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玲玲
摘 要:支架式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以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工作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支架式教學展現的特點,明確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目的,全面分析支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向和內容。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高中英語;新課改
英語教學是為了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了讓他們更好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提出,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形式已經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變化和學生學習情況,提出全新的教學方案。支架式教學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一、支架式教學
支架這一理念最初源自于建筑行業,主要是對施工者肢體所不能達到區域的工作提供幫助。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根據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研究獲取的。將這種形式和理念引用到教學中,主要是對教與學的關系進行整合管理,教師的教學形式與支架的作用一樣,通過構建學習型支架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學習。但這種支架只能用于輔助教學,不能取代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學習中,學生需要依據教師的引導進行知識的整合和構建,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研究水平,而且可以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行為。由此,這種教學形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積極的引導作用[1]。
二、支架式教學應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目的
支架式教學形式的應用,是因為受到我國整體英語教學水平的影響,部分學生存在英語學習能力不高、學習難度大、學習成績不高等問題。在這一條件下,高中英語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構建有效的“支架”,慢慢指導學生了解英語知識,并結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逐漸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等技能,以此為未來的學習和溝通奠定基礎。
三、支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結合學習主題,構建概念框架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是結合課堂學習主題,依據“最近發展區”的規定構建概念框架,依據“搭腳手架”的形式,將文章中較為復雜的知識點劃分為多個學生可以接受的小知識,并依據一定的順序、步驟逐漸提升知識點的難度。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2unit 5 Music時,學習文章后教師提出以“Music and Life”為題寫一篇作文,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下述步驟設計教學框架:其一,結合網絡、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音樂與生活相關的內容,明確寫作的主題;其二,依據完善的情節設計,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到寫作的探討和溝通中,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水平[2]。
(二)引入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搭建完腳手架后,教師可以依據口述的形式設計懸念,或者是通過其他方案更好掌控情境的設計,并引導學生融入情節當中。例如,通過實物、圖片、等形式設計情節,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去思考和分析。像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2 Working the land時,因為本文所講的內容與農業有關,是以袁隆平的生平和雜交水稻為例進行研究,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出與農業或袁隆平有關問題,如“What is the embodiment of agriculture in our lives(生活中農業有哪些)”“Do you know Yuan Longping?(你們了解袁隆平嗎)”“What are the effects of hybrid rice on our life(雜家水稻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等等,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并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準備。此時的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會產生很多疑問,若是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會非常急切地希望教師解答,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這一條件下教學,可以更好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3]。
(三)學生自主研究,教師積極引導
學生在初期探索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之后去自主研究,在探索時需要教師適當啟發,依據概念框架一點點深層學習,并對知識的整體性有一定了解。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時,了解和學習文章的相關知識后,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的作業,如以“未來”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在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作文的開頭和結尾,以及作文立題的方向,明確寫作的整體框架,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先練習寫一些簡單的詞語和句子,并以此為基礎,結合框架書寫整篇文章。同時,教師在學生寫作之前,要向他們建議可以多引用本堂課學習知識點。在學習中讓學生自主探索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助于讓學生依據自主探索,更好構建知識“框架”。
(四)依據小組溝通,深層了解知識
溝通探討可以讓學生在共享集體思考成果的基礎上更為全面地學習和判斷所學知識,最終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在這一階段,教師科學引導學生實施小組活動,在活動當中,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展現每位學生的特長。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時,可以結合“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設計多個話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討,像“What are the food we eat every day(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What is the standard of health(健康的標準是什么)”等。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小組的話題進行信息收集和整合,一起完成特定的任務,并在課堂上通過數據報告分析、情境表演等形式向教師和其他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和溝通的平臺,并讓學生在溝通和表達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終理解所學知識,實現知識意義的建構[4]。
(五)評估學習效果,總結學習經驗
評估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自主學習;其二,對小組合作學習做出的貢獻;其三,完成了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些都滿足我國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可以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評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促使學生更好了解自身的學習水平和小組合作學習中做出的貢獻。除此之外,教師的評估需要為構建學生新的“最近發展區”做準備,可以有助于確保教學工作有序進行,環環相扣,并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師要依據發掘知識的深層涵養,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架,構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有效溝通的平臺,促使學生在學習和溝通中獲取更多學習經驗,并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以此縮短與預期教學目標的距離。這一內容對高中英語教師而言,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董潔.支架式教學模式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曹文海.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3]王榮.“支架式”教學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6(34):1-3.
[4]池秀琳.“支架式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