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預警(Early-Warning)即在災害、災難或危險發生之前,根據以往總結的規律或觀測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關部門發出緊急信號,報告危險情況,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生,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危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特別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1〕33號】公布后,該意見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做出規定,通過提高監測預報能力,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強化預警信息傳播等措施來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所以,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的相關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重視。
1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現狀
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一般有大喇叭、電視、手機短息等,當氣象災害來臨之前,氣象部門一般以手機短信通知為主,并由各級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等手段來對外公告。這種快速的、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可以讓農村居民盡快得到預警信息,并提前做好應對災害的準備。但在部分偏遠山區,農村基礎通訊設施不完善,其大多只能通過大喇叭、敲打銅鑼等方式來提醒當地的居民,這種方法比較緩慢,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無法達到及時的預防災難的效果。所以,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對時效性有更嚴格的要求,其必須要適應農村的信息發布傳輸渠道,通過當地村委會以點帶面的通知或擴大氣象預警信息的覆蓋面等手段,這都對農村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意義。
2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的對比分析
信息化水平的發展提高了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的豐富性,除了傳統的電視、廣播、大喇叭渠道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短信的形式來發布預警信息。下文主要對幾種常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進行對比分析,闡述其優劣,以供各級政府和氣象部門參考。
2.1電視傳播
該信息發布手段是目前最為常見和最為直接的方式,也是通知廣大人民群眾最有效的預警手段之一。電視機是定時節目,家喻戶曉,并且預警信號實時播放,直接明了的告訴當地人民預防災難的措施和方法。比如,天氣預告節目的收視率高,觀看效果好,以圖片、文字和聲音形式來介紹各地區的天氣情況。其缺點是需要打開電視機才能觀看,并且天氣預告節目是定時播報的,時效性很高,很可能錯過了觀看時間也無法了解到氣象預警信息,加上農村居民主要從事戶外勞作,并不能時時刻刻觀看到電視節目,所以其很可能無法及時獲取到氣象預警信息。
2.2電臺發布
電臺發布的氣象預警信息主要是由氣象部門從廣電中心直接推出的,其主要是以聲音為傳播媒介,電臺的優勢是能定時發布天氣預報,還能隨時插播預警信息,方便廣大人民群眾及時了解氣象災害的程度及預防措施。目前的收音機雖然體積較小、便于攜帶,但缺點同電視節目一樣,需要打開收音機才能獲知信息,并且電臺節目的受眾人群比較有限,缺乏視覺感染力,所以對農村居民的影響比較有限。
2.3手機短信
該手段是最為便捷的一種預警信息傳播方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基本每戶都有一部手機,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基本上是人手一部。由此可見,每一個用戶都有可能得到氣象預警信息。因此,手機短息的優點是能快速傳播信息,受眾人群廣泛,信息簡單便于觀看,它的缺點是信息量較少,受信號、地區和流量的影響,受眾接收短信時存在一段時間的滯后,甚至本地用戶到外地后依然被視為發送的對象。
3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展策略
將氣象預警信息反饋給大眾這是氣象災害防御的基本要求,想要更好的讓氣象預警信息在防災減災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有效接收,氣象預警信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提前讓受眾人民知道災難的嚴酷,能讓人在面對災害時能有效應對,讓弱小的群眾有災害防御知識和自助互救的技能,能根據氣象預警信息作出最為正確的反應和應對措施。二是需要重視性,當政府和氣象局通過各種媒介傳播給受眾時,不要漠不關心,不以為是,當地居委會更是要以身作則勤加演練,才可避免在災害來領時不至于顯得驚慌失措。因此,當各級的政府一定要重視災害的嚴重性。為了能更好的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的可靠性,當地的氣象局應該積極爭取省氣象局的資金支持,為了加強氣象預警電子顯示的準確性,并且天氣更是需要每天更新,電子顯示器更是該保證每個街道和村口都建設完備。強化農村社會化服務,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各級領導應該提高防災救災決策指導的時效性,進一步完善農村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確保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為了減少或防止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我們必須通過科普活動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重視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除了完善常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外,還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防災減災措施,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