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既包含“語”和“文”,也被理解為書面語言和口頭表達。可在當今“一紙定價”的考核制度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考核存在嚴重的片面性。正因如此,語文教學“重文”“輕語”就成為了常態(tài)。要改變目前對學生語文考核的現(xiàn)象,針對語文評價“輕語”甚至“無語”考核的問題,在原有對“文”考核的基礎上,增加語文口語考核內容并進行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對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是相當有益的。
關鍵詞:考核;語文;口語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說白了就是口頭跟筆頭。可當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評價僅限于“一張試卷”的筆頭考核,“一把尺子”的評價衡量顯然帶有較大的片面性。口頭語言檢查考核的缺失,無疑也是語文教學評價的不足。
語文中的“語”是指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舊有的教學制度,應試模式,只注重“文”的考查,而忽略“語”的考核,重文輕語的現(xiàn)狀嚴重阻礙學生口語的表達,限制了語言這一交際功能的發(fā)展。日久天長,學生課堂上或平時生活的口頭表達能力差,說話中心不明,先后不分,條理性差。“語”的能力越差,對“文”的影響就越大,不能“語”,又何“文”?
為了落實語文教學課程標準對讀說的要求,提高學生朗讀和說話能力,全面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通過對語文考核的改革,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筆試外,另加口語考試內容,既體現(xiàn)“文”的工具性,又發(fā)揮“語”的交際功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起到“語”“文”相長。
一、 明確要求,適當選材
語文口語考試的實施,必先制訂考核方案,建立以校或以年級為單位的考核機構(領導組或執(zhí)行人員),選定口語考核內容,以方案指導實踐,有根據、有目標,不至于無所適從、盲目行事。
(一) 口語考核的要求方面:語文口語考試主要從讀、說兩個方面進行。教師先向學生明確考核的基本要求。
一是對課文的朗讀要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是在說方面:低年級要求根據圖畫和給出的內容,能較流利有一定感情地說出一段話,說話要有一定的中心;中年級要求根據圖畫或指定的題材說一件完整的事,做到清楚、流利、有豐富的感情;高年級要求根據圖畫或指定的內容,清楚、生動、有感情地講述一件完整的事,中心要突出,主題要明確,還要配以合理的表情和身體語言。
(二) 口語考核的材料選取方面:如低年級除了朗讀課文外,應以看圖說話為主,盡可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和個人感受體會;中年級應該選取有一定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內容帶有童話色彩、語言風趣幽默、哲理性較強的小品文;高年級可選取有故事情節(jié)、感情色彩較強的文章讓學生朗讀,并進行復述,發(fā)表自己對文章中語句或故事情節(jié)的感受,談談體會,也可以進行口頭作文展示。
學生口語考核的材料應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而定。以此為口試考核的內容。符合各年級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會較喜歡,較容易接受。建立在興趣上的事情,相信收效會更好一些。既能考核出學生口頭表達的真實水平,又能讓學生從文章中學到知識,明白道理,也可培養(yǎng)學生多看課外書的興趣,可謂一舉三得。
二、 狠抓基礎,嚴格把關
材料確定后,即可進行口語的考核。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在十多篇文章中抽出自己口語考核的內容。負責考核的老師按先朗讀后復述的口語考核程序對學生進行考核。根據口語考核的內容,依照口語考核的要求,先進行感情朗讀,然后根據文章把主要內容復述或以故事形式表述。每位接受考核的學生都有五至十分鐘時間單獨做準備。學生讀錯、讀漏,復讀或復述不通順、不完整都相應扣分。教師針對學生讀說的流利和感情投入程度給予考核學生相應的級別等次。(90~100分為A等;80~89.5分為B等;60~79.5分為C等;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為D等)這就是學生本次口語考核的實際成績。
學生口語考核完畢,老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口試考核進行分析和點評,指出優(yōu)缺點,給予充分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 審視意見,評價效果
口語考核,靈活性較強,是筆試的補充。克服了筆試的單調無味,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志趣,平衡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綜合體現(xiàn)。語文教師對口語考核的嘗試抱有很大的熱情,并充滿信心。老師們認為:口語考核是整體素質發(fā)展的體現(xiàn),相比死記硬背的筆試,學生有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口語考核的開展,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和積極性明顯提高,勁頭也加大了,成績也隨之提升。
經調查,自學校實行語文口語考核和筆試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模式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加強。課堂上,絕大多數同學肯積極思考、主動和同學互相交流,主動舉手發(fā)言,搶著回答的機會。自增加口語考核部分內容后,學校隨機向550名家長發(fā)出無記名問卷調查,548位家長對學校大膽進行學生考核的改革是滿意的,認為這樣的考核能較全面檢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考核內容改革后,孩子回家花在開口讀書、朗誦上的時間明顯增加,態(tài)度比過去更積極。家長們滿意孩子們的積極變化。
學生在家閱讀課外書報的興趣大增,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有助于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對學生語文的學習有正面的促進作用,真正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交際性的統(tǒng)一。
口頭語言的使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可供學生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遠比書面語來得多。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多利用語文教學的陣地,開展如即興演講、故事會、朗讀比賽、口頭作文等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說話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使他們的成績得到認可,從而增強口頭表達的自信心。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要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堂上多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話,課堂上多進行讀的指導;如學生示范讀、分角色朗讀、自讀、表演等;課外可進行同學之間爭論問題、師生溝通等。做到“曲不離口”反復訓練,課堂內外有機結合、統(tǒng)籌兼顧,不失為良策。口語訓練應從一年級開始實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加強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才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得到發(fā)展。
口語考核的內容除讀、復述課文外,還可以從講故事、看圖說話,根據題材口頭作文,聽錄音轉述等形式進行。
四、 口語訓練,重視平時
既然口頭表達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還要進行口語考核,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學中就應加以重視。
(一) 每節(jié)課都應充分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的舞臺。首先,教學中老師應落實“精講少講”“講精講少”的具體要求,爭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們展示他們的學習;其次,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設計適當的研究討論題,給予學生研究討論的機會;再者,教學中老師要舍得給孩子們發(fā)言的時間,特別是表達不流利,說話不完整的同學,老師不能為了趕時間、趕進度,就扼殺了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機會;最后是教學中老師應落實“自主合作探索”的課標理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從小組交流到小組匯報,從小組內展示到面向全班展示,從小組展示到個人展示,讓孩子一步一步適應到敢于展示。
要讓孩子實現(xiàn)敢說,除了語文課外,其他包括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都應圍繞這一思路開展教學,畢竟培養(yǎng)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并非只是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
(二) 每天開展口語交際訓練。要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多加訓練是必需的。為落實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學校專門設有“口語交際”訓練課,每天一節(jié),分別由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任課老師輪流負責組織。任課老師制訂訓練主題,布置孩子準備,有序進行展示,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和訓練的機會。
口頭表達是十分重要的交際能力,也是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必要和必備能力,必須落實長期訓練,從而推動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還要通過考核進行檢查和信息反饋,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語文教學,只有從“語”和“文”兩大根本方面出發(fā),缺一不可,全面抓好落實,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們的聽、說、讀、寫能力。
作者簡介:廖祖權,廣東省江門市,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尚雅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