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錄
摘 要:新的課程教育改革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要善于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鼓勵學生在自主性研究和合作性學習中不斷探討問題解決方法,善于多角度、全方位看待問題,從而實現語文的開闊性,使得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增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75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類型之一。而且,初中階段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打下語文基礎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傳統的教學形式和課堂模式上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運用新方法和新舉措,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維能力等進行綜合培養,為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奠定基礎。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和要求
(一)強化問題思考能力
語文課程的學習屬于人文學科類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性的學科知識。而對于不同的學習問題,教師則需要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性的學習探究,加強思考,完善對語文內容的深度探析。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是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在結構和形式上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學生看待語文問題的角度和想法要及時轉變,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相關問題,懂得變通[1]。初中語文教學中涉及的文字解析、文章理解以及閱讀寫作方面,教師在課堂講解中不能生搬硬要為學生直接闡述解題方法,而是要在內容講解中劃分出不同的段落部分,根據課題內容,為學生設計并提出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思索出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
(二)培養語文綜合思維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積累尚且不夠完善,因而在課程學習中較缺乏經驗和技巧。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語文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強調學生理論部分的學習,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2]。在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主觀性特點比較突出,因而需要在字詞句和段落、文章的知識學習中,拓寬自己的語文學習視野,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對于不同的問題要學會應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解答。而對于語文課程學習中掌握的一些經驗、技巧性內容,學生也要在實際訓練中,善于靈活應用,包括文章寫作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典故等。學生只有善于對語文學科文字部分的信息作合理的整理與處理,才能夠實現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方法和路徑
(一)基本邏輯思維培養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性的學科知識,同時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做到眼、耳、口、心和手的一體,才能夠更加積極有效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講解。而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也要及時關注到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講解內容,做到先理解、再思考。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一味地跟隨教師的講解思路,照抄教師的課堂筆記,導致自身在課堂聽課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自我思考,影響最終的學習效率。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需要對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進行強化,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形象化思維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形象化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課本中的信息內容加工處理為更加形象化的內容,便于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對于課本中的知識內容,要應用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聯想與想象中,激發創造力。對于課本中的不同知識要點,教師在課堂上做好引導工作,不能一味采用帶領式教學。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應啟發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或其他學科知識,展開綜合化的想象,使學生能夠以角色體驗的方式更加充分的融入到基礎文字信息中去。
(三)創造性思維培養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總結和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思路,從而對于相關問題的解決能夠更加有效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想象力,才能打開思維的天窗,應用更加寬泛的視野去看待問題。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或電子白板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豐富課堂內容,使其能夠在圖頻、視頻等輔助性資料的應用下,實現拓展性學習。而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創造性學習,是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且教師要勇于打破常規的學習。
(四)單元整合式教學
初中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且知識類型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對于不同內容的教學,教師應該進行單元式的整合,對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使其能夠完成系統化的學習。例如,對于初中語文教材中關于文言文部分的教學,由于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不夠熟練,因而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字詞理解和原文翻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同類型的文言文進行整理,提取出其中的重點詞匯,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性學習,即共同比較古文中漢字或詞語的古義與今義,使學生能夠有所區別化的進行學習,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總之,初中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需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總結,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而語文教師則要在課程教學中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智力優勢和思維優勢,學會在問題思考中,選用更加合理與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基礎語文素養進行集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吳函璇.現行人教版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明代文學作品比較[J].北方文學旬刊,2017(5):237.
[2] 付永久.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當堂訓練的運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