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
【摘 要】在城市規劃管理的過程中離不開系統化體系。本文對基于規劃管理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做了詳細的概述,分析了構建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規劃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希望以此能夠加快信息化變革,為規劃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規劃管理;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
0 引言
城市規劃管理是政府的職能所在,其宗旨在于通過對建設項目用地的范圍、使用性質、建設指標進行制定、審查,確保在城市建設活動能夠有序開展,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最終加快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規劃過程中,做好測繪是首要的工作。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基礎就是對地形進行準確的掌握,對建設的結果進行及時的監控,以實現動態化的管理。通過對各項指標的認識和分析,能夠把握整個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從而為城市規劃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基于規劃管理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概述
信息化測繪工作,是以數字化技術為主要的基礎,運用多種學科而形成的體系。它能夠有效的對地理空間信息進行獲取和更新,形成一體化的管理和處理,最終實現地理空間信息資源的融合、增值,使得測繪的信息和產品社會化,為社會各界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地理信息服務。信息化測繪,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采集技術十分廣泛,處理信息手段豐富多樣,能夠運用安全的網絡設施,為人們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保障服務。通常情況下,支撐技術主要是航天航空遙感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衛星探測技術等等。
地理測繪的本質其實就是地理信息服務。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地理信息服務的需求也日益變得多元化和復雜化,在此基礎上對地理信息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城市規劃管理者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加快提高測繪技術,完善相應的技術手段,不斷地為地理信息測繪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
2 構建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的意義
2.1 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與更新
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其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就是遙感數據,通過一些系統化的軟件可以有效的對遙感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產生數字化的圖像,這樣能夠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的采集與更新。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平臺中,可以用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方法生成一些數字高程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并從攝像中自動化的提取相應的信息,直接入庫,形成數字城市的空間數據框架。目前的情況來看,我縣一些基礎測繪仍舊存在很多的不足,現在所用的一些地形圖比較老舊,基本沿用的是90年代以來的成果,這些嚴重的制約了我縣測繪工作的開展,不利于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
2.2 為社會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
信息化測繪體系,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能夠準確描述自然地理以及其屬性信息的數據體系,其中,包含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城市地下空間數公共服務設施等等。通過合理的劃分內部核心數據、社會服務數據等,從而能夠建立起空間數據交換中心,最終實現跨部門的數據共享與交換。目前,我縣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電力、通訊、工程等基礎的測繪信息,形成了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從而實現了對管線信息的全面管理,為交通、規劃等部門提供了多領域的服務。
2.3 可以加大產出,體現強大經濟效益
經過一次性投入所建立起來的地圖數據庫,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地形圖,而且也可以根據根據用戶的需要,分層輸出各種的城市專題地圖。此外,在建數據庫的初期,由于已經采取了分層的方式,將不同性質的數據都已經進行了劃分,這樣,就可以通過單幅或者多幅圖片對信息測繪工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指標量算。經過一系列的數據輸入,在數據輸出過程中,相關的空間定位仍舊和原始圖是保持一致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進行城市應急防災系統規劃。總體來說,信息化測繪體系在規劃管理過程中具有極大的優勢,能夠為規劃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便于測繪工作的進一步深化開展。
3 構建基于規劃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工作體系
3.1 建設思路
規劃管理總體上包括了規劃編制管理、規劃實施管理以及規劃監督等多個部分,這就需要運用動態化、全面以及多層次的測繪產品為整個過程監管和決策提供完備的空間信息保障。通過建設以項目為主的生產組織方式,有效的實現了不同測繪成果之間的成果,為規劃管理工作提供定性、定量的指標服務。根據信息化測繪的建設目標,深入的分析我縣的測繪發展現狀,提出了信息化測繪體系,從而實現城市規劃勘測服務向保障服務的轉變。建設的主要內容為:
(1)圍繞城市規劃管理建前審批、批后管理,建后監督等環節,對測繪工作的流程進行優化和整合,從而建設成工程測量、竣工測量緊密銜接一體化的作業體系;
(2)以數據庫為基礎,建立數據定位系統,從而為規劃編制、規劃實施、規劃審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3)以三維建模為基礎,可以適當的建立以影像信息為平臺的輔助決策系統,從而為方案審批和規劃檢查提供相應的支持。
(4)在定位測量、定量分析以及模擬表現的基礎上,以網絡為主要的平臺,全面的推進審批工作信息公開,加大公眾參與的力度,從而推動規劃得到很好的實施。
3.2 體系框架
在對規劃管理和空間需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必要理順規劃測試和規劃管理之間的關系,將數字城市、信息測繪的理論和規劃管理具體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全方位、綜合性的空間信息服務建設之路。根據我縣目前測繪工作的特點,可以將信息化測繪體系分為數據標準、數據資源以及數據服務等等五個部分。
3.2.1 基礎建設是基礎
目前,我縣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全覆蓋的GPS控制網,能夠為信息化測繪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建立起三維的信息化測繪中心。endprint
3.2.2 標準體系是指導
在實際的測繪過程中,有必要將測繪生產、數據處理以及信息服務按照相應的標準來進行,建立起標準化的體系,其中,主要包括了測繪生產技術標準、數據標準以及安全標準等。
3.2.3 技術是核心
信息測繪工作最主要在于技術手段創新。通過采用快捷、智能化的空間數據獲取和處理技術,可以有效的對數據進行升級和改造,從而開發出符合信息測繪生產流程的生產工具。
3.2.4 數據產品是成果
信息化測繪工作要嚴格的按照相應的標準來加快組織生產,形成一個覆蓋率高的測繪產品體系。
3.2.5 服務是深層次目標
從規劃管理出發,可以大力的推廣空間信息化的應用,充分的利用相關的優勢,獲取動態跟蹤優勢,以輔助決策信息有效的得以挖掘。
3.3 服務內容和方式
規劃編制相關管理是城市規劃管理重要的內容,它能夠為測繪服務和信息服務提供有效系統的管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信息化測繪體系為規劃編制提供了豐富的城市建設數據。當前,規劃勘測單位已經通過一些城市數字影像圖、歷史數據檔案等等,為城市實施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空間支持和相應的經濟社會技術指標。此外,規劃編制管理還涉及到了規劃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應用分析、規劃審批等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一張系統的圖系統來實現管理。通過使用圖系統,有助于規劃編制標準的順利執行,及時發揮成果庫的作用,促進信息服務全過程公開透明,加快規劃審批的透明。
【參考文獻】
[1]姚承寬,劉欣,秦彥杰.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務解析[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8,25(04):55-58.
[2]黃張裕,徐佳,劉志強.面向信息化測繪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工程,2014,23(04):76-80.
[3]林芃,程立君,趙向陽.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實踐[J].城市勘測,2013(02):5-9.
[4]徐德明.著力構建數字中國推動測繪信息化建設[J].中國測繪,2009(02):10-13.
[5]李學軍,洪立波.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與管理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城市勘測,2010(04):5-11.
[6]白建榮,孫承志.信息化航測生產技術體系和業務系統構建研究[J].測繪科學,2010,35(06):197-199+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