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燚 張 琴
(1南京國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42 2江蘇國恒安全評價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據統計,我國在使用環節每年廢棄的塑料高達1500萬噸。尤其在山東、山西、內蒙古、甘肅等高寒、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大量地膜的應用,加劇了白色污染程度。所謂白色污染,即對不易降解的白色垃圾(多指塑料袋,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污染環境的稱謂。白色污染具有收集難、回收利用難以及處置難、破壞環境周期長等特點,已經對生態環境構成較大破壞性。因此,加強對塑料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刻不容緩。
地膜具有保溫、保濕作用,對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每年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地膜,年地膜覆蓋耕種面積高達2.97億畝,每年所使用到的地膜量約為124.48萬噸。地膜大多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穩定劑等塑料母料組成,壽面長達千年。在使用地膜過程中若不能及時處理,遺留于田間會直接污染土壤。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外賣產業的飛速發展,據統計,2016年全國外賣交易額達到1000多億元,并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大量快餐用具,如快餐盒、快餐包裝袋等等的使用和廢棄,加劇了白色污染。
為了滿足人們生活日益便利化、快捷化的現實需求,越來越多的產品應用到了塑料包裝,如方便面、飲料、衛生制品等快速消費品,以及超市中大量使用的購物袋等等,這些白色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常常被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的重要源頭。
“白色污染”主要是以含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為生產原料制品的廢棄物組成,且其對環境的影響時間長、危害大。由于此類塑料制品的應用功能結束后所形成的廢棄物在自然環境中的降解速度極慢,時間長的會達上千年,因此,白色污染對環境的破壞時間長。
從白色污染的成因分析來看,其污染的危害性具有較強的潛伏性及視覺污染兩大危害。所謂潛伏性危害,就是指白色污染極難降解會給周邊的水體、大氣、土壤產生長期的破壞作用。如高分子聚合物在發泡過程中使用的氟氯烴化合物會破壞大氣臭氧層,廢塑料燃燒釋放二噁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氣體;而所謂的視覺污染,則是指白色污染在環境中破壞景觀和衛生條件,給人視覺產生負面影響。
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套用到白色污染防治領域同樣適用。廣大市民要從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牢固樹立環保意識,深刻認識塑料制品的過度使用的現實危害。通過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轉變消費觀念。積極鼓勵公眾及商家使用耐用型消費品或可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白色污染產生量。
一方面,要針對白色污染現狀加強立法研究,增強白色污染防治的制度和剛性約束。如,完善《固體廢棄物處理法》、《防止艦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棄物污染長江水質域管理規定》、《關于加強重點交通干線、流域及旅游景區塑料包裝廢棄物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有關白色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措施,努力從源頭控制和減少白色污染物的產生量。另一方面,要加大白色廢棄物的回收利用。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和進步,通過將廢棄塑料物的回收、加工后可以廣泛應用于制漆、煉油以及造粒等等,實現了廢棄塑料物的二次回收利用價值,符合白色污染的“三化”處理目標,既取得經濟效益,也可以獲得良好的環境效益。
根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求,要解決好白色污染問題,應加大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實現白色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從資源化利用來說,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白色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如利用白色廢棄物生產化工原料炭黑和基礎潤滑劑等等。從無害化處理來看,要加大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發和應用,在不改變塑料制品質量性能的同時,進一步從其物理結構中降低其降解的穩定性,加速白色廢棄物的自然降解速度。如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技術和系列產品。此外,加強新工藝設備的應用和推廣力度,如旋轉催化裂解設備及工藝、新型熱裂解設備以及“新型環保廢舊橡塑精解分流器”等等,利用先進的工藝及技術設備實現白色廢棄物的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塑料制品作為生活中的重要消費品,要有效解決白色污染問題,既要改變公眾的消費習慣,樹立環保意識,也要相關部門加強立法研究,從制度上推進禁塑令的執行,以及科研人員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依靠新技術做好白色污染防治及回收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