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論文是對一次全國性的教育新方法觀摩學習過程中所見到的活動課、素質教育、激勵教育等新教學方法的思索和感悟。記錄了把其中的一些感悟應用到自己實際教學之中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觀摩;活動課;激勵教育
多年前,我有幸赴金華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教育方式改革的觀摩學習。其中有關活動課和激勵教育理論的探索和實踐嘗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對于活動課程問題,專家們各抒己見。但總的看法是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教育觀念要更改。傳統的教育體系偏重知識傳授,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講,學生聽是教學的主要模式,忽視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點上,活動課程就體現了“知識的還原性”,就是說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源泉。有一節教學觀摩課是智能活動課,課題是想一想、拼一拼。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圓、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基本圖形實踐操作,通過拼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動手拼圖,比一比看誰想的妙,拼的好。不大一會兒,教室里布滿了各種各樣有趣的圖。“快樂的小樹林”、“可愛的家鄉”、“有趣的海底世界”、“恐龍世界”、“孔雀比美”……學生的情緒受到了良好的調節,他們熱情洋溢的向你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從而鍛煉了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我個人認為這節活動課也可以當作語文活動課,我的這點想法,跟上海虹口區教育學院中文系的鄭萬瑜提出的理論觀點有點雷同。他提出了一切的活動課就是語文課的延伸和發展,當然這個觀點還是有爭議的。
如果把別人的一套全部照搬,葫蘆畫出來的瓢就可能走了樣。在開展活動課程中,我遵循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多樣性原則,在“活”和“動”兩字上充分發揮活動課程的各種動能。在我教的數學活動課上采用數學謎語、數學咨詢、數學醫院、數學樂園、數學講座等形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靈活掌握活動時間進行教學。
我上過二年級數學《參觀動物園》活動課,在此活動課中教師準備課件、口算卡片、動物頭飾和背景音樂,活動形式以班集體分組進行,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把動物擬人化童話故事的方法,通過做游戲和做趣味數學題,使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熟練掌握1-9的乘法口訣以及相應的除法。在《參觀動物園》活動課中,通過小熊、小猴在動物園中設關,讓老師帶著學生闖關,不服氣的小松鼠出難題、動物園的園長大象伯伯最后的趣味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上課的一段時間來看,效果較好,學生們興趣盎然,普遍反映喜歡上,知識難點容易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我感覺活動課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要花費精力認真準備每節課才能上好。否則,活動課真成了學生的“活動課”,玩開了,教師就難收攏了。
關于激勵教育,我通過對專家授課的觀摩學習體會到其核心內容就是: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多發現學生長處、優點。通過認真細致耐心積極引導說服教育,通過良好的榜樣力量吸引學生。在工作中貼近學生,換位思考,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充許學生犯錯誤,真誠地贊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自己的教育對象。
曾因工作需要,有段時間,我經常帶低年級差班。如何讓學生從一蹶不振中走出來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我頗費腦筋,但效果不好。金華學習回來之后,我有意識地把激勵教育應用到對這些差班的教學中,連續四年,在三個差班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2006年我帶的一個差班,曾經連續兩年成績全年級墊底。我把激勵教育應用到該班的教學中去,有件事,我印象深刻:一個叫鄒良哲的男生平時成績較差,人挺聰明,就是太貪玩,我有段時間多與他談心,鼓勵他,又讓其家長協助督促他學習。學期中間的一次數學單元測試,他得了98分。我靈機一動,在發試卷的時候,大聲喊道:鄒良哲,98分,爭氣!隨手在試卷上用紅筆寫了大大的“爭氣”,同時高高地舉起了試卷,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霎時,教室里靜極了,有的漲紅了臉,有的低下了頭,羨慕的眼神在跳動,‘一定要爭氣!刺激著學生的神經。久違的自尊在此刻又重新回到了學生的靈魂深處。是的,一定要爭氣!自己為自己爭氣!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在整個班級中涌起了一股爭先恐后的學習熱潮。在2006年年底舉行的謝區數學素質測試中,全班37人,有11人獲得滿分,及格率100%,優秀率97%,平均分96.23,獲得了全年級組數學第二的好成績。從而摘掉了全年級倒數第一的帽子。
激勵教育的一個重點:實事求是評價學生,正確看待學生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真誠地贊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自己的教育對象。
在工作中,我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對字寫得認真的同學就舉起作業本給大家看,“瞧瞧!他的字寫得真漂亮!”對于學習不認真的同學,我就挖掘他的長處:“你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如果在學習上努力一些,你會更棒!”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聽老師表揚的話。多說些賞識的話語,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學生前進的風帆,促使他們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我有意識地設立多項獎,故意“降低”一些項目的標準,使得普通學生也有爭取獎勵的目標,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產生躍躍欲試的努力愿望。同時,我還有目的地發現、鼓勵弱勢生的特長和“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覺地克服自身的缺點,朝著好的方句轉化,逐漸使“閃光點”變成“閃光面”,使他們能盡快地趕上來,獲得成功的愉悅。
在把激勵教育應用到教學中去的多年實踐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激勵教育效果較明顯的對象,家庭背景多為礦工、農民等家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而家庭背景為大醫院醫生、煤老板等家中條件優越的學生,效果要差些。所以我認為激勵教育不是萬能的,應該因人施教。
此次赴金華,觀摩學習的新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很多。除活動課、激勵教育,還有素質教肓等。本文只是論述應用到自己教學中的兩個內容,限于作者水平,文中有些看法還望與同仁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馬新玲.幫助學生成長是教師的價值[J].
作者簡介:常青,小學高級,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謝家集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