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摘 要: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應培養學員各方面的能力,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加強動手實踐,注重培養學員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掌握課程內容與學習方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師生關系;興趣;學習氛圍
《電工技術》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技術基礎主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員掌握電工學和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及各種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員的主體作用,不利于達到教學目的。為了達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我們應改變以往教員講、學員聽、記的方式,引導學員采用自主學習的形式,通過學員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員掌握學習方法,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從而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員高昂學習情緒的直接因素。尊重學員,是教員和學員平等交流的前提,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關鍵,教員要既做師長又可以做朋友,要對學員給予關心、信任與尊重,并且要善于傾聽學員意見,敢于接受學員的批評。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員充分的發揮“導”的作用,導想、導學、導用,給學員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員的學習潛在動力。
2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濃厚的學習氛圍是達到教學效果有效途徑
《電工技術》是一門承上啟下的專業基礎課,掌握好這門課將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至關重要。但由于本課程概念、公式多,內容抽象難懂,學員應用知識的實踐少。因此,出現“學無致用”,部分學員還產生了厭學情緒等。針對此問題,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著重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和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上好緒論課,實例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必須做好充足準備。特別是上緒論課時,以實例激起興趣。著重講清電的產生、傳輸、發展和應用。例如,講電的應用時,突出電在家庭電氣化中的具體應用,使我們的教學更貼近生活。
2、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員的興趣源自于具體情境,課堂教學又是激發學員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員帶著問題預習,并把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這些問題好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員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實驗聯系實際,增加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給學員提供實驗的機會,在實驗完成的同時,結合簡單實際產品的設計過程,引導學員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設計,最終完成產品的制作。例如:萬用表的裝配,八路搶答器的制作與調試等等。學員看到自己組裝調試好的電路正常運行,使學員感受到學習電工技術的樂趣,并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3 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教學水平是達到教學要求的必要條件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還不夠,教員還要讓學員信任你、敬重你。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應注意處處為人師表。比如,充分備課、嚴謹治教,體現認真負責的精神;教學內容結合生產、生活和學員思想實際,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在學員討論過程中,教員應在學員的討論和交流中起引導和深化作用,使問題不斷引向深入。為了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假期到變電站、電機廠進行實習,實習時向工人師傅學習和探討。這樣不但增強了自己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實用型人才。
4 加強動手實踐,強化學員的探究意識是達到教學意義的重要手段
《電工技術》是基于實驗之上的一門學科,許多概念、規律都與實驗有關。課堂教學中要正確、適時地組織學員進行實踐探究。實踐教學不僅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為直觀的印象,而且使學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達到教學意義。例如,在講“提高功率因素的意義和方法”時,學員可先進入實驗室在教員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安裝日光燈電路。當看到自己安裝的電路正常使用--日光燈發光而高興時,適時讓學員思考日光燈電路在交流電路中是一個什么性質的電路。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并且能長期堅持下去,則可以充分培養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以學員為主體,營造一個平等、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立足實際,保護學員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就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翁亦飛,王瑾.電工課學習興趣培養的幾點體會.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8):54-55.
[2]陳曉嵐.《電工基礎》教學實踐的體會.海峽科學,2010,(8):80-81.
[3]顏莉.電工電子技能教學的幾點體會.科學文匯,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