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的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欣賞美的能力和良好的音樂素養。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強調歌曲教學中的聽賞作用,從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入手,讓他們在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表現音樂。
關鍵詞:聽唱、聽賞;聽辯;識譜;因材施教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力、鑒賞力、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小學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專業人才,而是全面育人,要在統一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個人專長,應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使他們都具備音樂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補償學生心理、生理、智能等方面的差異,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受益。多年的音樂工作實踐中,下面我談談如何培養音樂能力提高音樂素養的幾點做法:
一、 通過聽唱、聽賞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1. 聽、唱、記結合
聽是運用音樂欣賞手段,加強小學生的聽覺基本功訓練,提高學生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唱是通過演唱來提高學生的樂感。應該從整體-局部-整體形式進行處理,使學生掌握各樂段、情緒、用聲的對比;最后再對作品進行完整而深刻的演唱表現,然后對作品進行識記,使之達到完美的統一。
2. 聽、賞、析結合
聽賞就是把學生自己演唱作品錄音,然后讓學生聽賞自己的作品演唱效果,自我欣賞和評價。特別是歌曲初步熟練時聽,以提高學生演唱興趣,找出自己演唱的不足之處,包括情感、音量控制、音色、咬字、和聲,從而提高學生演唱能力。然后對演唱作品分析,通過自己對音樂作品理解,分析音樂形象、情感及表現,這樣使學生演唱的感受能力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增強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二、 器樂進課堂,培養聽辯音準能力
口琴、豎笛、電子琴,它們都是固定音高的樂器。只要學生能認識音符,就能吹奏出音高和音符的長短。又能在視譜的同時進行智力開發和音準聽辨能力的培養。
首先,讓學生演奏一些簡單而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因為這些曲子音高,時值學生在頭腦中已有記憶,吹奏起來有濃厚的興趣。或畫出音位圖,讓學生背熟樂曲的同時,看著音位圖吹奏,再拍一拍歌、樂曲的節奏。然后視唱出來,這樣以樂器為主,視唱為輔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很快使學生掌握音準概念,準確的唱出音符,又能培養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和識記能力。同時有利于師生在互動中,講練結合,吹唱結合。這樣通過由淺入深的講、唱、聽、吹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鞏固音樂知識,提高聽辨能力和識記能力;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還有助于低年級識譜、記譜能力的提高。同時高年級的學生還能把較為復雜的視唱準確唱出來。通過學生的手、眼、耳、腦的并用,使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同時獲得鍛煉。
三、 以“目標”為導向,培養學生識譜能力
目標教學已廣泛用于音樂,它能結合學生的實際和音樂教材的特點,通過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釆用必要的啟發提高和“教”與“學”的互動)進行視譜教學。
在課堂教學時,先提出與視唱練習曲有關的要求和目標,但目標應該按教材內容編制成音樂知識目標、綜合訓練目標及相應的視唱目標測試題,并落實于課堂教學中,然后明確目標用意,學到了哪些視唱曲。再釆用提高,鋼琴啟示,有聲有色地演唱引導學生形成追求目標的意識,充分發揮課堂導向作用,去完成視唱目標。再圍繞目標,聯系學過的樂理知識、節奏、節拍等,進行簡要分析、講述、練習,并將練習曲由整體問題分成若干問題。先分節練習,再整體組合,而后直接視唱、默唱、哼唱、輕唱。學生學習目標是否完成,還需要多次反復、反饋、矯正。部分分類似的練習曲讓學生自己視唱,而達到高層次的解決目標的能力,同時對形成性評價用齊唱、分組唱、個人唱復習檢查。對視唱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以鼓勵學生的視唱興趣;對天賦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和矯正,使視唱水平大幅度提高。這樣防止兩極分化,避免較差的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還會使大部分學生鞏固視唱技能,形成視唱技巧,達到預期的視唱教學目的。
四、 因材施教,挖掘智力因素
學生由于素質、環境、教育影響不同,各方面能力有所差異。首先是理解、了解學生、因材施教。這不僅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是實施義務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在教學中,對素質好的學生來說,只要施教方法對,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對反應慢、素質差的,尤其是對走調、跑音、五音不全的學生來說,教師會感到無處下手,這部分學生在聽音、視唱和演唱時,常大聲喊唱、走音、走調,對這部分學生應該因材施教進行輔導,不要放手不管,說一些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這樣會影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他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小學的音樂教師,我們要盡自己的所能,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通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音樂的整體素養有很大的提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普遍提高了學生識譜、視唱、演唱和演奏能力,積極創造一種音樂環境氛圍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帶給學生們各種類型的音樂經驗,培養學生學會對音樂的理解、聽辨、想象和表達的能力,從而對音樂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不僅陶冶了學生情操,也使學生的智慧在音樂中得到啟迪。只有站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基礎上進行音樂能力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很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從而真正地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才能不斷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曉雪.構建高效鑒賞課堂.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教育》,2016.
[2]蔡露露.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
作者簡介:
雷曉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