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徐小峰+馬偉
摘要:現階段寶雞市體育產業主要集中在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體育旅游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業五大體育產業,初步實現了體育產業的集聚,體育產業集群雛形已形成,政府希望寶雞市體育產業發揮集群效應優勢,帶動本地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體育產業屬于朝陽產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寶雞市已經實現了體育產業的初步集聚,體育產業集群雛形已形成,政府希望體育產業發揮集群優勢,在經濟上能夠拉動消費升級,加快本地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一、寶雞市各體育產業集群概況
1.體育競賽表演業集群
2016年全國性體育賽事如:藝術體操冠軍賽、全國U17射擊錦標賽、中國門球公開賽(寶雞站)均落戶寶雞,寶雞通過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提高了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隨著體育賽事在寶雞市的不斷聚集,該集群已經在地理上形成了集聚效應,集群發展速度很快,認知度較高,并在國內已經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根據產業集群地理集中性特點,在一定區域內,體育賽事高度集中,促進了相關企業競爭與協作、加強企業專業化分工,帶動了與體育賽事相關聯的賽事中介、廣告等公司的發展,形成了較完善的產業鏈,該集群注重與地方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地方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訓提供平臺,進一步緩解了就業壓力,推動了寶雞市旅游業、餐飲業、廣告業、酒店業以及其他服務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體育健身娛樂業集群
目前,寶雞市體育健身娛樂業已初步形成高、中、低檔并存的局面,經營個體單位分別采取計時、年卡、季卡、月卡、次卡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收費方式,滿足了寶雞市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體。寶雞市現有各類健身健美俱樂部30余家。據估算,總投資在4億元左右。
從體育消費支出來看,寶雞市居民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用品消費、觀看體育比賽消費、各種球類健身場館消費,體育彩票消費等。消費群體方面以年輕人居多,說明寶雞市城鎮居民消費群體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正在由中老年消費群體轉為中青年消費群體。隨著陜西省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居民體育健身消費意識逐漸增加,體育健身娛樂業集群發展迅猛,已形成較強影響力。
3.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業集群
近年來,寶雞市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業集群發展迅速,全民健身場所及健身器材設施明顯增多,健身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該集群逐步形成了以石壩河體育場館、高新區游泳跳水館、陳倉區射擊射箭中心、王家崖水上訓練中心等設施為主體的四大體育場館集群。同時市政府不斷改造渭河體育公園健身場地設施,建成櫻花園健身廣場、太極廣場等18塊健身場地,建成石鼓山濱河長廊示范帶工程和寶雞高新城市運動公園;建成北坡公園示范帶,打造籃球、乒乓球、門球“一條街”;建成了市五環體育公園。同時在各縣區建成了一批健身示范帶工程,形成了遍布城鄉、聚點成片、連線成帶的體育健身設施集群,該集群在穩步創建的過程中,集群認知度不斷提高,隨著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帶動了體育用品制造、體育健身娛樂、體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4.體育旅游業集群
隨著體育旅游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寶雞市加快了體育產業的發展步伐,緊緊圍繞“秦嶺山地體育旅游產業經濟圈”建設,同步規劃旅游項目和體育項目,融合體育產業與生態旅游,推動了寶雞市體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現在該集群在旅游市場開發、人才培訓、旅游公司管理和相關團體不斷加強合作,形成了從體育旅游項目的規劃到體育精品旅游和大眾性品牌體育活動的推出,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 集群內的企業專業化分工程度較高,集群影響力與日俱增,未來必將成為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主力軍。
5.體育培訓業集群
體育培訓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雞市政府為了豐富體育產業內容,近年來大力發展體育培訓業,積極推動教育產業與體育培訓產業相融合。隨著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熱情的提高以及投資健康理念的形成,社會上對各類體育相關知識和體育運動項目的培訓需求逐漸加大。近年來,隨著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納入到我省中考體育考試項目中,與體育考試項目相關的培訓教育機構呈現出快速發展模式。
該集群近年來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集群影響力隨著體育培訓產業市場的火爆而逐漸備受關注。該集群與寶雞市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有效地提高了該集群的影響力。
二、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面臨的問題
目前,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已形成了雛形,集群發展速度較快,在市政府的關注和市場的培育下,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但是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與發達地區相比仍面臨著競爭力和影響力不足問題。
1.集群創新意識和科技形態相對于發達地區比較落后
從目前的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來看,體育產業集群只是形成了基本的形態,無論是創新意識還是科技形態還處在相對較低的階段。較福建晉江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而言,寶雞市缺乏核心產業基地作為樞紐,雖然寶雞現有3所高校,但這種區域知識密集的優勢并沒有顯現出來。
2.體育賽事品牌效應不足
一是市場化程度低。有的區縣承辦體育賽事,偏離賽事主題,單搞政績工程,賽事資源未能充分開發和利用。
二是普通群眾參與度低。有些體育賽事專業性較強,對個人技術要求較高,嚴重影響全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失去了體育品牌賽事的魅力。
三是缺乏合理的科學規劃。有些賽事在籌備前期市場調研不夠,與當地社會發展不符,導致賽事后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資源浪費和閑置現象嚴重。
3、體育產業人才資源匱乏
目前寶雞市雖然有3所高等院校,但體育專業招生規模較小,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較弱,還無法勝任體育產業市場的經營管理需求,相關的體育產業經營單位和機構也未有具體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體育產業運營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發展策略
1.立足實際,打造體育產業集群園區、集聚區、集聚帶
產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載體,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具有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園區能夠借助政府力量集合各種生產要素,并把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科學整合,使它成為產業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布局優化的產業集群。
2.以體育賽事為媒介,提高城市影響力
寶雞市體育產業集群應立足自身發展模式,以大力發展核心體育賽事為契機,提高城市影響力。特別是寶雞市在獲得全國文明城市這項殊榮以后,可以以創建為抓手,宣傳、打造城市精品賽事,組織一些民間體育賽事,形成以精品賽事和民間體育賽事聯動的體育競賽產業市場框架,進一步提高城市影響力。
3.加大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力度
依托地方高校,培養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利用政府體育主管部門的主導性對體育相關經營單位管理人員進行體育產業知識的進修與培訓;從國外引進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參與到體育產業經營管理實踐當中,加強體育產業人才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社會各界多方投入,開展各類體育產業培訓,多渠道培養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志剛.論河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98-101.
[2]李冬冬.曲靖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5,34(3):97-100.
[3]韓衍杰.山東省體育產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社會體育學,2015,5(21):179-181.
[4]程巖梅,余建通.石獅市體育產業結構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2014(04):99-101.
[5]高瑞.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競爭力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以甘肅省為例[J].產業與區域經濟,2016(02):47-50.
[6]蔡傳明,郭燦虹,劉冰.廈門市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特征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5,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