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摘 要:國家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將科技創新提升到戰略層面,作為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支撐。高校是科技創新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揚長避短做好自身定位,適應新形勢開展科學研究,積極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創新驅動 科技創新 高校 科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47-03
Abstract:The state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promo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a strategic level,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enhanc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tivel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 Innovation driv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放在首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萍紕撔峦怀銎髽I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各類創新主體協同合作,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在新的科技創新體系中,政策導向是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而作為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僅僅充當輔助角色,更多地是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和服務,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研發機構流動。
1 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校擁有大量的高層次人才,智力資源匯聚,但是在新的科技創新體系下,高??茖W研究依然存在種種問題,給高??蒲邪l展帶來新的挑戰。
1.1 科研渠道越來越窄,競爭越來越激烈
高校進行科學研究離不開科研項目的支撐,國家建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通過撤、并、轉等方式按照新的五個類別對科技計劃進行整合,大幅減少科技計劃數量。目前國家科技計劃只有五大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地和人才專項,其中高校能直接承擔的科研項目只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梢姡咝?蒲星缹⒃絹碓秸瑫r國家在重大重點項目的支持方面向企業傾斜,這給高??蒲邪l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1.2 具有高顯示度的成果鳳毛麟角
目前,高校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普遍強調科研規模,片面地追求指標數量,導致高校重視項目申報而輕視項目過程管理,重視經費投入而輕視成果產出,大量低質量的論文和專利僅僅是為了項目驗收需要而產出,真正具有顯示度的科研成果卻鳳毛麟角。同時,高??蒲性趶氖驴茖W研究的過程中沒有緊跟市場需求,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根本無法應用到市場,轉化為經濟社會價值,這就造成了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在內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1.3 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急需創新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實行學校科技處、學院二級科技管理體制下的項目負責人制,學??蒲泄芾聿块T負責統籌管理,制定有關科研政策和管理規定,組織編制學校科技發展規劃,代表學校對全??蒲许椖窟M行全過程管理等;學院則負責各自學院的具體科研管理工作,協調本單位項目的人員分配條件保障,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項目負責人是科研項目具體實施責任人,在學校和學院兩級管理下,對項目組織、人員調配、經費支配、項目實施等獨立行使權利。這種機制下,科學研究工作基本處于單兵作戰的狀態,很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整合跨學科跨團隊的資源,以團隊形式從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產出具有高顯示度的科研成果。
2 對策分析
高校應該在“注重規模、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指導思想下,發揮高水平人才匯聚的優勢,緊跟“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科研規模與科研能力相匹配的情況下,突出自身科研特色,尋求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突破,在相關行業和領域形成領軍優勢,諸多問題便迎刃而解。
2.1 統籌謀劃,提升水平
高校兩級科研管理部門積極配合,結合自身的學科方向和研究領域,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做好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萍及l展規劃對高校的科學研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技發展規劃的指導下,通過對科研隊伍、科研平臺、科研政策等方面的優化配置,逐步進行實施,完成各階段的研究任務。
在科研組織架構方面突破傳統的院系科研組織模式,瞄準科學前沿和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在若干關鍵領域組建相應的跨學科研究平臺,匯聚高水平科研隊伍。通過跨學科交叉融合,進行交叉學科培育和發展,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努力爭取國家重大重點科研任務,催生出高顯示度創新科研成果。endprint
2.2 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科研環境的好壞決定著高校整體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等措施創造良好的科研硬環境,使得高??蒲性诨A條件上獲得充分的保障。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政策,培養鍛煉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隊伍,以及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和學術氣氛等措施提供良好的科研軟環境,使得科研人員能夠在舒適的科研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充分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進行科技創新工作。只有不斷優化高??蒲协h境,促進科研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調動教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升高校整體科研水平。
2.3 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科技評價不僅是高??萍脊芾淼闹饕侄?,而且是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對高等學??蒲行袨榫哂型怀龅膶蜃饔?。深化高??萍荚u價改革,對于大力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應嚴格遵循科學研究規律,通過采取分類評價和引入開放式評價方式,制定完善相關的考核評價體系和科學合理的獎勵激勵政策,以獎懲分明,以獎為主為原則,充分地激勵科研人員,充滿激情地投入科學研究當中,在科研和學術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2.4 重視基礎研究,鼓勵原始創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我國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基礎雄厚,智力資源密集,擁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研究人員,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重大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使得高校成為基礎研究的主要力量。所以,高校應該以人才隊伍為支撐,制度創新為保障,做好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
2.5 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高??蒲行杈o跟國際研究前沿,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通過打造高水平國際合作平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開展重大原創性研究,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建設形成一流學科,引領新興與交叉發展方向,具備承擔國際前沿和重大需求科研任務能力,產出國際學術界公認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原始創新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匯聚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杰出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充分利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2.6 強化產學研合作
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集研究、開發和生產為一體的共贏合作。高校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必須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這也是高校直接參與產業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捷的道路。做好產學研合作,不僅對高校的科研起著推動作用,將高校的科研成果應用于產業化及市場當中,促進高??蒲械某晒D化,同時對于提升企業的科技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的轉型發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間接地驅動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
校企聯合實驗室是產學研合作的最佳模式,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成果轉化等方面可以讓高校和企業實現無縫對接。通過校企聯合實驗室的建立,在人才培養方面,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為學生今后面向就業積累相關經驗;在學科研究方面,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研發人才數量不足、創新能力較低等問題,需要尋求科技合作從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社會品牌價值;在成果轉化方面,可以將高校優秀的科研成果在聯合實驗室里優先進行轉化,產生市場價值。所以,高校與企業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為高校服務社會發展和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搭建橋梁,為校企聯合共建實驗室提供了現實基礎。
2.7 加強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轉化是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領域,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只有使科研成果在產業和市場中廣泛應用,才能最終實現高??萍挤沼诮洕c社會發展的使命。加強科研成果轉化一方面是科研與市場融合的必經之路,使得高校科研更多的關注產業、市場和產品;另一方面,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有利于將已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進行凝練和篩選,直接或間接應用于產業化和市場,創造經濟社會價值。
3 結語
在新的科技創新體系下,高校應該勇于面對挑戰,做好自身的定位,尋求與自身特色相符的科學研究道路。通過科研體制機制的創新,對科研環境進行優化和提高,制定完善的考核評價以及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高校應發揮高水平人才匯集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在突出水平方面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提升國際視野和國際化人才培養,使高??蒲挟a出更多優秀的科研成果。通過與產業市場相結合的產學研合作,最終將優秀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使高校科研真真正正地服務于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管穎超,陳蘭,徐時彬.新形勢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創新探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4):568-571.
[2] 陳亞芬.基于國家創新體系的高??蒲泄芾頇C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137-140.
[3] 黃建國.高??萍紕撔履芰Φ亩ㄎ慌c路徑研究的提升[J].科技傳播,2014(10):15-16.
[4] 李荔,王明和,張曉耘.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科研目標定位[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93-96.
[5] 周山明.大學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困難與對策[J].中國高??萍?,2014(12):8-11.
[6] 周永生,陳群,何明陽,等.校企聯合實驗室的共建實踐及功能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0):208-211.
[7] 游小珺,杜德斌,張斌豐,等.高校在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中的作用評價——基于部分創新型國家和中國的比較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28):9-11.
[8] 張麗.試論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管理制度變革[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5):30-34.
[9] 徐國興.我國高??蒲谐晒D化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3(6):27-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