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技術的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現代讀者對信息的獲取情況呈現出多元化以及個性化的狀態,高校圖書館對傳統信息服務模式的沿用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讀者個性、快速的閱讀需求了。本文通過對我國“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提出了對應的對策和建議,期望對提高我國圖書館今后的信息服務質量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
目前“互聯網+”正逐漸與傳統行業相融合,漸漸地從最開始工具的使用發展到行業的創新和優化。如今網絡已經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也在被其改變。而圖書館如何順應時代的變革與進步以及如何為廣大讀者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閱讀服務是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一、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需求特點
1. 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如今,移動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各個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讀者群體在圖書館信息服務方面的需求,也逐漸變得多元化和個性化。比如對于高校學生與老師而言,高校學生要進行英語的四、六級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因此他們對英語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相關信息有較大的需求;高校的老師有很多年紀不大,其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科研與教學任務,還需要進一步攻讀更高的學位。因此,他們需要獲取有關教學保障、教學內容以及與專業相關的最新文獻資料等方面的信息。
2. 數字化的服務需求
“互聯網+”時代的無線設備以及計算機技術在不斷發展,智能手機在讀者之間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這促進了網絡化社會的形成。除此之外,對于圖書館來說,其讀者大多為教師和學生等人群,他們求知欲強,學習能力較強,而且思想活躍能夠快速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圖書館早已不再是人們獲得信息服務的唯一方式。新時代的讀者更加期望獲得方便、快捷并且高效的數字化服務,讀者所需要的更加完美的用戶服務體驗,對當今的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精細化的信息服務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讀者常常會因為所面對的信息數量過于龐大,而感到迷茫。在這樣的情況下,讀者更需要的是已經加工和整理好并且有針對性的信息。這就使得圖書館信息咨詢的相關工作逐漸變得十分復雜。而對于圖書館來說,只有提高了讀者的資源利用率、外借率才能獲得自身持續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館員其自身的綜合素質需要得到提高。具體來說,圖書館的館員需要能夠熟練使用網絡社交工具以及計算機網絡,能夠通過對各種不同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使讀者對具備針對性、高效信息服務的需求及時得到滿足。
二、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狀
1. 服務理念比較落后
在我國,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是要在保證館藏豐富的基礎之上,定時和定點地為讀者提供豐富的信息服務。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服務方式單調,只是注重為讀者提供現有的信息服務,難以同時包含社交、學習、娛樂以及科研的功能,難以提供立體化、多元化的服務;第二,服務較被動,圖書館提高的服務是定時定點的,不能主動且隨時為讀者服務;第三,服務較膚淺,僅將館內藏有的圖書信息和內容發布給讀者,難以滿足讀者的深層次、個性化的需要。
2. 館藏結構不符合“互聯網+”的要求
當前,我們國家傳統的圖書館館藏結構基本都以信息載體的形態來布局。例如,紙質圖書館的結構按不同的地點可以分為圖書借閱室、電子借閱室等等,但是這樣的布局可能會把相同專業的知識以不同載體的形態來分配到圖書館的各個房間,想要對信息全面了解則存在一定的困難。再如,電子信息資源的館藏一般按照數據來源或者語種的不同來分類。這些數據庫間沒有相同的渠道來連接,用戶沒有辦法在各個數據庫之間來進行查閱。因此這些數據庫之間成了彼此獨立的點,圖書館的資源網沒有形成。
3. 滯后的圖書館工作管理制度
傳統圖書館的管理員都定時定點地去參加例會,他們所進行的服務工作都按照《圖書館文獻管理暫行條例》等紙上的規章制度來實行,這樣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員工管理的靈活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自然也不會過多地考慮在內。除此之外,這些規定僅僅從圖書館里角度出發,沒有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所以傳統的圖書管理方式對管理員以及閱讀者都是過于死板的,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還不符合現代的社會價值觀。
三、 “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對策
1. 創新服務理念
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服務創新,應該主要致力于:第一,服務方式創新。采取電話辦理以及信息咨詢的創新服務,并通過QQ、微博以及公眾號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第二,服務主動化。通過使用新型設備,為讀者提供透明、移動、智能的信息服務,屆時讀者可以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信息查詢;第三,服務內容深入,在“互聯網+”時代,讀者更喜歡電子圖書和資源,他們的閱讀方式變得愈發碎片化和精準化,因此需要圖書館準確和快速地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讀者需求的信息情報。
2. 調整館藏結構
對于紙質文獻的資料我們可以按以下方法來做:首先,不能再按照信息的載體形式來進行分類,要根據相同的專業學科,將其整合到一起來進行借閱室的設置。可以以學校專業設置或者學科進行分類,將相同或相關專業的所有資料整合到一起,形成立體化的文獻管理模式。對于電子信息資源的管理與服務方面,我們可以進行變革與改進,比如自建數據庫與已構數據庫之間或者在同一個數據庫之內建立鏈接,這樣可以有效加強信息的整理以及各種文獻之間的聯系。除此之外,圖書館要以館藏資源為起點,運用互聯網同類文獻資源進行收集,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特色資源館藏體系。
3. 更新圖書館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圖書館以服務為主,工作人員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崗位:管理崗、服務崗、技術崗和科研崗。管理崗負責人事以及圖書的規劃;服務崗直接面向客戶提供服務;技術崗主要負責日常程序的維護或者圖書編目等;科研崗負責圖書館和有關專業的研究。每個崗位工作性質不同,所以,圖書館應該根據不同的崗位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在文獻借閱服務工作方面,《圖書館文獻管理暫行條例》等規章制度不可過于死板,要考慮人員的靈活性,按實際情況去提供服務,盡量滿足客戶的合理要求。
4. 注重互聯網人才隊伍的建設
“互聯網+”時代,讀者對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有著更加個性化以及高效的需求,這就要求新時代的圖書館注重互聯網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圖書館要加強館員系統學習新科技知識的力度,以適應新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方式。其次,圖書館要利用自身的優勢,針對信息服務環境的變化及讀者的需要,為用戶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信息,重視培養網絡信息服務的專業導航員,加大培訓與繼續教育的力度。在信息化新時代,圖書館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并存,因此,館員更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來為讀者提供服務,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不斷加深專業知識的學習,將被動的服務轉化成主動的服務,在工作的過程中及時借助圖書館的數據平臺,對讀者的需求進行主動分析并及時回饋讀者。
四、 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超越了工具的使用功能,成為傳統服務業深化服務功能的有力推手。在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下,圖書館信息服務一旦建立起來,就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如今,許多讀者傾向于從互聯網中尋找所需的信息資源,使得圖書館使用率不斷降低。因此,圖書館要抓住機遇,適應時代的發展,根據所在地區的特色,建設出具有獨特風格的圖書館個性化、信息化的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1]王小華.“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淺析[J].出版廣角,2016,(02):41-43.
[2]方從彪.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發展策略探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2):59-61.
[3]陳潔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探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6,34(04):46-49.
[4]伍曉魯.淺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信息服務[J].辦公室業務,2016,(15):180.
作者簡介:
王瑞楠,講師,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商洛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