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
(浙江環耀環境建設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是讓人們更合理的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讓人們免受自然災害帶給人們的損失及危險。水利工程的興建改變了周邊的原有生態面貌,這樣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在規劃設計之初,若是沒有將水利工程與環境之間的影響做好協調處理,可能就會造成一系列新的自然災害,比如泥石流、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因此環境影響評價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中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旨在對工程興建前可能影響的環境因素進行控制或是工程完工后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做好預防。
自大禹治水以來,人們一直在為改善其自身的的生存條件而大力興建水利工程,到后來戰國時期,在李冰的帶領下,通過八年的努力,修建了都江堰,這些工程在現代也發揮了重大的水利調度作用,如現代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一項偉大利民的水利工程,讓北方缺水的人們能充分享受到水資源帶來的便利,不會由于水資源匱乏而影響生活水平。水利工程的興建,有著防洪及抗災的作用,在雨季時,很多省份由于雨量較大導致洪澇的危險,但同時其他省份可能是干旱的險情,通過對水利的調度,可讓缺水地區的人們享受到水資源帶來的生活便利。此舉保證了社會的經濟發展,改善了生活環境,也讓人們享受到了水利工程帶來的便利。
在現代,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開發新能源,大力推廣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作為一個突出的工程,大大緩解了國家的居民用電緊張情況,讓人們能夠放心的用電,而不會由于用電緊張影響到平時的生活。通過對水資源的調度,讓更多的地區有了充足的水資源,生態環境由原來的惡化而得到改善,水利工程讓人們真正意義上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現在建設單位在上報水利工程時,需將水利工程建設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單獨報環保部門進行審批,在對該項工程進行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后出具的報告書可作為環保部門管理審批的依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內容需具體到水利工程設計的各個環節,使得其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確保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科學性。
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優化建設方案,落實建設單位的主體責任,確保建設單位不會由于節省經濟成本而對環境造成影響,其內容主要是優化工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制定環境保護的相關策略,評估工程投入使用后對環境的影響,在環境保護方面需要投資的金額等方面。
就工程規劃設計而言,環境影響評價在不同階段的工作重心及內容也不一樣,在設計初期的立項階段,工作重心主要在于目前工程所在區域的環境整體情況及人口情況進行調查,對當地的歷史進行調研,勘測周邊是否有古建筑、珍稀動植物,水利工程建設后是否會對其產生影響,例如造成文物的破壞及動植物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充分調研后,對工程是否可以實施提出合理化建議,對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優化設計,在工程實施時將這些問題規避,確保做到不損壞周邊古遺址建筑,不損害周邊珍稀生物的生存環境[1]。
在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后,在沒有影響工程實施的因素下,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在做到對環境進行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研究工程興建的可行性,環境影響報告書需要本著實事求是、科學化的原則進行制定,對工程可能造成的影響需要經過相關專家進行多方論證,對可能會造成的環境影響通過其他方案將不利影響降低到最低,在環境保護中制定針對性建議及措施,對由于環境保護而需要追加的投資在報告書中需進行說明,這一階段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規劃設計時需要針對該方面制定較為詳細的工程規劃方案。
正式進入設計階段時,需要對環境保護方面擬定相關的保護措施,同時對保護環境的費用預算情況進行說明,該部分的環境保護措施中需要落實相關責任主體,明確相關責任人,工程管理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否能夠落實到位,通過明確責任人工作分工,可以做到環境保護的整體管控。
環境影響評價首先需要對水利工程周圍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狀態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得到的資料可為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可靠的編制依據,在調研時需對周邊的氣候環境、地質狀況、水文情況、經濟發展、人口及民族分布情況詳細的調查[2]。
結合工程特點及調研的資料,將可能影響工程的環境因素列出,根據對工程影響程度的不同,分別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
根據對影響工程的環境因素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將解決方案通過模型進行模擬估算,通過估算的環境影響分析結果,評價其帶來的環境影響程度。對環境影響分中產生的問題,需制定新的解決方案,直至將問題解決或降低到最小。
水利工程是一項利民工程,旨在服務于人民,讓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初,需要就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做好相應的規劃設計,將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而環境影響評價就是在源頭處避免這些問題的產生。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開發的同時,環境影響評價不可忽視,通過在水利工程規劃中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際就是在做好水資源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