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艾軍
摘 要:素質教育是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施的一項重大工程。在中國素質教育中正確地培養當代學生的優秀傳統美德觀念,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代背景下的要求,也是當代中國素質教育急需解決而且任重道遠的重大課題。本文將在介紹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內涵的基礎上,分析加強傳統美德教育與促進當代學生素質教育之間的聯系,并討論以傳統美德教育促進當代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傳統美德;當代學生;素質教育
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可謂是一條非常燦爛奪目的文化主線。其在古今中國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形成于中國歷史的多個時期,雖然其道德要求不斷改變,但最終得到規范、明確、升華、豐富和發展。管仲的“禮、義、廉、恥”、老子的“上善若水”、孟子的“仁、義、禮、智”等不同時期的道德要素都體現了當時社會對人民的道德要求和期盼。雖然不同時期的道德要素有所不同,但這些道德要素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夠達到這些道德要求的人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發展到今天,其核心內涵被總結為“仁、義、禮、智、信”五個道德要素。“仁”即“仁愛之心”,指同情、關心和愛護這樣的心態;“義”即“正義”,指正當、正直和道義這樣的氣節;“禮”即“禮儀”,指禮儀、禮貌和禮節這樣的規矩;“智”即“智謀之力”,明辨是非、明善惡和知己識人這樣的能力;“信”即“誠信”,指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這樣的品行。優秀傳統美德會使一個人在生活中有偉大的智慧,同時使得社會環境變得非常和諧。因此對中國當代人尤其是當代學生進行優秀傳統美德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二、為什么要在素質教育中重視傳統美德教育
素質教育是為了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質而開展的教育模式,是相對專業教育、應試教育而言的,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法治素質和交往素質等。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突破了以往強調知識傳授的模式,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文明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美德,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代表著中華民族整體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傳統美德一代代傳承至今,凈化人的靈魂,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發展。品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而美德可以說是一個人成才諸因素之首。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國家明確提出了把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并明確指出:道德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靈魂,必須始終不渝地把道德教育放在整個教育的首要地位。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責任,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對促進當代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以傳統美德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途徑
普及傳統美德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要求。如何進行國民的全面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的傳統美德觀念,尤其是對中國社會主義未來主力軍的素質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現實的任務。認真了解傳統美德的內涵,從當代學生的特點出發,是實現以傳統美德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首要前提。
素質教育的主導者是學校,而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老師,這兩個環節對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校來說,首先應該努力去從校園文化建設中多做工作,例如在校園中樹立各類標語,警示牌,美德故事欄目等等。在長久的耳濡目染中,學生會逐漸認同標語、警示牌中的話語,并且會在自己的意識中形成一個穩定明確的觀念。其次,學校應該建立用來規范學生行為的規章制度,并且在出現學生不遵守規章制度是嚴格執行,從而達到給學生警示的作用。對于老師來說,首先作為一名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在各種行為細節上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一個偉大的榜樣。其次,老師應該在課余時間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文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現代版演繹古代美德故事。在各類文化和活動的熏陶中,學生會有成為美德故事中的人物的強烈愿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優秀美德觀念的目的。然后,老師應該作為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認真實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做到獎罰分明,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在獎罰中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和美德觀念。最后,老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之間的相處氛圍,及時發現學生中的矛盾問題,及時對學生中的矛盾進行認真分析并對相關學生進行疏導,使這些學生從中感悟到自己的錯誤,感悟美德對于人與人相處的重要性。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成長過程中,周圍的環境能夠塑造一個人的各方面的特質,其中包括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因此,在素質教育中應該努力營造一個能夠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良好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學生才最有可能很快很好地樹立自己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進而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兆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探索實施素質教育新途徑[J].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選集,2004.
[2]陸石彥.中華傳統美德與高校人文素質教育[J].“中華傳統美德的承揚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
[3]張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實驗及體系模式構建[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3):180-183.
[4]齊紅光.談在傳統美德教育中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3):79-79.
[5]張吉慧.淺談素質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0(10):2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