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國家的未來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創新的人才,因此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主要對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問題;對策
近些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已經越來越嚴峻,而大學生的就業率也不斷降低,大學生出現的就業難的情況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比較多,學生沒有創新能力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
一、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沒有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訓練。現階段的高校中,實用型的學科和理論性的學科相比,前者的受歡迎程度是非常高的,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結果,經濟的發展造成高校關注對學生技能的開發,沒有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最終造成學生主要掌握的是工程方面的創新,一些理論方面的創新還有待提升。其次是創新教育的信念不夠,沒有相關的制度保證。我國目前主要關注經濟的發展,導致比較物質化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學生在參與創新的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得到創新的成果。如果沒有創新成果的吸引,學生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就會降低,會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只有堅定的信念和完善的制度才能促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最后,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對于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沒有積極作用。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測定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使用的閉卷筆試和建立試題庫以及標準化答案的試題,還包括嚴格根據標準答案來進行評分的機制,導致學生根據標準的答案來進行學習,沒有進行自主的思考,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抑制。并且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及工作成績的評價方式和考核的手段也比較陳舊,導致教師也無法實施有效的創新教育。
二、 強化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 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標
對高校的大學生實施創新教育。就需要建立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建立競爭的觀念與辦學效益的觀念,在知識的傳授的前提和基礎上,將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當作教育的主要目的,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要對原來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進行不斷轉變,把理論和技能以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聯系在一起,把創新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由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中心轉變為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把指導學生作為中心的思想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個性,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二) 強化對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對大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最為直接的實施者和推動者。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會直接關系到對大學生的創新水平的培養。所以高校需要強化對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發揮出教師應有的帶頭作用與引領作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性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對于一些比較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不斷改進,加強學生之間的討論環節和互動環節,對于學生發出的不同意見和想法要進行及時的鼓勵。尤其對于學生提出的比較新穎的想法和意見,教師要及時進行肯定,以保持學生對創新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形成創新的意識。
(三) 構建創新教育與具有開放性管理的教育模式
首先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學生的接受情況考慮在首位。不能只是關注教學的進度和任務是否完成,不重視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和消化課堂的知識。在授課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時間,進而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在交流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想,在合作中促進學生思維的創造力的提升。讓學生可以在溝通過程中學到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其次要將原來單一的理論解析的教學方式變為綜合性的課堂教學方式。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案例和實驗聯系在一起,讓大學生可以在對案例的討論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也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實際的操作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再次要對教學的內容與順序進行科學的規劃。對于教學的內容方面,要根據實際的內容安排能夠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課程和活動,讓大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活動中逐漸培養創新能力。最后,要把大學中的多種知識和文化交融具有的優勢體現出來。通過多個學科和多個單位的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原來的不適應發展的程序式管理模式進行不斷改進,建立包容性強的大學管理新模式,讓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具有廣闊的空間來施展。
(四) 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與評價體系
科學的激勵機制對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動機發揮積極的作用,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相關的理論,我們能夠知道大學生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學校需要利用師資保障和實驗設施的保障以及資金支持等方式和手段來給學生建立一個自我實現的平臺,在這個前提下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平臺的優勢來實現自身的價值。評價體系的建立一定要是雙向的,不只是包括學生對教師進行創新教學的評價工作,還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創新學習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關鍵的是教學方面,教師則利用書面的答卷和科研論文以及產品的設計等等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考查,這樣來逐漸提升學生的創新水平,做好高校的創新教育工作。
三、 總結
隨著經濟大幅提升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創新能力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需要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未來的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卓斐,馮運莉,李杰,萬德成.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47-48.
[2]趙欣,李美麗.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19-21.
[3]沈果,王泓,魯紅媛.科教興國、實業強國的必由之路——谫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1,1002:109-112.
作者簡介:
計美嬌,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科技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