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燕
【摘要】 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預防剖宮產術中低體溫的作用。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并行剖宮產的60例產婦,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出現低體溫的概率。結果:兩組產婦的腋溫在入室時、麻醉后、切皮時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手術結束時腋溫均正常,對照組則偏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現寒戰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可有效預防剖宮產術中出現低體溫的現象,值得借鑒。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剖宮產; 低體溫; 護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25-02
多種因素可使產婦在剖宮產術中出現低體溫的狀況,包括心理因素、麻醉因素、術中輸注液體等[1]。出現低體溫會提高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使凝血功能及機體代謝受到影響,增加術后血管并發癥的概率等[2]。產婦生產后身體比較虛弱,因而需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以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本文選取筆者所在醫院60例行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行剖宮產產婦6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38歲,平均(28.73±2.87)歲;孕周37~41+3周,平均(38.06±1.87)周;其中初產婦21例,經產婦9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3~38歲,平均(29.75±2.93)歲;孕周37+4~42周,平均(38.62±1.92)周;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選擇剖宮產的產婦存在復雜心理,一方面期待自己孩子的到來,另一方面對剖宮產手術有諸多的顧慮,心理緊張甚至感到恐懼,進而使得交感神經興奮,血液重新分配,皮膚血管收縮,出現體溫降低的現象[3]。因而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告知產婦選擇剖宮產是為了母嬰的安全,不要擔心太多,做好當母親的心理準備。
1.2.2 將外周環境溫度提高,注意保暖 (1)手術室護理人員在接送時需預先加熱被子,在送至手術室途中將其嚴密包裹,以防皮膚暴露及經過寒冷地段受涼[4];(2)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需維持室內溫度在24 ℃~26 ℃,將無菌巾鋪好后,將室溫維持在22 ℃~24 ℃;(3)將電熱毯鋪在手術床上,為防止出現漏電的現象,可將橡皮布及一次性單巾鋪在電熱毯上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使用安全性較高的循環水毯,溫度維持在30 ℃~41 ℃[5]。
1.2.3 呼吸道保溫 (1)在手術過程中如需吸氧,可利用呼吸蒸發器加熱,使呼吸道散熱減少,進而防止深部溫度明顯下降[6];(2)也可采用熱量-水分交換濾器,可以將大量的水分和熱量保留在呼吸系統中,以維持呼吸道內恒定的溫度和濕度[7]。
1.2.4 減少術中熱量散失 (1)對皮膚進行消毒時要采用聚維酮碘溶液等非揮發性消毒液,避免使用酒精類揮發性消毒液[8];(2)護理人員應盡量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和主治醫師密切配合,盡量縮短和手術時間,從而縮短臟器暴露時間[9];(3)如患者在術中需行體腔沖洗,可使用溫熱液進行,以減少體熱散失;(4)使用含碘的3M手術粘貼巾貼在手術部位和皮膚切口周圍的裸露部位以保護皮膚,降低皮膚散熱程度,減少手術中無菌單對皮膚的冷刺激;(5)應用保暖性較好的被服或手術巾遮蓋不施手術部位,使其與周圍的冷空氣隔離,盡量不將被服弄濕,以保持手術床干燥[10]。
1.2.5 其他護理 (1)將需輸入患者體內的液體、庫血使用輸液加溫泵進行加熱;(2)需對患者的體溫進行密切監測,較為理想的測溫部位在直腸,如出現低體溫的現象及時給予處理[11]。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不同時間腋溫;比較兩組產婦出血量、手術時間及寒戰次數;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在接送時無冷感,術中對室內環境(溫度、濕度)無異議,無緊張表現,身體未感到不適,且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術中未出現寒戰,術后體溫正常;基本滿意:在接送時基本無冷感,術中對室內環境(溫度、濕度)無異議,有一些緊張表現,但經開導后緩解,身體稍有不適,基本能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術中未出現寒戰,術后體溫在正常范圍上下浮動;不滿意:在接送時有冷感,術中對室內環境(溫度、濕度)有一些異議,明顯緊張,未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了寒戰,術后體溫下降[12]。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腋溫比較
