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強
[摘 要]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不僅明確了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進一步明確了體育教學優(yōu)化的方向。在體育課上,教師要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實踐與體驗中掌握各項體育技能,幫助學生開發(fā)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愛好和特長,進而感悟體育的內涵,提高他們的人生規(guī)劃能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體育教學;優(yōu)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運動技能、身心發(fā)展以及體育品德等多方面和諧發(fā)展,是當前體育教學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追求的目標。筆者站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結合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探討體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和改進。
一、生成有助于終身發(fā)展的運動素養(yǎng)
體育課的意義,同時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促進學生運動能力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換言之,生成有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體育素養(yǎng)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體育教師要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實踐與體驗中掌握各項體育技能,幫助學生開發(fā)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愛好和特長,進而感悟體育的內涵,提高他們的人生規(guī)劃能力。
(一)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這樣的誤解:思維能力應該是文化科目的培養(yǎng)目標,體育科目只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誤解,更是一種偏見。各項體育活動的技巧都有一定的科學原理,在做動作或糾正動作時都需要觀察、模仿、感悟,通過思考來完成動作或調整動作。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針對性地展開思維訓練,以達成相應的體育教學目標。
比如在開展肩肘倒立訓練時,教師首先要演示完整的動作過程,以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概念;其次,圍繞動作要領進行點撥,鼓勵學生積極模仿和自己摸索完成動作,強化對動作的理解。對于不能完成動作的,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肩肘倒立沒有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學生會將自己的動作與教師的示范比較,并發(fā)現自己的錯誤所在。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還要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運動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親身實踐加以揣摩和體會,由此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逐步形成深度的運動智慧和思維能力。
(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肩肘倒立的關鍵是平衡,要確保平衡就需要做動作的人掌控好支撐面以及重心,而如何掌握這些技巧,就需要教師巧妙而恰當的引導。在實際教學,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完成分解動作的策略進行指導。第一步,直腿坐,然后收腹舉腿直到頭的后部接觸墊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體會直臂壓墊過程與翻臀時候的腹背用力。第二步,兩只手撐在腰背部兩側,且兩肘內夾保持穩(wěn)定,曲腿向上舉并進行雙腿做車輪滾動的練習,由此體會如何通過兩肘內夾構建支撐面。第三步是在前兩項動作的基礎上,直腿上舉、伸髖,讓腳尖接觸到標志物,啟發(fā)學生對伸髖展體動作進行感悟。以上三個步驟的分解動作練習,可以讓學生從微觀層面展開分析,把握動作的各項細節(jié),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運動技術,提升運動能力。
(三)推進個性化互助學習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長,幫助他們實現個性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結合起來,為每個學生都提供發(fā)展的平臺,這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也有助于先進幫助落后,使落后的學生體育能力得到增強,讓他們建立自信,擁有更加積極的提高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為他們終身體育發(fā)展奠基。
在體育學習中,體育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自主模仿和探究,然后加入合作學習小組,幫助體育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掌握運動技能。當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動作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和小組集體展示,這樣更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二、生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素養(yǎng)
在青少年時期,學生的思想和認識尚未成熟,這個階段也正是他們發(fā)展健康心理、提升鍛煉意識、形成情感調控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要積極以體育課堂為平臺,將核心素養(yǎng)中的身心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成長。
上體育課之前,教師都會安排學生準備一些運動器械,這普遍被視為教學過程中無足輕重的小事。通常教師都是安排體育委員帶著幾個同學準備運動器械,其他學生不需要動手。實際上,準備運動器械是體育課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去,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讓大家一起來為體育課的學習做準備,其實也屬于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作用。體育教師要善于發(fā)掘體育課堂的育人功能,以多元化的方式組織教學,并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本理念滲透到教學之中。
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開發(fā)一些游戲,這能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促進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將運動會上的團體操搬到課堂,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更好地融入團隊,形成集體協(xié)作意識。比如在開展墊上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利用技巧墊做拼圖游戲:在技巧墊上貼上字符,每個學生手持一個技巧墊,然后教師報出“我愛你,中國”等口號時,手持對應字符的學生則高舉技巧墊跑到對應的位置,將口號拼出來。此外,拼湊的字句還蘊含著正能量,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身心,營造出一種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從一開始就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團結協(xié)作的基調,為后續(xù)學習中學生相互幫扶打下基礎。很多學生練習肩肘倒立時穩(wěn)定性欠佳,需要其他學生幫助,幫助者站在練習者的后方,用膝蓋頂住他的腰部,并且用力將其雙腿上提,從而改善他做該動作的穩(wěn)定狀況。學生在練習中,還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團結協(xié)助的重要性。
