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貴陽 550001)
以“山水橋城、花園城市”著稱的都勻市位于貴州省南部,是重要的產業基地與旅游集散中心,同時也是云貴高原與嶺南地區的咽喉門戶。世紀之初,國務院出臺的《中長期鐵路規劃》提出建設四橫四縱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規劃設想,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1萬多公里的高速客運專線網絡。隨著中國高鐵時代的到來,都勻也迎來了貴廣高鐵途經都勻的重大發展契機。此外,廈蓉高速公路作為西南腹地通往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起于福建廈門,止于四川成都,途經都勻。這兩條交通要道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都勻與相鄰城市的資源交流和區域協同,使都勻成為整個黔南地區發展的引擎。
(1)區域位置:本次規劃的兩高商貿區位于都勻東部新城區都勻高鐵站北側,距老城中心區約10余公里。基地邊界由北面的廈蓉高速,南側的貴廣高鐵,東側的黔南大道共同圍合而成;近期實施的東鐵大道與迎賓大道均途經基地內部,規劃面積約3.2km2。兩高商貿區作為旅客下站貴廣高鐵與廈蓉高速后代表都勻的第一個窗口,其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2)現狀環境:基地內部生態空間廣袤,有水田、山林及豐富的水資源,基地南側為都勻劍江河的下游水系——清水河;周邊自然山體豐裕,整體生態環境良好,適宜發展建設。
(1)規劃理念和目標定位:根據都勻經濟開發區規劃的指導,東部新城將分擔老城的高密度聚集人口,加之高鐵站與廈蓉高速的建設,將集
(2)功能選擇:為了充分發揮高鐵站與高速公路作為了交通樞紐,能夠集聚人流與物流的特殊優勢,在上位規劃定位此區域為商業核心區的基礎上,將該地塊細分為四大功能:
①基礎功能-交通服務:高鐵站應首先突出以客運與物流為主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設計在高鐵站附近配套相應的郵政、物流、倉儲、配送公司、電子商務企業、外事辦等等。
②拓展功能-城市服務:利用高鐵和高速帶來的巨大客流資源,強化現代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區域內配套CBD中心商務辦公、城市綜合體、五星級酒店、大型商業、市場、公寓以及休閑設施形成活力中心,輻射整個東部新城。
③創新功能-旅游集散:都勻作為“廣州——貴陽——桂林——昆明——曼谷國際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旅游景點,下一步將整合三都、荔波、羅甸、平塘旅游資源,把“三波羅平”建設成為全國原生態旅游目的地。開發區做為集散高鐵和高速人流的中心,旅游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是留住過往旅客的關鍵。旅游總部、酒店、信息媒體中心、旅游組織與服務、旅游客流接待、辦公等相關功能的完善將會大大增強都勻對中外游客的吸引力。
④居住功能—宜居社區:依托區內優越的人居環境,將激活區域內部活力。固定的人流不僅會帶動區域發展,并且避免出現區域“黑夜空城”的現象。
三大功能與規劃中的山體生態公園旅游區以及基地南側以酒店休閑為主的清水河濕地公園旅游區在功能上互相補充完善,打造集商貿、辦公、居住、休閑為一體的都勻城市副中心。
(3)設計框架
四大功能分區落實在本次規劃的城市設計框架為:一心四片、十字拓展、兩脈互動。
