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鋼
(甘肅金川集團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甘肅金昌 737100)
在社會不斷飛速發展的基礎上,我國對高層建筑的樓房需求量逐漸增加。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承包方面需實行嚴格的工程掌控標準,使施工技術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并對施工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革,在此基礎上,使我國施工技術朝著積極的態勢不斷發展運行,從而使建筑行業整體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進。在工程技術得到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我國建筑行業將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經濟效益將得到顯著增長。
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其建筑物規模都較為巨大,因此,建筑工人的工程量便會增多,工程承包方便需要聘用更多的施工人員、引進更多的施工機械。高層建筑物不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在整體的施工過程中,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不斷進行一定的整合與創新,一方面對建筑物進行施工,另一方面涉及工程施工的具體流程進行優化。在此種情況下,高層建筑工程的施工難度便會逐漸增大,全體施工人員面臨巨大的挑戰。在此基礎上,便使工程承包方與施工人員承受巨大的壓力,對施工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1]。

圖1
在施工人員對住宅、辦公、商業區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在不同時期,施工完成的工程量都是不同的,在此圖表中,6月中旬,施工人員對商業區完成的工程量最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巨大,在不同季節,對施工人員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其完成的工程量具有差異化的趨勢。
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其需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固性,使其避免出現坍塌的危險。在風力大的區域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更需注重建筑樓層的穩定性,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會受到侵害。為使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得到相應程度的保障,施工人員便需對建筑物的埋置深度進行合理的把控,在埋置的過程中,施工人員的地基深度需不小于建筑物整體高度的1/12,建筑樓層的樁基需不小于建筑樓層整體高度的1/15,此外,在建筑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至少修建一個地下室,當發生安全問題的時候,現場施工人員能夠進行逃生,使危險系數降低。
在高層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其工程量巨大,因此便需花費較大的時間進行工程施工,工程周期較短的需要幾個月,工程周期較長的則需要幾年。施工承包方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其需將工程施工周期進行相應的縮短,在此基礎上,施工承包方需要對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此種前提下,再將工程進行相應的優化。為了使工程施工周期得到相應程度的縮短,工程承包方需對施工過程的整體流程進行相應的把控,對于交叉施工的環節,施工承包方更需進行合理的調控,使施工周期得到一定程度的縮短[2]。
在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對建筑頂端軸線位置進行相應的調控,對上部頂端軸線位置的要求較小,而對于下部建筑物軸線的位置要求較高,施工人員需進行較大的調整。此種要求與施工人員建筑過程中的技術要領是一種相反的狀態,在此種情況下,便使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與實際應用過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需運用特殊的工法進行房屋建筑工程的修建,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建筑人員需對樓層設置相應的轉換層,在此種結構模式中,當發生地震的時候,樓層的抗震性便能得到相應程度的增強。此外,在建筑的過程中,建筑人員需對樓層的結構轉換層的高度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合適的高度基礎上,樓層的安全性才能得到相應程度的保障,進而人民的生命健康免受威脅[3]。
在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使用混凝土進行工程的建設,因此,施工人員需對混凝土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在混凝土質量檢驗的過程中,需遵照相應的標準,其是否具有較大的抗壓性能,是否適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要求。在工程開展前,相應人員應對水泥標號開展相應程度的審查,在審查的基礎上,避免出現較多的錯誤。此外,水泥與水需對水灰比進行合理的調控,在施工人員運用合理調控比例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工程施工的合理開展,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得到相應程度的保障,在運用恰當比例配合的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從而確保工程的精細化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根據不同樓層的建筑面積進行不同的混凝土調配比例,從而使工程施工技術得到更大的發展。對于商場等特大建筑層,便需要施工人員進行較多的水凝土調配,在精準計劃調配的基礎上,保障高層建筑工程順利施工。
在高層建筑的主樓與裙房間具有相應的后澆帶,在實際生活中,當施工人員進行工程建筑施工的時候,會將主樓與裙房之間進行相應程度的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會使主樓處于中央的位置,裙房圍繞主樓進行相應程度的環繞,在連接的過程中,主樓與裙房應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開。在運用變形縫的基礎上,會使高層建筑的整體布局發生相應程度的改動,為了使此種問題得到相應程度的緩解,施工人員便需運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在運用此技術的過程中,便能使高層建筑處于穩固的狀態中,使其不會出現相應程度的沉降危險,工程施工進度得到相應程度的保障。后澆帶技術是一種新穎的技術,其能適應高層建筑工程不斷發展的步伐。
在腳手架搭建的過程中,在建筑物外側立面全高度和長度范圍內,隨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立桿同步按搭接連接方式連續搭接與地面成45~60°之間范圍內的夾角,此外,對于長度為1m的接桿應運用5根立桿的剪刀撐進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對于剪刀撐的固定則應運用3個旋轉的組件,在不斷搭建的過程中,旋轉部位與搭建桿之間應保持一定程度的距離,距離以0.1m為最佳范圍,才能保證外架的穩定性。在高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當外架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中,才能確保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據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不是最佳搭設高度,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規范的要求,懸挑腳手架的搭設高度不得超過20m,20.1m為最佳搭設高度。在腳手架搭設的過程中,其腳手架的立桿接頭處應采用對接扣件,在交錯布置的過程中,相鄰的立桿接頭應處于不同跨內,且錯開的距離應至少500mm,且接頭與主中心節點處應小于1/3(見圖 2)。

圖2
在規范中以雙軸對稱截面鋼梁做懸挑梁結構,其高度至少應為160mm,且每個懸挑梁外應設置鋼絲與上一層建筑物進行拉結,從而使其不參與受力計算。
總而言之,在高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施工承包方為使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其需要求施工人員對施工技術手段進行相應的調整。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施工技術便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從而使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得到相應程度的保障,人民處于安全的居住環境中,社會經濟效益得到增長。
[1]王希稱.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1(16):134~135.
[2]倪堅鋼.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03):208~209.
[3]羅繼振.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3,11(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