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璐陽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網絡游戲當中虛擬財產糾紛案件也頻頻發生。本文結合當前虛擬財產的立法現狀,首先介紹了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界定,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國虛擬財產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結合上述內容提出了虛擬財產的優化保護策略,以期能夠更好的保護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保護
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虛擬世界的大門已經向人類敞開。虛擬世界中人類可以獲得思想、交流信息并認知情感,同時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財產以及參與各種虛擬活動。由于虛擬財產涉及的范圍十分寬廣,對于其是否具有真正的財產屬性也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其應該具有相應的財產屬性,原因分析如下。
一、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
筆者支持虛擬財產的物權說,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虛擬財產的獨立經濟價值
虛擬財產對于用戶而言并不是免費獲得的,大多數需要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與運營商進行交換得來的,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價值。另外,虛擬財產具有實現娛樂和適用的功能,所以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最后,對于虛擬財產的運營商而言,其在網絡項目搭建以及中期管理和后期維護等方面都會付出一定的勞動與金錢,在整個過程中都具有價值,由此可見,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經濟價值。
2.虛擬財產可以實現排他性支配
網絡開發商通過技術限制和網絡資源的開放來實現了對對象的管理,而網絡用戶也是通過綁定手機號以及微信號和設置密碼等活動獲得了屬于自己的轉述賬號,通過線上或者線下交易還可以對賬號或者虛擬財產進行轉讓,由此可見,具有一定的排他支配虛擬財產的特點。
二、我國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
1.立法滯后
立法滯后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民法總則中對于法律和數據虛擬財產的保護規定問題。一些人認為虛擬財產不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一些人卻反對這個建議。在爭論過程中,真正成文的保護十分匱乏,大多數都沒有規定虛擬財產的定義以及法律屬性,這就導致其認定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2.司法認定不全面
從司法認定的角度上來看,在2003年的時候北京法院曾經對網絡虛擬財產做出了一審判決,保護了原告的虛擬財產,在那之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卻沒有形成具體和精確的認定與依據,導致公民權利遲遲無法得到保障。
3.證明責任分配不均
有效的證據是訴訟成功的關鍵,但是介于互聯網虛擬財產的特殊性,原告的權益受到侵害后往往找不到相應的證據來證明自己受到了侵害,更無從談起追逃的問題,所以只能夠吃啞巴虧。這種責任分配不均的情況也是導致虛擬財產保護無法順利開展的關鍵。
三、虛擬財產的保護策略
1.實體法保護
實體法保護主要涉及民法以及刑法和行政法律三個
角度。
其一,民事侵犯保護方法。
根據國外的立法經驗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對于虛擬財產具有明確的財產定義,同時會根據其屬性進行界定以保護法律的完全必要性。在司法解釋中,我們可以通過將虛擬財產界定為民法上的“其他財產”進而實現保護。在侵犯責任法的相關法律條文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專門性條文,進而讓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得以明確與規范化。從原理上來看,虛擬財產的價值判斷標準是衡量犯罪違法的關鍵,比如虛擬財產的來源時間、知識、精力以及金錢等等。另外,還需要制定出具體的虛擬財產的計算方法,包括相應的法律判別依據,這樣才能夠讓虛擬財產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在處理過程中要盡可能關注網絡游戲的主體,而不是關注運營商,否則在實際判別過程中就會出現誤差。
其二,刑法保護。
結合當前臺灣的案例來看,通過對虛擬財產進行刑法界定可依有效提升侵犯網絡虛擬財產行為的處理效率與效果,將其認定為刑法犯罪同樣可以有效開展對虛擬財產的保護工作。在認定過程中,首先虛擬財產應該被認定為私人財產中的一部分,侵犯私人財產在臺灣可以被處以最高三年的有期徒刑。結合當前我國的虛擬財產侵犯現狀來看,如果能夠將類似的做法引入到我國大陸地區并予以完善的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愈演愈烈的侵犯行為,有效打擊虛擬財產犯罪。
其三,行政法律。
作為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保護項目,行政法律與行政手段在介入虛擬財產的保護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也應該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通過對網絡公司以及網吧加強虛擬財產的管理以及實行網絡游戲實名制的推進工作可以進一步強化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同時也可以有效禁止不法者對于他人的虛擬財產進行的不合法侵害。
2.程序法保護
虛擬財產的保護工作如何順利開展另外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舉證問題。由于在互聯網當中受害方往往是網民,而受害者與網絡運營商之間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等,其甚至無法拿出任何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所遭受的傷害與侵害,所以類似的訴訟案無法順利開展甚至大多以網民敗訴就是這個原因。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進一步完善網絡運營商的舉證責任是關鍵。首先,訴訟雙方為普通用戶群體時,可以通過網絡運營商提供證據的方式進行判斷。其次,當雙方有一方是網絡運營商時,可以通過過錯方推出相應的證據的方式來分擔責任,以實現訴訟雙方的地位平衡。
另外,網絡產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并且這個體系還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相反,我國的網絡產業相關的法律體系發展十分緩慢,其中司法機關的壓力與虛擬財產的獨特性是其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為了進一步提升虛擬財產的保護效率并提升處理效果,可以通過引入仲裁機構的方式來將專業的問題交個這方面的專家,以此來更好的解決類似的糾紛問題。
四、總結
綜上所述,虛擬財產是網民通過自己的勞動、金錢以及時間換取的財產,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財產的屬性,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實際的法律保護中經常被忽略或者說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分別試著從實體法以及程序法兩個角度對虛擬財產的保護工作進行了闡述,也希望能夠為進一步促進立法以及積極開展虛擬財產的保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進而實現保護網民合法權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佳麗.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屬性下的可繼承性分析[J].法制博覽,2017,(21):96-97.
[2]王霞.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典立法保護[D].安徽財經大學,2017.
[3]李許娟.網絡虛擬財產的民事法律問題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7.
[4]曾璋勇,鄒方戈.網絡虛擬財產權的法律保護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2):235+2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