一心四片:設計以都勻高鐵站為核心,四大功能區都圍繞核心展開。它們分別是垂直于高鐵站的CBD核心商務區、沿迎賓大道展開的旅游集散區、沿高鐵站沿線布置的物流型交通服務區、高品質的宜居住宅區。十字拓展:區域構架以兩條垂直的發展軸展開布置。作為代表都勻的第一張名片,CBD發展軸以都勻東站為底景,北側緊接廈蓉高速出口連線。這條軸線作為兩高商貿區迎接高鐵與高速人流的重要節點,高鐵站與站前建筑群在滿足交通樞紐功能的基礎上,強調軸線、對景與空間圍合的視覺效果,景觀按照“人工與自然交融”的理念進行設計,這里將成為新城形象展示的第一門戶;另一軸線以迎賓大道為依托,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為主的禮儀型城市發展軸,道路兩側高樓林立,打造現代化都市景觀;兩條軸線相交形成十字拓展的趨勢,強化兩高商貿區作為東部新城中心的輻射帶動力。
兩脈互動:規劃依山就勢,基地內部保留的自然山體,與區域周邊山體生態公園一脈相成形成生態山脈。借助區域內現存水資源,形成蜿蜒的水系并與西南側清水河連接成為生態水脈。兩脈互動,生態景觀與人工景觀結合,達到現代城市規劃中生態與經濟并駕齊驅的設計理念。
(4)交通路網
城市主干道迎賓大道與垂直都勻東站、相互平行的兩條由老城區駛入的城市快速路形成該區域的交通主動脈,層次清晰的城市次干路、支路體系均勻的分布于總路網之中。所有路網結構因勢象形,與自然山體水體融為一體,避免出現人工化痕跡嚴重的直線路網,破壞生態景觀。強調安全、舒適、便捷的低碳出行。設計中將引入輕軌與TOD交通模式,建立公交優先、慢行友好的綠色、低碳交通環境。
(5)生態景觀
基于黔南廣袤的生態資源,著力構建集自然生態和人工生態為一體的城市綜合生態系統。
區內保留山體作為組成延續生態山脈這一脈絡中的重要部分,是形成連貫而有層次的生態景觀中的重要一環。特別是CBD東側的小型山體公園,一方面可以作為繁雜的商務區與幽靜的商住區之間的天然分隔;另一方面,山體公園步行慢道、休閑設施的設置,是區域內各類人群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區內現存大量水田,水資源非常豐富。通過整理水源形成都勻東部新城中心區的藍帶水系,水系流經基地內部旅游集散區酒店部分與宜居住宅部分,在山體公園下進行匯聚,與自然山體交相輝映,接著在CBD核心形成景觀軸高潮。水景在中軸景觀中一頭一尾聚積為小型湖泊,人工泊岸與自然泊岸交錯布置,結合兩端廣場,給高鐵站出站人群與高速下站人群強烈的回歸自然的心理感受,建設完成后的濱水景觀帶將為城市慢生活提供絕佳去處,沿河設置銜接城市干道自行車漫道;打造水、綠、城相交融的現代新城。
同時,基地內部的景觀與清水河濕地公園遙相輝映,建設集河道藍帶、城市綠廊及山體公園為一體的城市生態景觀。
(6)控制引導方面
區域內部以低密度、中容積率為控制準則。高層建筑主要沿CBD主軸與迎賓大道成十字型布置,在CBD主軸靠近高鐵站一側設計兩棟300m的超高層建筑做為城市地標。合理設計天際輪廓線,使城市形態重點突出,錯落有致。整體建筑風格以現代為主,重在體現都勻地域特色。高鐵站以都勻橋城的設計理念抽象反映地域特征;清水河酒店區的球形建筑代表以平塘縣命名的平塘星,標示性帆船酒店寓意羅甸內陸港的建設;而寶石型生態會所既像羅甸玉,又如荔波綠寶石?;貎炔克邓耐ò诉_,內部橋梁眾多,將來以多種橋梁設計造型來詮釋高原橋城的設計理念。在色彩控制上,設計遵循內部的標志性高層建筑以玻璃幕墻為主,突出現代性。其余建筑盡量使用淺色調,以便與自然綠景相互融合,在這里,建筑只是自然的配景,形成城在林中、綠在城中的生態發展模式。商業區的總體設計效果圖如圖1所示。

圖1 商業區的總體設計效果圖
謀定而動,迎賓大道、東鐵大道的動工已經拉開了新城建設的序幕,開啟了城市建設的新篇章。近期應優先梳理交通、配套市政基礎設施,搭建兩高商貿區的空間發展平臺。第一期建設以都勻東站、站前廣場、城市中央公園和濱河景觀帶的建設為觸媒,逐步啟動CBD核心商務建筑群的建設。第二期建設在一期基礎上,完善商務區周邊建設和與之配套的高檔住宅區。以兩高商貿區的建設帶動東部新城的后續版塊發展。
龍騰高原,富民強市,都勻經濟開發區將牢牢抓住發展貴廣高鐵與廈蓉高速這一重要的歷史機遇,詮釋有序、活力、宜居的城市內涵,呈現時尚、現代、兼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面貌,打造青山、綠水、自然生態的城市景觀,書寫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