三、生成優(yōu)良的體育道德素養(yǎng)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本質,也是體育課的目標之一。在體育運動中,教師要向學生灌輸自尊自強、尊重對手、公平競賽等理念。endprint
熱身活動是體育課上的常規(guī)準備活動,通過熱身活動,學生能夠有效地舒活筋骨,讓身體進入最佳狀態(tài)。在常態(tài)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安排的熱身活動大多是讓學生在操場上慢跑兩圈,或做一做健身操,然后進入正式的體育教學。
上述常態(tài)的熱身活動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卻單調乏味,很難激起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以致很多學生也就走個過場,出工不出力,很難起到熱身效果,更不要說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了。對此,教師有必要對熱身活動進行改進,不僅讓學生的身體獲得預熱,而且要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能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素養(yǎng)。
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熱身活動,比如讓學生進行障礙接力跑,具體設計如下: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且男女混編,在組間展開競賽,以此來舒活學生的筋骨,為他們后續(xù)的體育學習醞釀狀態(tài)。
在障礙接力跑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提升也有促進作用,這也是改進熱身活動設計目標之一。首先,教師在分組時將學生進行男女混編,這有利于男女同學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女生面對困難時的心理障礙。在進行障礙接力跑時,要做匍匐前進、雙腿跳躍、連續(xù)跨跳等動作,不僅具有技巧性,也具有趣味性。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充分體驗挑戰(zhàn)自我、克服困難的過程,而且還考驗學生之間配合的默契度,這是一種智慧和體能的融合,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最后,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績,培養(yǎng)他們公平競爭的意識。
四、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體育教學的方法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為體育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給體育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
(一)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是每一位體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目前很多體育教師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仍然一知半解,缺乏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深刻理解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把握體育教學提升學生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的內涵,并積極將其融入到教學實踐之中。
體育教師要切實研究各學段的課程目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對應的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調整教學程序,改進教學方法,一切教學內容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根本目標;還要積極建構核心素養(yǎng)評價體系,力求實現量化評測,由此來跟蹤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并借此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合理調控運動負荷
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考慮運動量,因為這會影響到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承受的生理負荷,要觀察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機能的變化狀況。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只關心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卻很容易忽視對運動量的把控,這也就導致體育課堂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在體育課上,運動量過大或過小都達不到預想的效果,也顯然無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及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效果。
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學生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精講多練,啟發(fā)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和領悟,深刻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二是要合理布設場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三是要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難度,合理設計學生能承受的運動負荷,而且這一設計應該是動態(tài)的,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適當增加或減輕運動負荷;四是要及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一些難度較大、運動量較大的動作,教師要有策略地做一些調整,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動作。
(三)有效展開教學反思
教學的改進離不開教師有效的教學反思,這也是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具體教學過程,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不重視反思,課后沒有反思記錄,更沒有改進措施,以致教學效率很難得到提升。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反思的重要性,并將反思理念滲透到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對教學活動的每一項安排都進行價值判斷,同時也要反思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有準確的認知。反思的過程也是一個總結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中積累教學經驗。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都能夠為教學的優(yōu)化帶來啟示,成功的課堂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明確方向,失敗的課堂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前車之鑒,從而產生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審視課堂,并在反思中積累經驗,進而構建更加成功而高效的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陸秀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體育師友,2016,(5).
[2]王素芳.在籃球課程實施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J].江蘇教育,2016,(49).
[3]朱小明.緊扣個性發(fā)展特點 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
[4]張瑩.教育“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探討——以重慶科技學院體育健康課教學改革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0).
責任編輯 萬永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