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觀點作為經典作家尤為重視的觀點,其中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要求我們辦事情、想問題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對于高校共青團工作而言,它是大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政治組織,它需要重視實踐精神的培養,引導大學生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本文主要是以實踐理論為切入點,分析了這一理論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啟示。
關鍵詞:實踐理論;高等院校;共青團
一、 實踐觀點的內涵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對實踐觀點進行了闡釋:實踐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現實的感性活動,是能動的革命批判的活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
實踐觀點是哲學中基本的、首要的觀點,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典作家把自己的哲學對象規定為實踐活動,把哲學的主要任務也定義為在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主體與課題、人和世界的關系,從而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對于實踐,有三個層面的主要內容,第一,實踐是一種客觀物質性活動,是一種和思想客體不相同的感性課題,第二,實踐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主體和客體統一的基礎,第三,客觀對象的認識需要實踐,指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觀點的重要性在于它確定了人類發展的價值取向,也為人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這就為當前共青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幫助。
二、 實踐觀點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啟示
1. 從實際出發,開創共青工作新格局
高校共青團是大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組織,是中共共產黨的后備軍和預備隊。因此,必須強化高校共青團的具體工作。學校共青團應該積極貫徹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按照“培育當代新青年、服務青年新需求”的部署,以思想為引領,以服務學校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部署學校的共青團工作,不斷提高高校共青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帶領學生努力實踐,積極開創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新格局。
2. 注重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實踐精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第二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而言的,其在教學內容上不局限于教材,從形式上更加的豐富和活潑,力圖展現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高校共青團工作而言,第二課堂是共青團結合第一課堂,實現學生獨立思考、逐步實現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在第二課堂中,可以引入辯論賽、主題演講、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主題團課等,引導學生通過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發現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水平,提高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第二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構建高校共青團的實踐育人機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學習,同時也應該合理規劃和設計第二課堂育人的環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 引入實踐平臺,拓展實踐能力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某項簡單的專業技能操作,同時也需要堅實的理論祭奠。實踐觀點和實踐理論,不僅要求實踐是認識的主要來源,大學生要獲取認知,必須要通過個人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認識,另一方面,實踐理論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共青團應該堅持實踐的基本原則,通過打造校內實踐、校外實踐、專業實踐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的實踐體系,強化對大學生的引導和管理,通過廣大的實踐活動,實現大學生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并進一步內化成為社會主體意識和主體責任,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大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4. 整合社會資源,打造品牌活動
社會資源作為一切事業發展的重要根基,是高校共青團參與率、認同率、貢獻率的保障。對于高校共青團而言,沒有強有力社會資源的支撐,很多創意、很多計劃都無從實施,在社會實踐不斷創新的年代,不斷整合社會資源是共青團適應實踐觀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建立開放的資源整合機制。學校共青團應該根據工作的需求,從學校、學生的實際出發,努力去整合資源,以社會化運作的方式開展共青團工作,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提升共青團的實力。其次,進一步完善項目化工作運行機制,學校共青團要通過設計符合時代特色、青年特色的工作項目,從項目的需求出發,完善過程控制的各個環節,提高共青團的引導力量。再次,樹立開放的工作思維。在實踐觀點的引領下,高校共青團樹立開放的工作思維尤為重要,必須在實踐中強化參與意識,不斷在參與中提升自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第四,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共青團自身的組織優勢,借助第二課堂多樣化的活動,打造實踐活動的品牌項目,增強實踐育人活動的思想性、多樣性、時代性、自主性和趣味性,促進雙主體的有效互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潛能,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三、 結論
只有實踐的能動的人才是真正存在的人,明確提出要建立以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把其作為大學生人文關懷的最終目的。把實踐觀點和高校共青團工作融合起來,不僅有利于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有序推進,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天秀.引導青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的實踐與探索——以共青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工作委員會為例[J].時代教育,2015年21期.
[2]陳章政,張雨明,胡真齊,顧欣.高校共青團員意識現狀及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信控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15期.
[3]韋聯桂.經管類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共青團工作視角[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12期.
作者簡介:
汪靜,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