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萍
【摘 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心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過回顧2011年12月~2013年12月21例住院患者跌倒的報告,通過分析原因、設定目標、制定并實施對策等品管圈活動,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心內科654例住院患者開展品管圈活動。結果:跌倒發生率由3.6%下降到1.1%,二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品管圈方法對心內科住院患者進行跌倒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發生率,完善科室護理流程,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素質,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環境。
【關鍵詞】品管圈;心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
【中圖分類號】R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跌倒是威脅住院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之一,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不僅給患者的身心帶來痛苦,加重病情,造成二次傷害,甚至還會造成醫療護理糾紛。[1]回避護理風險,防范意外發生成為廣大護理人員關注的熱點。因此我院引入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質量管理工具,用于針對降低心內科患者跌倒的管理,意在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治療,使患者早日康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月~12月心內科住院患者發生跌倒人數與2014年1月~2016年1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本科室住院患者跌倒人數進行比較。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QCC
我院心內科品管圈小組于2015年成立,由12名護士自發組成,其中主管護士1名,為科室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護師2名,護士9名,平均年齡28.3歲,其中本科學歷8名,大專學歷4名。
1.2.2 活動計劃
整個QCC活動歷時24個月(2014年1月~2016年1月)。第1個月:查閱過往資料、主題擬定、制定計劃;第2月位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對策擬定階段;第3~24個月為對策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成果匯總與發布。運用PDCA管理方法實施。[2]
1.2.3 現狀把握
圈員回顧性調查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心內科住院患者583例,發生跌倒事件21起(發生率3.6%),男13例,女8例,年齡53~85歲,平均78歲。其中肌體乏力倒地7例,意外碰撞或滑倒5例,使用降壓藥或利尿藥所致眩暈4例,病情變化5例。跌倒時間段:白班(8:00~16:00)8例,上夜班(16:00~23:00)4例,下夜班(23:00~8:00)8例。跌倒致軟組織挫傷8例,擦傷出血4例,頭面部損傷2例,腕部骨折1例,腰椎壓縮性骨折1例,未檢查出損傷5例。
1.2.4 目標設定
經QCC小組討論,設定本次QCC目標為:在QCC活動期間將心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由3.6%降低至1.26%,進步率達50%。本圈能力用1~10分分別從職稱、學歷、溝通協作及工作能力對圈成員進行評估,,成員自評平均分為7分,10分為100%,7分換算成圈能力為70%。本圈能力為65%,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3.6%-(3.6%×65%)=1.26%
1.2.5 解析原因
造成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較多,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及家屬缺安全防范意識,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環境設施不到位,缺乏輔助設施等等。圈員從人員、時間、環境、藥物四方面入手,通過頭腦風暴法分析出患者跌倒的27個小因。
1.3 對策擬定與實施
1.3.1 全員綜合業務能力培訓
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原因多種多樣,難以預料,屬于突發事件,因此提高護理人員預見突發事件的能力尤為重要。對護理人員業務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理論積累、實踐提高、交流拓展三方面進行。首先每月開展學習會,了解熟悉《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的內容及其意義;除了每周例會及業務培訓期間進行面對面交流外,平日也注重利用QQ,微信等社交媒介交流掌握科室及病患的最新狀況,提高科室凝聚力與團隊協作能力;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進。
1.3.2 加強安全教育
對《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表》跌倒評分≥4分的住院患者及依從性較差的患者進行造冊登記,記錄患者的精神狀態,用藥及康復情況等等;組織QCC小組成員對病患及家屬進行安全宣傳教育,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使其配合醫院的工作。
1.3.3 鼓勵患者增強體質鍛煉
進行規律的活動,一方面有助于恢復心臟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恢復肌肉的力量、身體平衡力及關節靈活性,減少骨質疏松的風險。恢復活動及功能鍛煉必需在有人照看及護士的指導下進行。為患者提供助行器,輪椅等輔助工具,對于尚未能下床患者提供彈力繩及彈力球在病床上進行簡單恢復活動。
1.3.4 合理安排服藥時間,加強用藥指導與安全性監督
全面了解新入院患者的病情、既往史、用藥史及不良反應史,用藥的時間根據醫囑靈活安排。對于服用降血壓藥患者,應避免體位的突然改變。降血糖藥及精神類藥物有時會影響患者的視覺及平衡系統,增加跌倒風險,應密切觀察,告知家屬提高警惕。部分高齡患者記憶力減退,經常會忘記吃藥或重復吃藥,做好相應記錄,在用藥時間提醒患者或家屬。對于可能會引起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的藥品,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同時服用。遇到患者有多服藥,亂服藥的情況及時制止,進行合理用藥教育。
2 結果
2.1 有形成果比較
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實行跌倒管理,期間本院心內科住院患者654例,發生跌倒7例,跌倒發生率為1.1%,與之前比較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3.93,p<0.05 )。
2.2 無形成果比較
通過問卷調查,從QCC方法運用、團隊協作能力、專業理論水平、溝通能力、安全防范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幾個方面綜合評估,圈成員的各項能力均有所提高,并且對日后的工作充滿自信。
3 討論
QCC活動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首先在企業傳播后逐漸引入到醫療管理領域,近年逐步在護理管理領域開展[3-4]。本次QCC活動成員由全科護士組成,圈成員們具有強烈的參與感與責任心,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出工作熱情,在團隊的氛圍下工作學習也增強了團隊意識與創新精神。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見的突發狀況之一[5-6],會給患者帶來身心的傷害,并且埋藏著醫患糾紛的隱患,是醫療護理工作者應盡力避免的情況[7]。針對住院患者跌倒管理這一命題,通過QCC活動利用全面質量管理PDCA循環法、頭腦風暴法、魚骨圖法等工具找到問題所在,發現工作中的不足,通過此次QCC活動,心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由3.6%降至1.1%,說明品管圈活動有效地控制了跌倒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陳秋華,江婧婧,林潤,等. 品管圈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1):105-107.
杜茜倩,王霞,王聰聰. QCC在預防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的應用[J]. 哈爾濱醫藥, 2016, 36(01): 54-57.
劉德英. 品管圈活動在預防住院老年病患者跌倒墜床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17): 121-123.
陸愛玉,劉秀珍. 品管圈在骨科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 24(03): 77-78.
盛玉霞. 品管圈活動在老年患者防跌倒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05): 40-41.
宋榮,羅楊,周順花,等.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率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01): 117-118.
王菁菁. 品管圈對降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的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05): 10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