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琦
摘? 要:《史記》在內容上包含了文學和史學,在記錄的過程中會受到作者的歷史觀年影響。歷史與文學有著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展示個別的人物和事件作為主要內容,所以,歷史與文學均需要具體的思維。《史記》里所記載的人物在表述上是具有文學性的,而所記載的人物自身存在著較為特殊的經歷,這些人物的特殊經歷對于作品的文學性來說至關重要。書中的人物多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作者對人物進行編寫的過程中會受到作者的史觀影響,同時作者會利用比較特殊的材料來展現人物,使作品具有藝術性,同時也能夠吸引讀者對作品的關注。
關鍵詞:《史記》;人物傳記;文學性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3-0-01
引言:
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為了彰顯以人物作為歷史的主體的全新的史學觀念,因此所編寫的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所以人物傳記成為《史記》的主要內容。然而,在具體的編寫時,作者在以人物為主要記錄對象的同時,還融入了多種多樣的文學手法,使編寫的內容更加的具有真實性,并且也能夠使史書更具文學性。然而,《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性在表現上與作者的史學觀念有這諸多的聯系,為了加強對史記的理解,要對實際的文學性進行研究,以及探討史記的文學性與作者史觀之間的關系。
一、《史記》紀傳體史學與文學相兼的特點是作者歷史觀的反映
歷史上所發生的事實是史記編寫的主要對象,而事實總是針對個別的事物而言。因此與文學有許多相似之處,歷史的主要內容也應該是對個別的事物的展現,所以,在編寫時都應該采取具體的思維方式。為了在刻畫一個人物時能夠更加的便捷,于是司馬遷采取了紀傳的方式。因為用紀傳的方式來編寫歷史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再后來的多年之后,后人也采取相同的方法,對歷史人物進行編撰。
《史記》在表現形式上是利用紀傳體并以人物傳記為主要內容,這種表現形式其本身就具有文學性。例如《項羽本紀》通過對項羽的形象進行描述,進而闡釋出滅秦及楚漢相爭一段歷史。作者通過對項羽的外貌、生活經歷,以及其在作戰時所采取的策略進行描寫,為滅秦勝利的歷史事實奠定了基。作者將項羽的一生描寫的生動形象,使得項羽的這段歷史在人們心中人像深刻,同時也使得項羽這個人人物活靈活現。通過這個可以看出,《史記》的編寫時對文學性的重視,雖然《史記》是以對人物的杜撰為主要內容,但是在編撰的過程中其并不是簡單的講述人物的一生經歷、功過是非、善惡對錯,而是像在創作文學作品一樣,利用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展現歷史人物的形象。與此同時,也會采用許多的文學表現手法,諸如烘托、襯托、渲染、細節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等,來彰顯所編寫的人物形象,使其在展現上更加的生動。因此,在《史記》中的人物傳記是具有文學性的。
在司馬遷時代,史學和文學并沒有明確的界限,而在現如今,許多的人物傳記作品都是同時具有史學和文學的雙重特性。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為了對人物進行刻畫和描寫,其創立了紀傳體,因此其所編輯出的作品具有文學性是必然的。
二、《史記》著錄杰出人物,既體現出作者的歷史觀,也是作品具有文學性的重要原因
《史記》中所記載的任務,多數都是在歷史當中比杰出的,對社會有著一定影響的人物,在選取編撰人物時,會受到作者的史觀以及對歷史的看法的影響,所以在選取人物時會選取一些作者認為能夠充分的反映某一歷史事件的人物,這與文學作品選取素材時選取一些能夠展現社會現實的題材具有相似性,這說明歷史與文學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
《史記》在選取素材方面是為人所稱贊的,這體現出司馬遷為突出人物變現而做出努力,同時,這也會使得作品的藝術性更高。品論史記的人多數都會針對司馬遷刻畫人物的深刻、選取歷史素材的精妙之處進行評論,例如《項羽本紀》,其中的傳主雖然有著較為復雜的經歷,但是作者在他的一生的經歷中截取重要的事件進行詳述,以此更能有效地表現出人物生動的形象。因此,《史記》的選材成功更大程度上歸功于作者對于歷史人物的擇取。
《史記》與《漢書》在史觀上有著不同的體現,司馬遷更加注重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對社會、歷史發展有著影響的人物,所以《史記》中所記錄的人物都是在某個歷史階段有所作為的。例如項羽、呂后入錄“本紀”,孔子、陳涉置身“世家”,之所以這樣區分是因為他們在歷史上的表現較為突出。而《漢書》較為注重身份和地位,人物的名分。
在一般情況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對歷史所做出的貢獻是重大的,這是普通的個人或是群體無法比擬的,因此,在選取傳主時,司馬遷會選擇杰出的人物予以立傳,這就體現出了司馬遷的個人史觀。在歷史上,每一個人都可以稱之為是歷史的主體,每一個人對社會的前進都可能會起到推動或阻礙作用,但是,在實際當中只有少數的人起到了更加直接、更加主要的作用。所以應該注重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利用撰寫杰出人物來反映歷史,既能夠使得史實被生動的記述,也能夠使作品更具文學性。
結束語:
《史記》在編撰的手法上能夠彰顯出司馬遷的見識,其在撰寫人物傳記是融入文學色彩的寫作方法為后人提供了借鑒,并為后期的小說以及戲劇的創作上提供了素材,對后世影響重大,同時也使得《史記》的內容更加豐滿、生動形象,使人在閱讀時不會覺得內容乏味、單一,能夠帶動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吸引讀者對《史記》內容的好奇,從而促進歷史的傳播。由于《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具有文學性,使得史記在閱讀時更加的有韻味,同時也使得《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名史。
參考文獻:
[1]趙晶.論《史記》的文學性[J].學周刊,2015(16):230-231.
[2]郭全芝.《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性[J].名作欣賞,2013(2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