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當學生真正掌握了閱讀理解的方法,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就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美麗的童話。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策略,旨在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童話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的一項基本的技能。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但需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而且還需要重視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以便能夠真正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比老師直接進行數學問題點播和講解的效果更好。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效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習慣,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豐富的閱讀理解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 抓關鍵、重細節,理解題意
在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的很多概念內容都有突出的重點詞語,所以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認真,或者不進行深入細致的揣摩,則難以把握其中蘊含的意義,從而導致概念理解出現偏差。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強調學生在閱讀概念的過程中應該逐字逐句的進行斟酌,充分突出數學語言的嚴密性和科學性,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數學的概念內容。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更加準確的把握關鍵詞,注重細節,以便能夠準確地把握題目的意思,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方程(一)”的內容時,對于方程的概念有兩個關鍵點:含有未知數、等式。但是,通常學生在閱讀判斷的過程中只能夠注意到含有未知數,而難以認識到等式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不該出現的錯誤。在例如,在學習“倍數和因數”的內容時,老師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倍數與因數之間的聯系,即互生互存,而不存在單獨出現的現象。如6×8=48,則6和8是48的因素,而48則是6和8的倍數。這些知識點學生便可以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獲得。其中,如果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解題時,如6a=h,則a是h的(),h是a的(),這樣一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其所以,所以老師可讓學生再認真的進行讀一讀,對照概念認真觀看,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各個題干的意思,以便能夠得出準確的結果。從這點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準確把握細節,對學生把握題干的關鍵點,幫助學生解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有問題、有質疑,思考周密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關鍵點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深入的進行問題的分析。其中,在小學數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和討論、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質疑和釋疑的過程。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疑問,才能夠分析得更加透徹、更加深刻,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時,老師則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其中,一部分學生根據前面所學過的等式的性質的影響,能夠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提出質疑,如為什么不能分子與分母同時加或減相同的數呢?針對學生所提出的這個疑問,老師可讓學生舉例來進行說明,便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為什么分子和分母不能夠同時加減同一個數。其中,一位老師指出:如果12的分子加上5,而為了讓分數值保持不變,便需要讓分母加上幾呢?一部分學生通過閱讀本題,并進行思考得出,分子再加上5則為6,也就是分子擴大了6倍,所以便需要將分母也擴大6倍,也就是12,所以分母便需要直接加上10。通過設置這樣的閱讀題目,便能夠讓數學問題更好的解決,從而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 課后復習閱讀,便于鞏固提升
課后復習能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再理解,再分析,再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庫的一部分,對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課后的反思與總結,給予學生一個復習的方向及方式方法,例如重新整合聽課過程中的知識點,翻看自己的課堂筆記等。進行課后復習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簡單的了解當天的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在鞏固的基礎上得以提升,對課本的理解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寬度,課前閱讀是為新課程做準備,課后閱讀相關文獻就是為了讓知識變得更全面,以點畫圓。在長期的課后閱讀這個行為過程中,學生能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知識進行不斷拓展,對學生的終身學習也起到了絕對性的積極作用。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百分數”教學中,一方面,學生可以從課本或課外書中找到例子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后收集整理出與“百分數”有關的現實例子,選出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或經常接觸的,可樂、雪碧、牛奶等飲料舉例子,從生活細節中來感受數學,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閱讀不僅僅是課本書面上的學習,它來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良好與否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為了加快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的速度,其中主要指探究性閱讀能力的發展,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樣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明.小學高年級數學童話教學的應用[J].江西教育,2015(33):84-84.
[2]朱良才.我們的學生本姓“童”——小學數學童話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2).
作者簡介:楊慧,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黃河分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