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明
摘 要:良好的德育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學校和家長也越來越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更加重視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家長和教師作為學生成長歷程中最為重要的引導者,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是極其關鍵的。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家校必須協同合作,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德育;家校合作;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29
家庭與學校的協同合作越來越重要。本文針對家校合作的途徑展開探討。
一、 家校合作對于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互補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家與父母的互動頻率要遠遠高于他們在學校與教師的互動,在學校,教師需要面對整個班級的學生,由于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難以做到及時察覺,及時解決。而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父母對孩子的了解要更加全面和深入,對于孩子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做到有的放矢[1]。同時,在家庭教育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夠被拿來選作實施德育教育的素材,而且便于孩子接受。不過,這需要家長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才可以將家庭德育的優勢充分地體現出來。而大多的家長缺乏德育方面的經驗,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因而對孩子的教育難免出現偏差。而學校教師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對學生各個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較為了解,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家校合作模式能很好地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使家長和教師能做到優劣互補,共同推動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互相抵制家校雙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盡管當前人們對德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認可,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德育教育一直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究其緣由,首先家庭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部分父母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素養較差,不注重日常的行為舉止,張口粗話,做事自私,不孝敬父母等不良行為時時呈現在孩子面前,這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全家人都以孩子為中心,而有些家長則過于專制,總想以自己的想法去約束和制約孩子的行為,這樣的教養方式對于孩子的道德培養都是極其不利的;有些家長可能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由學校承擔;還有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道德教育。殊不知,要成才,先成人,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將來才有望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對于學校來說,其德育教育機制中同樣存在諸多問題。近幾年來,盡管教育體制也在逐步更新,不斷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的升學率始終是評判學校優劣的重要指標,各個小學為了使本校能獲得良好的口碑和聲譽,在教學安排時自然會傾向于語、數、外等文化課程,而對于體育、品德等課程則往往不夠重視。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理念的禁錮,若想德育教育在短時間扭轉現狀很難實現。同時,學生的教育還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即便學校加大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力度,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和風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學校的教育成效。有效抵制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唯一途徑便是家校協同合作。只有將家庭和學校雙方的力量融為一體,雙管齊下,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質量,從而有效抵制那些負面因素對德育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促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向良性方向發展[2]。
二、家校協同合作的具體實施策略
家校協同合作,共同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性格乃至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學校和家庭雙方應共同為孩子構建良好德育教育的平臺,使孩子不管在家庭環境中還是學校環境中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為將來成為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一)家長應信任教師,與教師建立無障礙溝通
為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切實讓學校和家長雙方形成統一戰線,家長必須要相信教師,并從內心愿意與教師協同合作,愿意接受教師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指導建議,如此才能促使雙方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齊心合力,共同付諸實際行動。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家長與教師都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長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如果遇到問題或不知如何解決時,可以多向教師征求建議,尤其是在對待孩子的叛逆問題,以及如何引導孩子抵御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等問題上,家長要多聽聽教師的專業意見,以便對孩子做出正確的指導。由于大多家長對教育領域缺乏深刻的認知,具備專業才能的教師應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意見,促使家長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了解學生常見德育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學生在各個不同成長時期的發展需求。此外,對于教師自身的素養及能力,家長也要加以判斷,保證教師能做出正確的指導。
(二)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消除彼此的隔閡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以及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同時也應作為家長教學成長的幫扶者。大多家長缺乏教學能力和經驗,不知道采取何種教育方式才是適合孩子的,導致在家庭教育中,很可能會讓學生接受到消極的、不利于其發展的教育,從而將學生引向錯誤的方向。對此,具有教學專長的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對家長進行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和交流,并掌握每個學生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了解其家長的教育觀念,對于家長教育當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意見,幫助家長正確地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道德理念。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德育教育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學校作為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非營利性機構,其所具備的優勢是其他任何機構都無法與之相比的[3]。家校合作能有效地將家庭資源與學校資源進行整合,發揮雙方彼此的優勢,利用其合力使學生在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的雙重良性影響下,向樂觀、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喜銳.創新家校合作途徑,提升學校德育實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22.
[2] 孫偉民.創新家校合作途徑 提高德育實效的新思路[J].中華少年,2016(11):68.
[3] 蔣玉蓮.探索家校合作教育新模式——“家長班級”之我見[J].中華少年,2016(3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