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心,陳鳳貞
(1.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上海 200003;2.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 201318)
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口腔修復工藝逐漸從口腔修復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交叉、綜合應用性質。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口腔技師學歷普遍較低,理論知識薄弱,操作上也只能“依葫蘆畫瓢”,缺乏創新性。因此,高級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口腔技師水平低下的現狀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普及口腔修復工藝教育,改變傳統培養模式,提升口腔技師理論水平,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也是推動我國口腔醫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立足之本,而學生專業認同度對于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根據對我校中高職貫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專業認同度普遍較高,但各年級間仍存在差異;個別學生填報志愿時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專業了解不正確、不全面;學生入學時對專業的了解情況及興趣直接影響其后期的專業學習態度。故我們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身份認同度,最終實現專業發展認同。
職業院校學生專業認同度是指學生從心里喜歡自己所學專業,將來愿意在所學專業領域發展,并對專業有一個積極的情感和正面的評價。專業認同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動力和熱情,學生專業認同度越高,就越熱愛所學專業,以未來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同時也不會對所學專業產生厭倦感。
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學生實訓條件,但是往往忽略了學生專業認同度的提升。專業認同度是影響職業院校學生接受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內在因素,職業院校在發展壯大自身實力、提高辦學水平的同時,應該加強學生專業認同度培養。
為了全面、準確地了解目前我校中高職貫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度相關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學生專業認同量表”為依據,結合專業特點設計調研問卷,從專業身份認同、專業培養認同和專業發展認同3個角度設計了30個問題,采用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等形式,對我校中高職貫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進行調研。
調研對象為我校中高職貫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一、二、三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121份,回收有效問卷119份,有效率為98.3%。共調查男生33人(占27.7%),女生86人(占72.3%);一年級(T130401)30人(占 25.2%),二年級(T120401)30人(占25.2%),三年級(T110401、T110402)59人(占 49.6%)。
2.2.1 專業身份認同調研結果(1)認同是一種自我心理感受,學生專業了解情況與專業興趣直接關系到專業認同程度。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年級學生入學時專業了解情況及興趣,結果見圖 1、2。

圖1 不同年級學生專業了解情況統計

圖2 不同年級學生專業興趣程度統計
(2)身份認同是能夠正視自己所學的專業,能夠在家人、朋友面前提及所學專業,并使所學專業與自身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相一致。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年級學生的人生理想與專業的一致程度、家人與朋友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及學生與他人談論自己專業的意愿,結果見圖3~5。

圖3 不同年級學生的人生理想與專業的一致程度統計

圖4 不同年級學生的家人與朋友對專業的滿意程度統計

圖5 不同年級學生與他人談論自己專業的愿意程度統計
2.2.2 專業培養認同調研結果(1)認同專業培養方式是專業認同度的重要內容,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其專業培養認同程度。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重視程度,結果見圖6。

圖6 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重視程度統計
(2)學生認同專業培養方式直接反映在聽課及學習主動性上。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年級學生聽課積極性和完成作業及實訓內容的積極性,結果見圖7、8。

圖7 不同年級學生聽課積極性統計

圖8 不同年級學生完成作業及實訓內容的積極性統計
2.2.3 專業發展認同調研結果(1)學生對于專業的認同最終落腳點在于對專業發展的認同。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年級學生畢業后打算從事口腔修復技師工作的符合程度,結果見圖9。

圖9 不同年級學生打算畢業后從事口腔修復技師工作的符合程度統計
(2)學生將所學專業作為終身職業,職業理想與所學專業一致,是提升專業認同度的最終目標。根據本次調研,統計了不同專業學生對于專業發展空間的評價及是否將所學專業作為終身職業,結果見圖10。

圖10 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專業發展空間良好及將專業作為終身職業的認同統計
調研結果顯示,我校中高職貫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度普遍較高,同時家長對孩子專業的認同度也較高,認為口腔修復工藝專業是一個有前途的專業,希望孩子將來畢業后能夠從事相關工作。這為我們提供了有利條件,可以借由家校兩方力量共同提升學生專業認同度。
通過分析調研結果,發現一些因素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具體如下。
(1)學生最初對專業的了解程度與專業興趣成正比。通過分析3屆4個班級學生的調研數據,發現學生最初對于專業的了解程度與其對于專業的興趣成正比,大部分是經過前期了解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本專業的。
(2)學生的人生理想與專業的一致程度和對專業的了解成正比。學生對于專業的了解程度和對專業的興趣是其選擇專業的重要依據,大部分學生反饋其人生理想與所學專業相一致,但是各年級之間存在差異。分析發現,學生人生理想與專業的一致程度和對專業的了解成正比。
(3)學生專業興趣影響后期專業學習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調研分析,我們發現學生對于專業的興趣與其后期專業學習效果直接關聯,表現在對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聽課的積極程度、完成作業認真程度等多個方面。
調研發現,學生入校時對于專業的了解及興趣各年級間存在差異,個別學生填報志愿存有一定盲目性,對專業了解不正確、不全面,直接影響后期專業學習效果。故前期我們應該進行詳細的專業介紹,讓學生全面了解專業、學習內容、專業發展趨勢等;通過不同的活動來提升學生專業興趣,切實提高專業身份認同度,深化專業發展認同。
“認同”一詞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是指個體潛意識地向別人模仿的過程。目前,我國學者將其歸屬到態度領域。1963年,埃里克森首次提出專業認同的概念,指出專業認同是自我認同和自我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一種自我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發展的主題。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認同內涵非常廣泛,主要包括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以及學生對自己專業對應的職業的認同。
專業認同度對于職業院校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及未來從事職業的興趣。本研究結果提示,學生專業認同度影響學習積極性、擇業意向以及對未來工作的態度等多個方面,甚至影響著專業的遠期發展。故提升學生專業認同度要從多方面著手,通過重視專業介紹、合理設置課程、優化教師隊伍、豐富校園文化等途徑形成合力,切實提升職業院校學生專業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