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明 ,許 慧
(1.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2.衡陽市中醫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為了提高臨床決策的精準度及患者滿意度,臨床醫生必須具備醫患溝通技能[1]。2013年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暴力傷醫事件多達27次,醫患溝通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因此,醫患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產科醫患溝通尤為重要。產科患者病情特點是“急”,不可預見性強,涉及母嬰兩條生命,風險高、變化快,而且患者及其家屬不能理解病情的急速變化,甚至盲目排斥就醫服藥,若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極易引發醫患糾紛。因此,醫患溝通存在于產科治療的每一個環節,要求產科臨床醫生具備對病情變化快速反應能力及相應溝通能力。
本研究擬以產科臨床案例和視頻錄像為載體,運用標準化病人,將“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應用于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訓中,并探討其價值。
以我校醫學院2016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0人,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兩組基礎課程成績、年齡、性別、課時安排、教學內容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每5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在產科臨床實習階段對照組進行常規訓練,實驗組進行“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訓練時間為2周。
1.2.1 對照組 教師準備醫患溝通相關課件,在規定課時內講解理論性和概念性知識,同時講授病史采集、問診、病情告知等環節產科醫師應當掌握的診療原則和醫患溝通技巧。
1.2.2 實驗組 學生學習臨床案例,觀摩帶教教師從入院接診、跟蹤病情到出院指導談話的完整過程,利用標準化病人進行情景模擬,再現臨床真實場景,開展“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訓練過程中學生輪流扮演產科醫師或患者家屬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每次訓練結束后由帶教教師進行點評。
1.3.1 SEGUE量表評分 以201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學》(8版)為標準,參照教學大綱,由高年資醫師從中選擇5個產科典型疾病的完整病例,將理論知識(入院病情收集歸納、出院隨訪指導)、態度(自我感知的態度、對技能重要性的認識)、素養(職業壓力、同情與理解患者)和技能(面談技能、交流技能、病情告知技能)等考查內容融入其中,由我院產科第一學年碩士研究生擔任標準化病人。參考美國Makoul等設計的SEGUE量表[3,4],結合所選產科疾病的特點進行改良,從建立溝通、信息收集、信息提供、評估患者、結束談話5個方面進行評價,詳見表1。
1.3.2 出科考試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出科考試,以考試成績作為客觀評價指標。
1.3.3 調查問卷 待實驗組學生結束產科臨床實習后向其發放匿名調查問卷,對之前接受的常規訓練和在產科接受的“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的效果進行評分。內容涉及學習積極性、鞏固理論知識、臨床應變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學習效率、課堂氣氛、師生關系、溝通能力、提升綜合素質10方面[5]。每項分值設計:非常差為0分,較差為1分,一般為2分,較好為3分,好為4分。

表1 SEGUE量表具體內容
實驗組SEGUE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 2)。
表2 兩組SEGUE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EGUE量表評分比較(±s,分)
?
出科考試中,基礎知識測試成績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臨床操作技能成績比較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 n 5 0 5 0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基礎知識測試4 3.7 0±2.5 2 3 6.2 4±5.1 9-9.1 4 7 0.0 0 0臨床操作技能4 3.1 6±2.7 4 4 1.8 2±4.1 8-1.8 9 7 0.0 6 1
實驗組學生對“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的評價明顯高于常規訓練,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4)。
表4 實驗組對兩種訓練模式的評分比較(±s,分)

表4 實驗組對兩種訓練模式的評分比較(±s,分)
?
從2003年開始,我國醫學院校陸續開設了醫患溝通技能和人文素養類課程,但多采用純理論授課,考試也多為筆試且形式化,不能合理、真實評估醫學生實際溝通能力,也不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研究[6]表明,大多數醫學生并不滿意這種教學模式。
模擬教學法利用標準化病人模擬臨床場景,進行臨床教學和實踐訓練,是目前國際醫學教育界給予高度評價的全新教育模式,被譽為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7]。本研究首次將“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融入臨床教學,并探討其價值。入院談話是醫患溝通的開始,涉及內容廣泛,臨床醫學既要得到患者的信任,誘導患者盡可能多地傾訴病情,又要迅速整合信息,對患者進行反饋。出院談話則涵蓋整個病情變化過程及預后指導,是本次就診總結也是下一次溝通的起點。
本研究還引入Makoul根據科學心理學理論設計的SEGUE量表,并結合“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內容進行改良,提高了信息提供及評估患者兩項評分的比重,以彌補原量表中過分重視病情收集而輕視反饋輸出的不足[8],同時強調病情反饋過程中的人文關懷。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訓練相比,“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具有明顯優勢。首先,學生在情景模擬過程中將醫生尊重患者的理念落實到一言一行,與患者及時溝通,培養交流溝通能力、應急應變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其次,“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涉及的知識面廣,要求醫學生熟悉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轉歸及預后等相關理論知識,并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踐精準結合[9],運用人文關懷技能合理表達出來,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知識的融會貫通。再次,“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營造了真實、安全、有效的臨床情景,讓學生獲得臨床實踐經驗,提升職業素質,并外化為良好的醫療行為習慣[10]。最后,“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充分調動了醫學生對醫患溝通技能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提升了溝通能力。因此,“入-出院談話”模擬訓練效果優于常規訓練,值得深入研究與推廣。
[1]國際醫學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2,23(2):1-5.
[2]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院每年暴力傷醫事件27次 醫患溝通難到位[J].河北中醫,2013,35(9):1416.
[3]李紅霞,李大,王健生,等.SEGUE量表評價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J].醫院管理論壇,2016,33(1):29-30.
[4]Makoul G.The SEGU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J].Patient Educ Couns,2001,45(1):23-34.
[5]宋青,王佳,李雪蘭.SimMom模擬人在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4):448-450.
[6]李艷艷,李微霞.近10年來國內醫學生醫患溝通文獻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5):76-77.
[7]Shirazi M,Labaf A,Monjazebi F,et al.Assessing medical students’communication skills by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emphasiz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quality assurance[J].Acad Psychiatry,2014,38(3):354-360.
[8]陳國棟,李小艷,王艷,等.關于我國醫學生醫患溝通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6):708-710.
[9]宋瑰琦,秦玉霞,喬曉斐,等.案例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18):1722-1724.
[10]魏莉,陳必良,楊紅,等.融入式醫學人文教育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3):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