兩組產婦在入室時、麻醉后、切皮時的腋溫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手術結束時的腋溫均正常,對照組則偏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手術中各指標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寒戰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滿意11例,基本滿意11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度為73.33%(22/30);觀察組,滿意14例,基本滿意14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3.33%(28/3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產婦產后身體會有一定的創傷,剖宮產對其身體的損傷會更大,盡管術中放置了鎮痛泵,但術后并不能完全緩解傷口產生的疼痛感;術后一段時間內還會留置導管,且肛門未排氣前不得進食;上述這些都只會加重產婦的不適,最為重要的是要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消耗產婦的精力。剖宮產術中如出現低體溫的現象也會有諸多的危害,(1)血循環系統改變:低體溫可減慢血流速度,將血小板數量及功能降低,可影響凝血酶和血小板,進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當患者出現低體溫時,可興奮交感神經,進而增加心輸出量,增強心肌的收縮力,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現象發生;(2)增加傷口感染率:低體溫可使骨髓免疫功能受到損害,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氧化釋放作用,減少多核白細胞向感染部位移動的數量,減少皮膚血流量,抑制組織對氧的攝取,增加傷口感染率;(3)影響機體代謝:低體溫可降低機體代謝率并減少氧的供給,致使靜脈血流淤滯,不能確保局部組織的氧供,進而給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使藥物代謝出現異常,低體溫減緩麻醉藥在體內的代謝,使得產婦術后恢復的時間延長;(4)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隨著體溫的降低,腦血流量也隨之減少,進而出現意識障礙、判斷力受損等現象。因而需盡量采取措施降低術中出現低體溫的現象。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給予產婦循證護理。產婦在剖宮產術前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比較常見,護理人員應告知其過度緊張會興奮交感神經,在術中易出現低體溫的現象,要從容面對此次手術;手術室護理人員在接患者時需做好保溫措施,如在接患者前將被褥先加熱,在手術床上放置電熱毯或循環水毯;為減少呼吸道散熱,對吸氧患者利用呼吸蒸發器加熱;在手術前對皮膚進行消毒時避免使用酒精類等揮發性消毒液,需行體腔沖洗者使用溫熱液進行,醫護之間相互配合,盡量減少手術時間;應用保暖性較好的被服或手術巾將不施手術部位進行遮蓋等。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給予剖宮產產婦循證護理,可減少產婦術中發生寒戰的次數,且術后也未出現低體溫現象。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可有效預防剖宮產術中出現低體溫的現象,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鐘麗敏,靳麗敏.液體加溫對剖宮產術患者寒戰與低體溫的預防作用[J].當代醫學,2015,21(34):70-71.
[2]秦曉渝,李軍文.溫熱機和預溫液體預防剖宮產術中低體溫的效果對比[J].現代臨床醫學,2016,42(6):453-455,458.
[3]劉俊芳,陳玲,何艷,等.關于探討剖宮產術后寒戰早期干預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1729-1730.
[4]羅超,楊蓓,權哲峰,等.鞘內注射芬太尼對蛛網膜下腔麻醉行剖宮產術產婦寒戰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6,11(4):577-580.
[5]鄭健敏,張安平,馬舒寧,等.多種保溫措施用于剖宮產手術的效果評價[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3):264-267.
[6]荊玉慧,位菊峰,孫萍,等.關于剖宮產中的輸液問題[J].北方藥學,2014,11(11):193-193,117.
[7]曹海洋,李赫,羅超,等.病人加溫系統與液體加溫輸入法對剖宮產產婦術中體溫及麻醉后寒戰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7):1551-1554.
[8]楊蓓,羅超,馬駿,等.芬太尼與地塞米松對剖宮產術圍術期寒戰預防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2016,11(1):110-114.
[9]王秀芳.剖宮產術中低體溫的預防與控制[J].保健文匯,2016(6):236.
[10]勞小梨,廖少玲.術中保溫護理對剖宮產術后低體溫寒戰的干預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265-266.
[11]鄧玉紅.復合保溫措施對剖宮產產婦圍術期低體溫和寒戰發生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4):137-139.
[12]趙麗,宮瑩瑩,梁彩俠,等.預見性護理對減少剖宮產術中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12):1740-1742.
(收稿日期:2017-0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