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田 雋 張文斌
(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重慶 401147)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耳目和基石,而全面、準確、客觀、真實的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環境監測科研對完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和環境監測管理制度、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有重要的支撐。在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科技創新和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環境監測科研能力是環境監測科研管理工作者應首要考慮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改變科研資源配置“碎片化”、未能聚焦目標需求、重復分散、封閉低效、重物輕人、過細過嚴等問題,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改革政策,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從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方面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和《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市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渝委辦發〔2017〕31號)提出了一系列給科研人員“松綁加激勵”的政策措施。包括簡化預算編制科目,下放調劑權限;提高間接費用比重,加大績效激勵力度;明確勞務費開支范圍和標準,且重申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改進結轉結余資金留用處理方式等[1]。從科技計劃體系看,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專門設立了“水體污染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專項”,重慶市的基礎研究與前沿探索項目、技術預見與制度創新項目、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項目等三類項目中均包含了環境保護類項目,同時在2018年還專門設立了生態環保領域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專項重點研發項目。
2015年發布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及2017年印發的《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三個文件聚焦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其中健全相關監測制度;建立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構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加強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預報;提升生態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能力;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體系;強化監測技術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綜合能力;環境監測的垂直管理等都對省級環境監測站在環境監測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4]。
一是申報渠道較窄。以重慶市為例,目前科研的申報渠道僅限于“重慶市科委的生態環保領域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專項重點研發項目(該項目為2018年新設立)”、“重慶市環保局科研項目”“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部部分項目”等,由于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不屬于科研院所,因此在申報重慶市科委相關項目時比較受限;二是環境監測任務繁重,科研帶頭人欠缺。三是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由于單位的屬性不屬于科研院所,國家和地方部分有關科研人員的政策無法享受。如“科研間接費用中的績效支出”,對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明確規定不納入單位績效總量,這導致單位在執行這個政策時存在很多的障礙;四是對環境監測管理制度及環境重大問題方面的研究能力不足。重視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指南方面的研究,而在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政策、環境重大問題方面的研究能力不足且缺乏超前性。六是與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不夠。
當前,國家和地方在科技計改革中,將項目承擔單位作為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增強了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對項目承擔單位科研項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完善的科研管理、成果獎勵制度是提高監測科研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的重要保證。制定切實可行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制度、考核制度以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監測科研隊伍,提升科研創新動力、營造相互競爭、共同參與監測科研的積極性。
環境監測科研管理部門應認真分析現有環境監測科研基礎,環境監測科研技術現狀、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相關政策和難點、熱點問題,圍繞說清污染源狀況、說清環境質量現狀及其變化趨勢、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及目前的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水環境質量及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環境與健康等[5],組織完成環境監測科研項目的儲備工作。加強相關信息的收集,及時組織科研項目的申報,對申報的科研項目組織專家評審,以提高項目的申報質量。
科研平臺是聯系監測站與大學、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紐帶,增強橫向聯系,能充分發揮監測網絡優勢、人才優勢,擴展科研項目的深度和廣度,將大量的監測數據轉化為切實可用的科研成果,同時提升環境監測科研人員的科研水平,培養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環境監測科研項目的第一責任人是項目負責人,但由于環境監測日常任務繁重,環境監測科研人員科研時間較緊。為此,監測科研管理部門應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業務能力學習,加強對科研項目的督查及協調,組織專家對科研項目進行中期評估,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難點,減輕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科研人員的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利用科研項目結余資金設置環境監測科研基金,用于科研項目的前期研究,提高科研項目申報成功率,有利于提高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為申報更高層次的科研項目打下基礎。
環境監測科研是提高環境監測能力的重要途徑,科學的環境監測科研管理制度能為監測科研人員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及更多的學習和科研機會,有利于培養監測人員對監測數據的處理能力及將數據轉化為科研成果的能力,對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等具有重要支撐,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