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煥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為此,一要認真研究教材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二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三要用教師的正能量影響學生成長。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結合;方法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是以“增進小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其價值,如課標所言,在于“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顯然,這是與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宗旨和任務等,在本質上是保持一致的。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融合德育教育,既是全面優化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也是助力學生塑造良好人格、提高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為此,在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認真研究教材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
充分研究小學體育教材即會發現,無論是理論部分還是實踐部分,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的成分,且以前者表現為最。如對于體育教學的任務,沒有哪一個學生不認為保持身體健康是重要的,這對于那些曾經生過病、或者身體有殘疾的學生的感受尤其明顯。教師即可由此出發來引導學生深化對于體育鍛煉的正確的和更為深刻的認知。進一步講,針對教學內容,教師應以深刻的教材研究為基礎,結合學情把握、以良好的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開展過程中來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引導學生的認知上升到精神培養和意志鍛煉的層面,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品質和信仰。如教學籃球、排球項目,就應引導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同時,認識且將體現于其中的團結合作精神、集體利益至上精神等,擴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否則我們的體育教育就不應被稱作是完整的、良好的體育教育。同時,表現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保證教學的規范化、制度化以及教學過程的順利推進與各環節的高效銜接,良好的課堂常規建設,如遵守課堂紀律、行動聽指揮、注意同學間的團結友愛等,同樣離不開教師的思想教育、引導和督促。如課堂活動開始前的活動規則講解過程中,教師必要教育學生認真聽取以方便后續活動的開展,并告知學生遵守活動規則的必要性,如避免出現活動事故影響身體健康等。如此,既會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認知與良好習慣養成,如認真做事、自尊與他尊等,也會影響到教學課堂各環節的推進進程,如能否順利完成本課時教學任務等,從而收取教育的雙重功效。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
借助兒童研究和教學實踐,我們會發現,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一方面,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對體育學習和活動保持有極大的興趣,愿意參與體育練習;另一方面,卻又會在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極容易退縮,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即是說,小學生的意志意識、精神和能力等,是缺失和不足的;而如果我們在體育教學中,不能通過有效的引導、教育來幫助學生正視困難和挫折,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樹立應對困難和挫折的信心并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那么我們就無法幫助學生使其人格得到應有的成長、豐滿并趨向完美。所以,為著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精神和良好的意志能力的目標達成,以具體的教學任務為抓手,教師因時、因地、因人等采取靈活措施是必要的。以長跑教學為例,在實際練習過程中,由于身體素質和心理感受的不良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部分學生是無法完成800米跑的任務的。既如此,教師就應在練習開始之前為學生打好“預防針”,既是提前告知學生練習過程中的某些來自身體或心理的不舒服感以作必要的心理準備,也是在為學生打氣,樹立信心、鼓舞斗志,教授方法、合理應對等。以這一思想動員為基礎,學生在實際練習過程中一旦真實地遇到相關類似情形,就會保持有較為積極的心態去應對。自然,在這一心態之中,也就初步構建起了學生應有的體育精神,如樂觀、積極、向上、合作等,從而有效構筑學生的堅強意志力。
三、用教師的正能量影響學生成長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來自自身力量的“影響”,無論積極或消極,無不如此。因此,為著“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教師必要在教學實踐中以自身的正能量傳遞,包括健康樂觀的態度,積極向上的動力、情感和行為等,來影響學生建立對體育學習的認知;而一旦學生接收與接受到來自教師的這種極具象征意味的力量符號,也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賦予希望、激發力量。為此,有兩方面的工作是教師必須要做的:一是對于體育精神的宣傳引導必要是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的。如在一年級持輕物擲遠單元教學中,教師即應在單元教學目標下設立有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如“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自我表現意識”“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在分組活動中與同伴友好相處,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自信心”等;并將其合理地分解到4個課時教學中去,如第3課時的目標設定“引導學生在群體活動中加強與同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在練習中培養積極果斷、頑強的意志品質,建立自信心”等。如此,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與認知才會因深化而認同。二是要以榜樣精神指導自身行為,發揮自身之于學生學習的模范帶頭作用。仍如前例,要求學生在活動中要搞好合作,自己在參與學生活動時也應放下教師身份而以普通參與者的角色首先做到這一點;否則,就會因無法提供正確的“示范”給學生而降低自身的影響力。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融合德育教育是必要的,它在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會因德育教育有了良好的載體而大光其效,從而最終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亮.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實施德育教育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6,04:223-223
[2]乃學權.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道德素質教育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7,3Z: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