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職生這一特殊學生群體,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玩,做到學中玩,玩中學,將過多講授的語言,以學生的動手玩替代,玩是參與學習的一種方式,玩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可以在物理課堂常態化。
關鍵詞:中職物理;課堂;參與學習;成功體驗;玩與學
我常常會問學生這樣的問題:“平時最喜歡做什么?”“玩。”“最喜歡玩什么?”“不知道。”“沒有。”我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學生。是沒有上普高分數線的初中畢業生,甚至還有部分是沒有參加中考的學生。這樣的學生群體學習習慣不好、行為習慣也不好,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機,在課堂上,表現為:無所事事,趴著睡覺、玩手機,各種不良習慣層出不窮。這在另一側面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影響教師對課堂有效教學的鉆研,造成中職院校這種惡性循環。特別是中職物理教學尤顯蒼白無力,為擺脫這種困境便有了這樣的一個話題,試著展開論述,并在物理課堂中踐行。
一、 “玩”,是參與學習的一種方式
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學生的參與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反之,一切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強調與鼓勵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個性發展、能力提高等,都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結果。靜態的聽課,呼吸淺,供氧不足,容易昏昏欲睡;玩,進行身體活動,手腦并用,使人得到充分的氧氣,大腦更具活力。物理課堂上把枯燥理論的“學”與熱心的“玩”有機地結合,做到學中玩,玩中學,既學又玩,既玩又學。玩就是很好的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方式!
選擇天氣晴朗的一節課,準備好香皂、洗潔精、洗發膏、甘油、膠水、鐵絲、鉗子、水盆等,將學生帶到食堂邊上的小操場集中,并做好交代:“這節課的內容是利用這些材料玩泡泡,任務有:(1)觀察記錄泡泡的顏色;(2)如何吹出或拉出更大的泡泡?”話音一落,全班43人立馬就活躍起來,自由組合、自行安排,剪鐵絲、做造型、配溶液;吹泡泡、追泡泡,個個玩得開心,玩得瘋狂。臨下課時老師將相關物理知識做個總結:看到的是彩色干涉條紋,屬薄膜干涉;能吹出泡泡是靠液體表面張力;等等。在玩到高潮時推出的這樣的物理知識,是不會不記得的,也不會不聽的,有不少學生課后還迫不及待提了好多相關問題。
對于中職生來說,將課堂適當放到室外,玩有主題的玩,活動增多,太陽多曬,約束少了,自由思考的機會多了;厭學的情緒少了,愉悅的心情多了。就更容易愛上物理,喜歡學習。
二、 “玩”,讓學生獲得成功學習體驗
學生都喜歡喝各種飲料,在上“共點力的平衡”這節課前,我要求同學們統一買易拉罐可樂備用,人手一份,不得先喝。一改傳統授課方式,把課前逐一點名改成檢查誰沒帶可樂罐。先玩后授,我安排了一個這樣玩的游戲——巧立平衡,每位同學利用準備的可樂易拉罐,要求將可樂罐在水平桌面上“傾斜平衡”站立。剛開始,每個學生都失敗了,后來部分學生嘗試喝掉一些,感覺更接近傾斜平衡,漸漸地,學生通過琢磨,開始有同學第一個實現傾斜平衡,緊接著就有更多同學實現了將可樂罐傾斜著平衡在桌面上。那種成功后舉起可樂罐的喜悅絕不亞于舉起大力神杯的喜悅!
喝完了,成功了,接下來我們該完成什么任務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學習“共點力的平衡”。隨后我和學生共同把本節的重要知識點、關鍵字眼總結出來,流暢,和諧,完成了一堂可以滋潤心田的課,一堂可以平衡心態的課。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愿望,當活動取得成功,愿望達到的時候,感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又產生一種追求繼續得到滿足的需要,產生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過程就是如此。
教師的責任,就是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扮演成功者的角色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這節課上的“玩”就是創造這樣的參與活動,這樣的玩是最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是最容易獲得達到目的的愿望。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就會限制孩子的發展。中職生好玩又不懂得玩,物理課堂上過多的理論講授,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只會睡覺、玩手機。所以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天性,順勢而行,在教中玩,在學中玩,在練中玩,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教具,試驗跟學生一起玩,讓學生在玩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汲取成功的動力。這種有目的的玩,達到愿望的玩,愉悅了身心,開闊了視野,學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他們的潛能就得以開發,技能將得到發展。
三、 “玩”與“學”,中職物理課堂常態化
物理在中職學校屬基礎文化課,工科性質的專業科課程里都要求開設,每周兩個課時,理論學習為主,加上師資力量不足,在很多中職校是不開這門課的,物理所特有的這一學科地位,直接導致學生不愛學,學不好,老師教不好,不愛教。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改變物理課堂現狀,就要把“玩”與“學”相結合,處理好“玩”與“學”的關系,讓“玩”與“學”在物理課堂常態化,有機會就將實驗讓學生玩,沒機會也要創造機會自制玩具讓學生玩。在物理課堂上關鍵就是在于引導學生處理好學與玩的關系,有些物理知識可以通過實驗直接交給學生“玩”,以玩實驗的方式進行學習,在玩中學,似玩非玩,是學也玩。創造條件讓學生玩起來,學起來。這里的玩是有任務、有目標的,這里的玩正是“玩”與“學”的結合,正是踐行“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教中做”新職教理念,教室就是車間,座位就是工位,淡化理論知識的教,強化動手實踐的玩,
“玩”與“學”是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許多學生玩起來就天昏地暗,難以控制,忘記了學習。但更多的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有目的、有任務地玩,玩得歡天喜地,廢寢忘食,促進了學習。
就這樣,在物理課堂、晚自習課堂上,做個有心人,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用自制的小實驗器材作為玩具,讓學生把玩、試驗,將過多講授的語言,以學生的動手玩替代,多參與,多成功,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有理由相信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上將會取得新突破。
作者簡介:
蔡德鎬,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職業中專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