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明
摘要:小學教育處于整個教育體系的最底層,是其他教育階段的基礎,其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往往是在這個時候打下基礎并初步成型的。小學班主任作為小學生這一人身發展關鍵期的監護者和引導者,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關鍵詞:創新;小學班主任;管理方法
1.班級管理的內涵及原則
1.1班級管理的內涵
班級管理是小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小學班級管理能夠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實行人性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于班級管理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臺灣學者方炳林認為班級管理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輔助,共同對教育過程中的人、事等情況進行管理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加合適的環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完成教學目的;我國學者黃兆龍教授認為班級管理就是班集體成員之間互相管理,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1.2班級管理的原則
尊重小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原則。小學班級教學管理要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從小學生興趣出發著手構建教育內容和框架,從小學生愛好和興趣出發,以開啟小學生智力為主要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要和課后管理有機聯系起來,相互促進和滲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教學要與課后管理相互結合,尊重學生學習需求,不斷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質量。
2.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對策
2.1建立長期的小學班主任培訓機制,促進其專業化成長
鑒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班主任的專業化培養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因此,要順應這一時代發展的需求,加強對小學班主任專業化培養和建設,從而有效提高其工作能力。具體措施方面,相關部門要建立起長效的小學班主任培訓機制,定期對小學班主任進行培訓,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緊跟現實的需要和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在方法上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保證在不斷變化的小學班級管理上能實時有效應對。
2.2學校要樹立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意識,并提供發展的平臺
從學校層面來看,要想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意識,學校首先必須轉變以往對班主任地位的漠視和對班主任專業化建設的忽視,緊跟時代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真正樹立起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意識。學校不僅要在思想上提高重視程度,還要切實采取必要措施打造適合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平臺。首先,學校要盡量給班主任們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鼓勵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的方法和內容上進行創新和嘗試;其次,還應該支持具有協作精神的小學班主任教師建立起多樣化的學習型組織,如鼓勵他們建立班主任工作室等;再次,學校應當盡量為小學班主任教師提供學習型組織所需的教育資源。
2.3小學班主任要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
小學班主任的發展既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更需要小學班主任自身有這樣的一種意識。正如馬克思主義一直強調的,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小學班主任要想工作更有成效,自身得到更大的發展機會,首先自己要主動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并在這一意識的指引下,積極采取措施去總結以往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積極利用外部的有利條件爭取自身獲得更大的成長機會。
2.4建立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
首先,考核要保證規范和透明。只有保證了考核的規范和透明,才能有效保障對小學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能達到客觀公正,參加考核的班主任才會信服。
其次,要把師德、德育工作成績、學生心理、行為問題輔導、班主任工作實績作為班主任考核、評優的內容。科學的考核內容對于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能夠起到幫助小學班主任教師改變以往的消極和退縮的態度,建立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的作用。
再次,各個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強化對班主任績效掛鉤的考核力度,提高相關的待遇。充分利用好了待遇的杠桿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顯示班主任地位的切實提高以及學校對班主任及其工作的重視和尊重程度。
最后,要提高班主任工作在教師考核、職稱評聘工作中所占的比重。班主任承擔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壓力和一般教師相比是相當繁重的。班主任具有教師和班主任的雙重身份,因此職責也是雙重的。不僅要像一般教師那樣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任務,還要對班級各方面的事物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因此,在工作考評和職稱評選中也要對這種差異性進行反映,在考評上對小學班主任教師有所照顧。
2.5建立暢通的家校溝通渠道,獲得必要的外部支持
小學班主任的很多工作涉及到學生的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因此要想做好相關的工作,離不開學生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班主任除了采取以往的電話、家訪、家長會等傳統的溝通形式外,還可以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多嘗試一些新的形勢,提高溝通的效果。首先,可以定期舉行有關親子方面的主體班會,讓學生家長也一起參與到其中,切身體會班主任的工作,分享各自對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提高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程度和支持力度。其次,可以建立一個學生家長委員會。建立這個委員會的目的主要是用來保障學校與家長們之間的有效協調與溝通。使家校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能及時掌握學生們在學校和家庭里的表現情況和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采取必要的應對和防控措施。再者,打破以往學校的封閉式管理,設立開放日。學校可以研究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選擇每月其中的一天固定作為學校開放日,讓學生家長們可以參觀和訪問學校,通過這個措施,可以讓學生家長切實體會到學校教育、了解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狀態和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從而使其增加對學校學習和生活環境、班主任工作和學生在校表現的了解,從而構建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
參考文獻:
[1]段自仙.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現代教育科學,2017,(12)
[2]班華.班主任專業化問題的探討過程[J].人民教育,2017,(5)
[3]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化:目標、追求、過程[J].班主任,2017,(2)
[4]劉曉紅.班主任制:困境及破解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7,(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