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國艷
摘要:互動教學法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密切師生關系、發展學習思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但是,當前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尚且沒有摸索出有效的互動教學措施,制約了該教學方法有效性的充分發揮。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互動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教學;有效策略
素質教育將學生定位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而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只有使得教學新知識在師生之間雙向傳遞,才能使得學生更加深刻與精準地掌握教學內容,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那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提高互動教學效果,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一、創新傳統的課程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而互動教育與傳統的被動、單向的教學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要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高效應用互動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大膽創新傳統的課程教育觀念,積極用素質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將其當成新時期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應重視對教學結果的提升,而且還應充分關注教學過程,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當成主要教學目標,從而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積極參與、樂于思考、大膽創新的學習習慣。在新的互動教學觀念引導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及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引導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自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努力探究問題的答案,使得他們可在長期的思考與質疑中快速成長,最終成為一個富有個性、聰明智慧的中學生。比如,在學習蘇人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材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用互動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提問學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什么?”當學生能較為正確地回答出來之后,教師就可提問學生“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被人要求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的經歷?雖然這個人是出于好心。”學生們應該都有關類似經歷,因此他們都急于將自己的經歷告訴教師,并能將自己當初的所思所想一同闡述出來。此時,教師可趁機啟發學生“當時,大家是不是特別想讓對方能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從而體會我們的感受?這就是換位思考……”借助師生之間廣泛而深入的互動,可讓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作用與意義,并將其當成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
二、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兩大主體,是也最為活躍的兩個元素,他們之間是否具有友好、和諧、平等的關系,直接決定了教學氛圍的積極性與否。有實踐研究表明,初中生在積極而愉悅的氛圍中,思維更為活躍、學習效果更為理想,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健全人格的培養。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想顯著提高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就需要教師明確師生關系對互動教學有效性的巨大影響作用,并積極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實際的創新傳統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放下以前的權威身份,努力與學生打成一片,借助溫柔的動作、親切的語言、生動的表情和學生交流與溝通,使得學生能真切感覺到與教師相處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熱情關注學生,能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與優點,可利用恰當的語言肯定與贊賞學生,使得他們能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欣賞與在乎,從而主動拉近與教師的距離。即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好,教師也不應當前嚴厲批評或諷刺,而應該耐心引導他們讓他們主動認識到錯誤。只有這樣他們才樂于接近教師,才敢于將自己想到的、聽到的、看到的事物毫不保留地告訴教師,從而為教師調整與優化教學方案提供更可靠依據。比如,在學習蘇人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家庭禮儀》這一課的時候,如果師生關系友好平等的話,學生就會很樂意將自己對自己的家庭情況告訴教師,教師也會很樂意將自己家中地位情況分析給學生聽,從而使得學生在頻繁互動中更加精準地掌握家庭禮儀的重要性。
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與內容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及培養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而教學目標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要想提高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制定明確而恰當的教學目標,為各個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提供更有價值的指導與依據。初中道德與法治是高中政治學科開展的基礎,教材中涵蓋有豐富的內容,比如文化、經濟、政治等,在培養初中生健全人格及正確價值觀念方法發揮著重大積極作用。所以,教師應深度解析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與任務,恰當制定教學方案,并做足課前準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互動教學的生動性與有效性,才能推動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蘇人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合作有智慧》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應全面掌握本課的教學目標“合作的方法與技巧”、“培養學生合作中溝通與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互動教學方法與措施,從而盡可能多地搜集有助于教學目標順利踐行的教學案例與素材,最終推動互動教學活動有序、高效開展。
總之,將互動教學法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是踐行素質教學理念的有效形式,也是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核心途徑,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大膽創新傳統教學觀念、積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恰當制定教學目標,從而為學生營造出積極而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使得他們都能主動與教師及同學互動,最終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明顯優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