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已經逐漸邁向經濟新常態,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的經濟結構更加優化,體制更加健全,各行各業都有充分的市場活力,市場競爭加劇,行業面臨巨大的變革壓力,國有企業一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由于其體制與目前所處的經濟市場還不是很適應,因此引發了很多的發展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與進步,因此,本文在這種背景下,首先闡述了內部控制的定義與其必要性,對內部控制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其次,闡述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與問題,闡述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弊端,最后,闡述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建議措施,以期通過這些建議措施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建議,最終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建議
一、內部控制的相關闡述
內部控制就是指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以及活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最終促進單位整體進步的規章制度以及體系,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下的產物,目前,企業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大幅度節約成本,就必須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通過內部控制,企業可以加強內部管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最終促進企業的發展與進步。目前來講,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五個要素,分別是明確完善的職責分工,嚴格的蛇皮檢查,嚴密謹慎的文件保管,健全的會計以及適應企業發展的管理,通過這五個要素,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在目前來講,內部控制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科學管理會計信息,治理“小金庫”亂象,在國有企業內部,由于體制完善,并且體系較為龐大,內部控制以及相關財務部門的管理制度沒有做到面面俱到,對每種情況進行監督控制管理,因此,一般存在“小金庫”現象,通過“小金庫”,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層人員開始大肆斂財,影響了國有企業的管理以及損害了社會的利益,因此,要想徹底根除一些財務亂象,必須從根本做起,完善和加強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才能夠科學管理國有企業內部的各種資金,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對會計信息進行識別,使國有企業內部規范化管理和運營。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有企業正在面臨一系列的改革,國有企業必須在不斷改革變化之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內部控制系統必須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深化而不斷變化,從而使國有企業的體制逐漸適應改革發展的變化,因此,在這個角度來說,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員工積極性低
在國有企業內部,由于體制固化,管理過于僵硬,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全適用的體制制度,員工工作較為懈怠,主動性不高,因此,種種現象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具體問題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內部制度體系不完善,沒有合理的績效薪酬體制,員工吃大鍋飯現象嚴重,很多工作情況沒有一碗水端平,造成員工工作懈怠,干多干少都一樣,員工思想觀念中缺乏積極工作的意識,造成員工工作懈怠,其次,在企業管理內部,由于管理層人員對國有企業的發展與改革認識不足,不明白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導致不能根據企業的發展制定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與考核,思想觀念需要革新與發展,上層的制度沒有完全建立完善,員工的工作情況與晉升制度不容樂觀,造成整體的企業績效水平較低,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風險評估缺失,風險意識有待加強
在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中,由于管理層大部分目光放在企業的經營效益上,很少對國有企業進行定期的風險評估與風險預防,但是在當今的形勢下,由于大部分交易借助于互聯網,相關的政策體制還沒有完善,存在很大的虛擬性,因此,國有企業的資金風險提高,如果不加以預防與控制,就會造成風險損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國有企業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風險重視程度不足,其次,國有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范的觀念,也沒有有效的風險預警與防范系統,缺少明確的風險警示指標,最后,國有企業沒有針對鑒別出的風險制定風險措施去控制,種種現象造成了國有企業不能很好的預估以及控制風險,阻礙了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與進步。
三、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員工的工作
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其體制較為固化,并且很難尋求體制內的變革與突破,因此,必須在原有的內控制度體系中不斷深化改革,規范員工的工作與發展,只有完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才能夠在根本上杜絕國有企業財務系統中賬目不清以及員工效率低下,積極性不高等突出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解決,首先,需要聘請相關內控專家對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審核鑒定,尤其是特殊關鍵部門,例如財務部門或者管理層等,通過了解其工作情況以及出現的問題才能夠合理制定內部控制的制度與標準,在制定內部控制的制度或者標準時,還需要進行相關的部門交流與會議,通過員工之間的交流才能集思廣益,根據國有企業本身的發展的情況以及戰略規劃目標來進行制定,確保標準能夠適應目前的狀況以及員工的發展,其次,在內控制度健全之后,還需要動員員工和相關部門完全按照制度標準工作,確定合理的績效機制,獎懲分明,通過績效制度保證內控制度的有效運行,最終完成相關的內部控制流程,達到預期效果。只有通過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并且規范員工工作按照內控制度去完成,才能夠有效提升內控管理,最終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提高風險意識,建立風險評估系統
由于在國有企業中,管理層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而且企業內部沒有完善的風險系統去預估防范風險,造成國有企業的資金流失,阻礙了企業發展,因此,需要提升國有企業內部的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處理系統,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首先,需要提高全員的風險意識,組織相關的培訓講座去讓員工了解風險處理的重要性,并且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由更好的處理風險來決定,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識別和鑒定風險,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與處理系統,可以聘請相關的內控專家對國有企業的內部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核定,根據國有企業的發展情況和員工的交流制定適合國有企業發展的風險監測與處理系統,提高國有企業的風險抵御和處理能力,最終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強化監督工作
在內部控制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國有企業進行合理的監督,抵御風險并且保證國有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與積極性。首先,需要確定內部審核制度和內部審核部門必須獨立于相關的財務部門以及其他重要部門,避免產生同級監督和監督無效等情況,內部審核部門必須直接對上級匯報和負責,提升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需要制定嚴密的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員工按照制度進行定期監督,注重發現風險與抵御風險,全面完善的加強企業的財務與經營工作,最后,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必須強化監督意識,明白監督的重要性,不僅需要合理制定企業的內部監督制度,督促員工去履行,還要積極配合社會或者政府部門的監督工作,通過監督工作才能更好的發現企業中的財務問題與制度問題,進而尋求有效的工作去改正,從而降低各種財務風險,同時還要注意各個部門的協調性,最終通過一系列的監督工作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吳美涵,張明,內部控制視角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完善研究[J].財會學習,2016 (04):99-110.
[2]陳廣,劉志,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一些淺見[J].財經界,2015 (06):22-26.
[3]張宏,劉智明,新形勢下我國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以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23):268.
[4]王春雷,新形勢下房地產內部控制體系優化運作機制的思考[J].當代經濟,2014,5 (22):124.
[5],如何加強國有投資公司的內部控制工作[J].經濟視野,2015 (1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