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上因為諸多因素導致課堂提問低效。因此,課堂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制約。思品課提問要改變這種狀況,一要找到突破口,二要尊重“兩個實際”。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提問;實效
說到課堂的藝術,筆者認為它涵蓋的領域非常多。作為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大多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什么精深的理論。因此,能做好最簡單最常見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生活告訴我們,有些情況下,越是簡單的東西,越不簡單。比方說,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教學手段了,但有幾個人能把它作為一種事的呢?太多的情況下,在我們的內心里面,我們只把它作為一種方法,作為一種手段,有誰能把提問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呢?那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我們要給課堂提問一個高度:把它作為一種藝術來追求。那我們思品課堂該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呢?
一、 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提問多是選擇性,沒有思維性。這里的“選擇性”是指教師的提問往往是二選一,比如,“這樣改了‘行不行”?學生回答要么是“行”,要么是“不行”;再如“這樣處理‘好不好?”,學生回答要么是“好”,要么是“不好”。這樣的提問,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所問問題太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來。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思維根本得不到一丁點兒的訓練,造成的后果就是讓學生思維僵化。所以說,課堂提問不能簡單為之,做到有針對性地設計,切不可隨意去做。如果連這也做不到,做不好,如此,這樣的提問不要也罷。
(二) 提問空泛化,晦澀難懂。這樣的提問,一般提得太突兀,很多情況下學生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說學生不知道東西南北一點也不過分。比如,教學《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們這樣提問:如何呵護生命?這樣的問題說難聽點就是太整了。縱使學生能做回答,學生也最多能說出一二,不會說得全面。這里我們來分析一下問題所產生的原因。筆者認為問題主要是太空泛,沒有思維的過度。可不要小看這個問題,看上去字數不多,但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還應該有相關的知識做鋪墊。這就是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什么是生命這個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再次,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精美,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要對生命產生一種欣賞的態度。意識到這一點,學生們才能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也只有這樣,才能自覺地去善待生命,呵護生命。
(三) 提問設計缺乏層次感,沒有梯度性。教師設計問題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對學生特點研究不透。比如,有些問題對有些學生來說,根本不算回事,但同樣的問題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要回答到位回答全面,確實需要費一番思量的。這樣,面對同樣的問題,因學生理解分析水平參差不一,有的快速作答,熱情退卻,而有的學生還在苦思冥想,但發現有的同學已經作答,并且已經獲得教師的肯定性評價,你說這給這樣的學生怎樣的心理暗示?筆者認為這種心理暗示一定是灰色的:人家怎么這么厲害的,我為什么這般笨呢?由此可見,倘若長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因此,這種只顧少部分學生,不考慮大多數學生死活的做法實在不足取。
二、 思品課提高提問效能的主要突破口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于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明白了這一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課堂上如何提問才能發揮提問的應有功能。我們都知道,課堂上提問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點;第二方面則是深層次的,那就是有助于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提高。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注意從提問的維度上下工夫。這里所說的維度,一是指提問的角度;另外,要求提問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切實做到這幾點,筆者認為,所提問題只要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就可以說得過去了。
教學《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一課,筆者這樣提問:請你列舉一兩則我國面貌巨變的實例。問題提出來后,筆者先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思考。接著要求小組內交流回答問題的角度,也就是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回答。學生經過討論明確了答題的角度:(1)從農業方面;(2)從工業方面;(3)從文化教育方面;(4)從體育衛生方面……還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作答:(1)從生活角度作答(比如飲食、穿著、居住、行走等等方面);(2)從生產的角度作答。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從中選取某個方面列舉一兩個實例:如工業,過去是怎樣怎樣;而現在又是如何如何;再比如交通,過去是什么什么,而現在呢,又是怎樣怎樣……
這樣的提問,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它能從不同的角度開啟學生,而角度本身也不是單一的,這樣就能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另外,培養了學生一個意識,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是多維的,不是單一的,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現象,我們碰到時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加以應對。
三、 結語:思品課要提高提問效能要尊重實際
綜上所述,思品課要提高提問的實效,關鍵要考慮到尊重“兩個實際”。第一個實際是教學知識的實際,比如蘊含何種思想;第二個是學生的實際,比如心理特點怎樣。處理好這兩個實際,還要處理好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倘若做到這些方面,相信,我們課堂提問不切實際的問題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鐘代文.“打造中學政治‘低碳課堂方法淺析”[J].師資建設,第06期第080頁.
[2]田小絨.一道試題多種解法[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10):48.
作者簡介:葛紅,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西苑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