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俐 曾潔梅 黃軒 林英 黃仁青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方法:擇于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的200份臨床微生物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兩組,2015年5月-2016年4月100份為參考組,2016年5月-2017年4月100份實驗組。分別對兩組臨床微生物標本進行陽性率檢驗,并對比分析其結果。結果:實驗組大便標本、全血標本檢驗的陽性率分別是12.0%和10.5%,明顯高于參考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鼻咽分泌物標本、痰液標本、尿液標本的陽性率分別是45.0%、29.4%、31.6%,與參考組對比,陽性率明顯偏低,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臨床標本微生物的綜合有效率為25%,參考組為23%。結論:不同時間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具有差異,逐步下降。對于病癥診斷與預后處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2
醫學的進步,各類技術之間逐漸相互滲透、相互結合,醫學研究與微生物檢驗的結合有助于對病原菌做出更為確切的研究。當時,抗菌藥物的使用,病原體的種類不斷更替,發生改變,微生物檢驗能夠幫助臨床更為準確的藥物治療,全面了解病原體的類型,為傳染病的預防、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作為參考,為流行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以此提升臨床診斷水準與康復概率[1]。但是,微生物的陽性率檢驗在臨床實踐中仍然存在局限性,有些方面相對欠缺,主要體現在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陽性率相對較低,參考價值較低。本文擇于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的200份臨床微生物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不同時間的微生物陽性率,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于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的200份臨床微生物標本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平均分為兩組,2015年5月-2016年4月100份為參考組,2016年5月-2017年4月100份實驗組。參考組標本:大便標本24份、全血標本20份、鼻咽分泌物標本21份、痰液標本18份、尿液標本17份;實驗組標本:大便標本25份、全血標本19份、鼻咽分泌物標本20份、痰液標本17份、尿液標本19份。根據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本次檢驗使用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檢驗過程嚴格執行微生物標本的檢驗標準進行操作,溫度控制、培養基配制均要符合規范要求,并做好相關記錄。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大便標本、全血標本、鼻咽分泌物標本、痰液標本、尿液標本的陽性率,以及兩組標準的綜合陽性率[2]。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2.0數據包開展數據分析,計量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過t檢測;通過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實驗組大便標本、全血標本檢驗的陽性率分別是12.0%和10.5%,明顯高于參考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鼻咽分泌物標本、痰液標本、尿液標本的陽性率分別是45.0%、29.4%、31.6%,與參考組對比,陽性率明顯偏低,數據對比差異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實驗組臨床標本微生物的綜合有效率為25%,參考組為23%。
3 討論
醫學的迅速發展,微生物陽性率檢驗與臨床診斷相結合,展現了不同領域科學的融合,促進了臨床診斷技術的進步,微生物檢驗為臨床診斷、病癥治療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然而,微生物檢驗在醫學上的使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陽性率的檢驗值往往偏低且存在差異性。陽性率數值低會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率、病癥治療方法的選擇、感染疾病的治療水準。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標本產生差異的原因,整改優化,提高檢驗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完整性。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在標本檢驗中,標本采集、制作、保存、運輸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導致結果出現差異性[4]。標本的保存及運輸中必須要保證標本一直處于適宜的溫度環境中,選擇適當的運輸方法,保證微生物活性,避免微生物在運輸中遭到污染影響結果。與此同時,要保證檢驗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檢驗人員了解生理學、微生物形態學,具有豐富的檢驗經驗,具備良好的操作能力、判斷能力。
微生物采集過程會極大程度上影響陽性率的可靠性、準確性。其采集過程繁雜,存在風險頗大,一旦有某一個緩解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檢驗結果。尿液標本一般由患者自行采集,這一過程護理人員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宣教,避免患者采集過程中操作不當使得標本量不足,成為無效標本。對微生物的保存、運輸要求較高,不僅要保證微生物活性,還要避免微生物發生變異情況和過量繁殖。對于不同標本,要采用合適的運輸方法,充分了解標本適宜的變異條件和生存條件,避免由于運輸不正確、保存不恰當導致標本時效,影響陽性率檢驗[5]。
綜上所述,檢驗不同時期標本微生物的陽性率,有助于為疾病診斷和預后處理提供良好的依據支持,有利于充分了解流行病,具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王寶紅.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8):3496-3497.
王蕾.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學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4):6712+6714.
劉艷. 探究不同臨床微生物標本檢驗的陽性率對比結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185+184.
彭晶,吳穎華.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04):144+207.
李秀奎.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734-27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