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妮
(江蘇誠智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江蘇徐州 221000)
2016年,環保部首次提出了“環保管家”的概念。并提出通過“環保管家”向園區提供環境監測、監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及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2017年,環保部頒布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指出“鼓勵第三方治理單位提供包括環境污染問題診斷、污染治理方案編制、污染排放監測、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及維護等活動在內的環境綜合服務”。環保管家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已經在服務排污企業、工業園區、環保監察執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功能作用。
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不斷增強,環境監察人員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已經從之前的環境監測“點”逐漸向“面”延伸,既要監察企業生產環節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也要監察企業末端排污措施的落實。既要監察大中型企業、重點高耗能、高污染型企業,也要監察小企業、小作坊等,監察范圍越來越全面,增加了監察執法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隨著新的標準和技術規則的陸續出臺,對從事環境監察人員的業務素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既要監察人員在接到投訴或舉報后2h趕到現場;具備良好的預判能力;尤其是新技術、新工藝的投入運用,相應的環境治理技術和設備不斷涌現出來,這就要求環境監察工作者要熟悉掌握環境監察政策法規,了解新的治理技術及裝備的應用和原理,才能有效提升環境監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環境監察需要環保、市場、安監、工商等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發揮出環境監察效果的最大化。當前,環境監察執法由于職責界定模糊,管理權限不夠明確,常常出現環境監察工作多頭管理,降低監察執法的效率;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思想導致企業違法排污現象得不到環境監察執法的有效打擊和制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監察執法的權威性。
環保管家介入到環境監察執法過程中,能夠利用第三方機構專業人員及專業技術優勢,在監察執法過程中發現到的有關環境問題時,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地環境解決方案,將環境執法管理部門從與業性較強的技術工作中解脫出來,專司環境監察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彌補其環保管理過程中的技術短板。而環保管家則可以為其提供技術性指導,使環境監察執法部門負責行使其監管職能,推動區域環境管理更加的專家業、精細化和集約化,提高環境監察執法管理的效率和監管水平。
環境監察執法的客觀、公開、公正也是提升其公信力的重要保障,這也是直接影響到各級環境監察部門在具體行政執法中給予公眾的客觀形象。尤其是在發生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或者有公眾在就環境問題投訴時,如果不能及時予以解決或者不能夠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其處置過程和處置的結果將難以贏得公眾的用戶。而引入環保管家第三方專業技術和專業人員的介入,能夠及時提出專業解答,對區域內的企業進行常態化監督。一旦出現環境污染問題或者公眾的投訴時,環保管家提供的日常監管資料,以及環境監察的調查處理,能夠增強監察行為的透明度、專業性和公正性,贏得公眾的認可。
與環境管理等宏觀行政行為相比,環境監察作為直接、具體、微觀的環保執法行為,是環境保護行政部門實施統一監督、強化執法的主要途徑之一。企業作為排污主體由于受人員配備、業務水平、經驗不足等因素影響,在環保管家的指導下,能夠將企業在環境監察前后自身發現或由監察機構發現的環保問題及時得到專業解答和專業技術指導,最大限度地實現環境監察預期效果和目標。
環境監察工作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也是一項綜合性業務學科,通過引入環保管家,能夠將第三方專業機構、技術及人員的專業優勢發揮出來,針對環境監察過程中發現的環境問題提供具體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從環境監察中較強的技術性工作中將環境監察執法管理部門解脫出來,避免因環境監察人員對監察政策法規跟蹤滯后或認識、理解不到位而影響環境監察水平。通過環保管家的專業技術指導和服務,提升環境監察跟蹤效率和水平。
通過環保管家的介入,企業可以不定期的要請環保管家對其生產、設備運行、環境現狀進行監測和指導,并針對企業的生產規模以及生產需求進行定期清潔生產審核,增強企業環境制度落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依托環保管家的專業優勢,在企業間就環境保護和生產工藝的優化升級定期進行技術交流等,協助企業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升企業環境防治能力和水平。
環境監察部門通過環保管家的服務和指導,依托第三方專業知識和技術,及時追蹤國家或者行業部門最新發布或者實施的法規、政策及技術標準等,對其進行解讀,定期對環境監察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輔導,不斷提升監察人員的專業素能,能夠及時掌握對應改進重點行業環保防治措施,提升自身綜合業務素能。
環保管家是以環境保護相關領域資源調配、整合和優化為基礎,以服務對象環境保護需求和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為導向,以定制化服務和平臺化協同為推動力的環境綜合服務。環境監察執法過程引入“環保管家”對提高環境監察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