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目前環境監測科技的現狀,對新時期監測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監測;科技發展;展望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169-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095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new period
Hou Yadong
(Zhumadi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Zhumadian Henan 463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
在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工作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環境監測科技的技術水平成為我們工作的第一要務。
1 環境監測科技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已經初步建立起環境監測技術的體系;并對多項環境監測的技術方法指導、多項監測的具體標準和多種檢測設備進行了制定;在我國部分重要工程或地區中,加強了環境監測工作,獲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不斷完善的監測設備機械,使環境監測的技術和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然而,和西方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仍較為滯后,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在:
1.1 環境監測技術總體水平較低
當前西方國家的環境監測技術水平,逐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在環境監測中摒棄了以往滯后的實驗室分析方式,逐步開始結合實驗室和實際環境進行分析,但我國目前尚未摒棄傳統的分析方法,和實際環境也沒有真正結合在一起。同時,我國還有部分地區的環保仍借助手工進行分析,手工分析和在線分析,兩者并未結合在一起[1]。實現常量分析對環境監測技術的依賴性很強,但是部分工程在精密度要求上非常嚴格,通常檢測設備符合其要求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1.2 環境監測技術的基層應用不到位
環境監測人員尚未充分掌握現階段環境監測技術,對于環境監測技術的宣傳,基層環保部門并未將其落實[2]。一些基層組織對環境監測技術較為忽視,因此也沒有做好最新環境監測技術的宣傳,致使環境監測人員不能熟練掌握這些新的環境監測技術。因為基層環保部門沒有充分宣傳新的環境監測技術,導致基層環境監測人員不能充分認識到一些新的監測技術,同時基層環境監測人員對國家規定的環境監測指標的具體要求認識不清,這些都對環境監測技術在實際的環境監測中的使用情況產生了直接影響。
1.3 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存在的較為顯著的問題是:部分環境保護部門在環境監測技術培訓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不能提高基層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使日常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有序進行受到了嚴重影響,阻礙了監測工作的開展,甚至還有可能發生監測事故。
1.4 監測工作的資金來源渠道和經費不足的問題
現階段,監測工作缺少經費是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做好繁重的監測任務,把環境建設搞好,使監測儀器和設備的運行得到保障,要把減排測試、土壤調查和環境普查等各項工作做好,這些都離不開充足的資金對其進行支持[3]。當前,資金不足的問題已經致使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滯后,空氣自動監測質量極不理想,經常不能按時做好土壤調查工作,甚至部分監測站點根本不能正常開展相關日常工作。
2 新時期環境監測科技發展展望
2.1 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
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相結合,立足于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把《國家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編制發布出來。這一系列方法主要圍繞環境監測標準和方法,把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分為監測技術、評價技術、基礎技術、質控技術和其他技術,根據要素對需要建設的內容、已立項標準和先進技術進行梳理,注重把一些標準方法實用性不強的問題解決,積極開展統一各個部門監測標準方法的工作,并以科學的技術指導保障地方環境監測網絡工作的順利開展[4]。
2.2 水環境監測科技工作和展望
水環境監測科技工作中應進一步提高業務平臺相關標準水平,且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中,同時在水環境監測體系中納入試點業務平臺內容,以此來延伸其范圍。基于流域中水環境情況和污染源時空特征,對目前采用的監測點對系統予以優化設計,進一步提高和整合流域系統監控水環境的技術。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監測技術,對流域水環境采樣、分析測試和預處理等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制定適用于全國的技術標準,以此來進一步提高水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可操作性。
2.3 大氣環境監測科技工作和展望
大氣環境監測科技工作應緊緊圍繞大氣專項,立足于保證空氣監測質量,重點開展預報預警建設以及質量控制體系。首先,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監測技術研究,盡全力將重點行業多組分大氣污染解決以及把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出來。其次,盡全力將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技術和應用順利實現,將標準化程度更好的共享數據收集,提供給大氣環境變化的研究和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大氣污染預報預警技術研究,對重點地區空氣污染源解決方法和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的關系進行大力研究。
2.4 土壤環境監測科技工作和展望
土壤環境監測科技規劃應符合“土十條”對環境監測的需求,盡快將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給編制出來,及時總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在之前所編制的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專項實施方案中將其納入進去。
2.5 環境監測技術向現代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我國逐漸多元化的環境監測技術形勢,傳統的環境監測管理模式逐漸被淘汰,新技術有機結合了環境監測的位置信息、遙感技術和全球定位,并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的工作中。相較于發達國家,盡管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從整體上看,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把這些因素的干擾排除,可以使整個環境的監測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使多元化的發展順利實現。
3 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在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等許多嚴峻的環境問題下,急需加大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的力度。在新時期,保護環境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應積極付諸實踐,用行動將其落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借助各種手段,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從而將我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高。因此,借助環境監測保護體系、環境技術監測的創新、環境技術人員的培養以及公民自身環保意識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對我們的生態環境予以維護和監管。
參考文獻
[1]李素偉.淺談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15(4):168-169.
[2]劉鐘媛.論我國環境監測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民營科技,2016,26(5):232.
[3]魏毅.新形勢下環境檢測科技發展現狀與展望[J].商情,2017,(26):36.
[4]侯桂琳.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轉型發展對策與建議[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 (5) :84.
收稿日期:2017-12-10
作者簡介:侯亞東(1976-),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