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思 ,盧 巧 ,徐俊芳 ,胡啟托 ,郭孝鵬
(1.湖北民族學院醫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學院臨床醫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六部門在2014年聯合發布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提出: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近期任務是加快構建以“5+3”為主體、以“3+2”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各醫學院校在此目標指引下陸續啟動了新一輪醫學教學改革,探索與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目前大多數師生對傳統教學模式不滿意,據調查,在我國醫學院校,對傳統教學模式滿意的教師不到1/3,滿意的學生僅為10%左右[1]。醫學院校主要教學模式見表1。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5+3”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臨床實踐訓練。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下,受醫院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見習機會少,臨床實習時間短,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下,實際動手能力很難得到鍛煉。不少醫院反映醫學生畢業后進入臨床不能很快適應角色,不能擔負起住院醫師的職責,常常需要醫院再培養和教育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新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醫學教學模式。然而“醫教相長,學以致用”的醫學教育理念以及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計劃,使得醫學理論課程學時減少,教師講授時間變短,學生要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對于臨床醫學這樣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而言,學生要自主學習理論知識,教師要將有限的學時用于強化實訓教學,所以改革現有醫學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翻轉課堂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事先將講授的內容制作成視頻,安排學生在課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用較短的時間看一遍視頻即可學會教學內容,但是可能存有一些疑問需要教師解答;能力一般或者偏低的學生可以花較長時間多次重復看視頻,學會絕大部分知識,同樣存有不少需要請教教師的疑惑之處。教師則把原來課堂講授的時間用來專門解答學生沒有完全理解的問題,這特別適合學生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的班級,避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淺了能力強的學生不愿意聽、講深了能力較弱的學生聽不懂現象。翻轉課堂教學法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分配,把傳統單向傳授知識變為師生互動、生生協作的多向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創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學習效率。翻轉課堂教學法中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提供的視頻自學相關知識,這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傳統教學中的課前預習,而是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帶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討論。此外,課后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多次反復觀看視頻,直至掌握相關知識點。對于那些因病因事缺勤的學生來說,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視頻自行補課。

表1 醫學院校主要教學模式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多媒體教室、機房、CAI實驗室齊全,加之高校教室、學生宿舍網絡覆蓋,學生電腦、智能手機擁有率高,能滿足學生學習之用。現在各高校都在建設移動校園,學生除了在教室、圖書館等場所學習外,也可以在校園中其他自己認為合適的場所學習。此外,教師提供的視頻時長多在10~20分鐘,學生可以在零碎時間學習。醫學院校學生普遍擁有使用網絡的能力、環境并習慣使用網絡[2],這使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強,學習動機較為明確,普遍具有自主學習意識[2]。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醫學生學習自主性較強,設定的學習目標較合理[3],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觀看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同時能通過教師指導解決自己看視頻時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對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關注始于2013年[4],此后內科學、診斷學、婦產科學、眼科學、骨科學、口腔科學等學科教學中逐漸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是提高內科學教學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等方面作用明顯[5]。翻轉課堂教學法應用于診斷學教學不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綜合分析能力,而且提升教師綜合素質[6];應用于婦產科學教學則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需求,提高了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習動機與態度轉變[7];應用于眼科學教學則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和操作水平,促進了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8];應用于骨科學可以讓學生整體、直觀、系統地認識解剖結構、病理分類、常見并發癥及應該采取的規范化治療措施[9~11]。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法適應“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臨床醫學教學要求,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輔導,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雖然不同學科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法時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總體上適應了網絡時代醫學教育的發展,值得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推廣。
[1]王方芳,陳俊國.醫學院校教學模式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6):59-61.
[2]武玉欣,朱亞鑫,曲波.醫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情況調查分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2):41-44.
[3]蘇中平,袁媛,王金龍,等.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5):109-110.
[4]張熙芳.改變傳統醫學教育方法——翻轉課堂模式和醫學模擬技術[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3(1):4-6.
[5]錢紅,黃民江,劉理靜.探究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教學中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16):118-120.
[6]錢紅,黃民江,劉理靜.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2):1674-1675.
[7]李春芳,付晶,李雪蘭.翻轉課堂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5):529-532.
[8]朱莉,盧舜飛,董海娜,等.翻轉課堂在以典型病例為導向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中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3):396-399.
[9]趙志冬,程昊,韓飛.“翻轉課堂”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113-116.
[10]高宗強,段琛,吳瑋,等.翻轉課堂在骨科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4):429-431.
[11]劉丹,許浪,晏丹,等.主題式《病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6):92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