能力,使軟實力產生強大效應。比如通過學習傳統優秀的軍事文化的戰斗英模,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能夠培育官兵頑強的戰斗精神、堅韌的戰斗意志,通過開展思想動員,能夠激發官兵為祖國而戰,為榮譽而戰的內在動力等等。我軍之所以能夠用劣勢裝備戰勝一個個強敵,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靠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以及培育形成這一優良傳統的文化“沃土”。[2]因此,軍隊信息文化不是構成軟實力的普通因素,而是靠以精神引領、鼓舞為主、進而充分激發戰斗力的聯動因素。
二、加重我軍信息文化的“文化底蘊”
建設軍事信息文化,一定要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用厚重的中華文化底蘊為世界先進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任何一個富強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有經濟實力和科技的進步之外,還必須有自己深厚燦爛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被世界廣泛認同的優秀民族文化。今天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凝結著中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中國氣派和強大的生命力。
中華民族在追求生存發展中勤勞勇敢,在抗擊外來敵人侵略時不畏強暴,在民族發展和進步中注重整體思想、注重修身養性、道德自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重視和強調和諧、和平,崇尚“君子,和不同”、“協和安邦”、“厚德載物”等思想文化。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因此,弘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為世界先進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是信息化時代對中國信息文化建設提出的重要任務。
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是軍隊信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生活方式多樣化,對官兵政治信仰、價值追求和生活理念等產生了巨大沖擊后的精神歸宿,軍事信息文化的建設就能以淵源已久的中華民族文化去占領官兵的精神陣地,以厚重的傳統性視角去指導實踐,以達到“從歷史中來,走向未來”的目標。信息化帶來的文化全球化過程,將為傳統文化的發展蘊含以往時代和社會都無法比擬的巨大活力,使先進文化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社會資源在信息化時代。
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深入,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將會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而在戰斗精神培育和軍營文化熏陶等活動中得到廣泛運用。只有加大信息文化的“文化底蘊”,才能更有力促進官兵的全面發展,更加有效地推動部隊戰斗力的提升。
三、豐富我軍信息文化的“文化形式”
用厚重的傳統文化,激發軍隊信息文化中很強的價值導向和勵志育人功能是積極可行的,但隨著軍隊信息化的開展,我軍信息文化的文化形式要與時俱進,否則很難真實地表達當下官兵的情感。在大力加強軍隊信息文化建設時,一方面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為誰服務”的問題,始終堅持為官兵服務、為戰斗力服務的方向,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發展的新動態特點和官兵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另一方面要堅持高格調,弘揚主旋律,注重在打造官兵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力作、活躍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工作引導上下功夫。比如可以在電子媒體上開辟信息文化專欄,通過微博、微信的形式與官兵溝通,答疑解惑;可以借助傳統媒體,出版信息文化最新成果的紙質專欄,開座談會、讀書會的形式,供大家學習交流;創作出版能較好反應我們信息文化成果的藝術片和文學作品;創作反映信息文化的大型美術作品,讓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學習;舉行形式多樣,契合信息特色的文藝晚會;在基層部隊開展優秀信息化影片展映活動;開展信息文化歌曲比賽和演唱活動等等。
多種多樣的文化樣式要通過信息技術才能彰顯信息文化的特色;信息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而信息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信息技術發展與信息技術應用是信息化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兩個方面,而信息文化發展與信息文化是信息化推動文化變革和建設的兩個方面。先進生產力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先進文化代表的信息文化的統一與結合才是完整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文化來改造傳統軍事技術,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發展的要求,當這兩方面同時應用于現代高科技軍事技術,才談得上軍隊信息化在技術和文化層面的全面建設。信息文化形成的“文化優勢”影響和支配著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思想和行為,信息文化是軍隊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要素。
軍隊信息文化在“軟實力”從無到有,由潛在向現實轉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就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來說,軍人精神的釋放、發揮和維持,都需要依賴軍隊信息文化的激發,軍隊信息文化不僅直接作用于精神力量,也滲透于官兵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之下,而且通過賦予精神力量才智和動力,使之創造性地運用物質形式。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無形的橋梁,把軟實力各要素整合在一起,使他們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從而構建國防軍隊強大的“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王瑋.對加強軍隊信息化文化建設的幾點認識[J]指揮學報,2010 (3).
[2]劉艷.充分發揮軍營網絡文化優勢 ?鑄牢文化戰斗力生成基礎[J].語文教學通訊,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