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云
【摘 要】目的:對老年癡呆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進行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60名患有老年癡呆病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然后再對比兩組ADL、MMSE與QOL-AD的情況。結果:通過對比發現采用個性化護理的患者在ADL、MMSE與QOL-AD的情況均要優越于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及進行護理的患者(P<0.05)。結論: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老年癡呆患者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智力以及行為認知能力方面的情況。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與運用。
【關鍵詞】老年癡呆;個性化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2
老年癡呆(阿爾茲海默癥)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在臨床上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語、失認、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與行為的改變。但是發病的原因至今未名。藥物以及相關的支持性的治療對于這種進行性的退行性病變并沒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也就是并不能逆轉其繼續發展的過程,在加上老年癡呆的病程一般較長,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狂躁以及恐懼等精神狀態的疾病,單純的從治療的角度著手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不能減輕患者家屬的負擔。因此建議對老年癡呆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個性化護理是在原有的護理基礎之上做進一步的提升,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心理特點等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來我院就診的60名患有老年癡呆病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然后對患者的資料進行討論與分析。將這60例病例按照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0人(男患者18人,女患者12人),年齡在60-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3±3.5)歲;觀察組30人(男患者14人,女患者16人),年齡在6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3±3.3)歲。兩組患者在人數、年齡等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的護理方法,包括對家屬以及患者的入院宣教、基本衛生護理、防止壓瘡護理等,并積極的遵循醫囑以及藥物治療。輔助家屬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建立良好的護理關系。觀察組則采用的是在常規護理之上的個性化護理方式。
(1)入院病情評估。對于入院后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積極的同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與交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與其他資料,了解患者當前的精神狀態、智力情況以及認知能力、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然后對各方面的資料進行整理,對患者的病情作出合理化的評估,最后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2)生活、心理、用藥護理。在生活方面護理人員要積極的協助患者家屬完成對患者的生活能力訓練,例如穿衣、洗漱等。現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患者外出時要保證其安全。
大多數的患者都存在著多疑、恐懼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釋有關的問題,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互動,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加強交流,排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在用藥方面,護理人員要將藥量、注意事項等在藥品包裝上進行標記,監督患者按時服藥,并在進行靜脈輸液是適當的約束其肢體,加強巡視。
(3)認知訓練與行為管理。根據患者個人的興趣愛好,加強同其之間的交流,使用提示物等加強患者的認知能力與記憶力。采用肢體語言對行為紊亂的患者進行約束,采用情感治療的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并積極的鼓勵患者進行運動與興趣愛好的培養,是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4)護理效果的評價方法:日常生活能力(ADL)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分越高,精神狀態越好;老年癡呆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完成t檢驗,計數資料以比率(%)表示,完成才檢驗,P<0.05說明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前ADL、MMSE與QOL-AD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之后,觀察組在ADL、MMSE與QOL-AD方面的評分就優越于對照組,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從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觀察組中有1例感染以及兩例跌倒墜床意外事故,而對照組發生感染的有2例,由于用藥護理不當的有2例,發生跌倒墜床意外事故的高達5例,從整體來看觀察組的最終護理效果要優越于對照組。
3 討論
老年癡呆是我國常見的慢性老年疾病,在病情進展的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智力、記憶力、認知能力的減退,并且往往伴有精神異常的情況出現,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社會活動力都下降并逐漸的喪失,給患者以及患者家庭帶來的沉重的負擔。常規對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采用的是固有的流程,護理的目的不明確、護理的針對性不強。在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以及康復方面的訓練不足。而個性化的護理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開展的,是有針對性、有目的、有規范的護理干預,充分的考慮到了患者的需求,護理過程更加的人性化。通過研究發現,采取個性化的護理之后患者在ADL、MMSE、QOL-AD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者,在住院期間發生不良事件的情況也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患者,表明對老年癡呆癥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效果,值得臨床護理推廣。
參考文獻:
榮叢,胡海霞,陳卉,袁碧.醫療社會工作介入干預對老年性癡呆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21)
劉曉雙,周曉美,柳韋華.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09)
吳欣娟,李佳倩,李玉樂.癡呆患者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