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要】 目的:分析比較兩種劑型美托洛爾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臨床效果,并評估其安全性。方法: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COPD合并CHF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治療組患者予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FEV1、FEV1/FEV、FEV1%),記錄心功能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COPD合并CHF采用琥珀酸美托洛爾治療效果確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有一定改善肺功能的效果,且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美托洛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 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01.06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3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屬呼吸內科常見疾病,是一種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本病的發病原因與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引起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其致殘率、病死率較高。相關流行病學表明,全球40歲以上的發病率已高達9%~10%[1]。研究表明,多數COPD患者合并CHF,且發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且COPD患者發展為CHF的風險為其他患者的4.5倍[2]。劉亞波[3]研究表明,第二代β受體阻滯藥治療COPD合并CHF患者效果顯著。美托洛爾屬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藥,本藥有多種劑型。為探討琥珀酸和酒石酸兩種劑型在COPD合并CHF中的臨床療效,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呼吸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分為兩組。納入標準:(1)入選COPD合并CHF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指標,確診為CHF,根據NYHA標準分為Ⅱ~Ⅳ級[4];同時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關于COPD診斷標準[5]。(2)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急性加重期,入院前1個月曾發生急性心肌炎和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2)竇性心律過緩、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禁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的患者;(3)耐受性低、依從性差的患者;(4)有本研究藥物禁忌者。治療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齡41~78歲,平均(59.5±20.5)歲;病程2~13年,平均(7.5±1.0)年。對照組
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40~81歲,平均(60.5±20.0)歲;
病程2~15年,平均(8.5±1.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基礎治療:兩組藥物都給予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易制毒、螺內酯、洋地黃制劑等康心衰及規則吸入長效支氣管舒張劑解痙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169;規格:47.5),口服,47.5 mg/次,1次/d。對照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生產單位:江蘇美通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5116;規格:25 mg),口服,100 mg/次,2次/d。
患者連續治療2周后,調整1次劑量,維持最大劑量,治療6個月。若患者治療期間出現COPD急性發作,停用美托洛爾制劑,待病情穩定后,1周再次服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平均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平均1秒用力氣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測值百分比)。心功能改善情況:顯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級,LVEF≥50%或NHYA分級降為1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LVEF較治療前增加≥20%;無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級,LVEF無明顯改變,或患者心力衰竭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間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3.57%(2/56),包括頭痛1例,失眠1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率5.36%(3/56),包括2例頭痛,1例惡心;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Ⅱ度、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等情況,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COPD屬呼吸內科的慢性全身炎癥性疾病,本病多因長時間吸煙,影響其心血管希同,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繼而出現高血壓、心計梗死、CHF等心血管疾病。宮明蓮等[6]研究表明,CHF的發病機制與患者自身血流動力學紊亂、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激活有關,從而引起患者神經內分泌失調,而CHF的發生和發展又是以生理及病理機制為心肌重構,心肌重構則是有腎上腺素能系統激活和介導。因此,作者認為,治療CHF的主要目的在于干擾神經內分泌系統,阻斷心肌重構。而有此作用的藥物為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在CHF的治療方面已經取得肯定療效,具有提高CHF生存率的作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治療COPD,可能會增強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能力,從而使得氣道阻力有所增加,甚至還可能加重患者喘息癥狀,因此極少用于COPD的治療[7]。endprint
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對β1受體親和力顯著高于β2受體,因此,在合并肺部疾病中具有顯著優勢。研究表明,COPD合并CHF患者采用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能夠取得良好的遠期療效,近年來,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已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其作用可改善患者新機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死亡,同時對氣道阻力影響小[8-10]。臨床常用β1受體阻滯劑有阿提洛爾、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美托洛爾有兩種劑型,即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和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兩種,這兩種藥物均是由琥珀酸及酒石酸按照不同制劑原理制成。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對COPD合并CHF心功能改善明顯。賈濤等[11]通過使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CHF患者,在改善患者LVEF、BNP、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方面改善情況均優于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的CHF患者,其結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三點:(1)與酒石酸比較,琥珀酸的溶解度更小,能夠保持長時間藥物按照零級速率釋放,保持血藥濃度的穩定。(2)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被蛋白酶水平的乙基纖維素多聚體外膜包裹,從而使患者無法進食,對體液的分泌和腸蠕動等生理鹽水具有明顯影響[12]。(3)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是利用的獨立恒速釋放中多單元微囊控釋技術,使機體的吸收緩慢而均勻,保證釋放吸收的過程維持在20 h以上,延長藥物半衰期,每天給藥1次就能將血藥濃度維持24 h,從而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還提示,兩組在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方面及不良反應方面比較,差異小,表明兩種藥物在改善肺功能方面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COPD合并CHF可采用琥珀酸美托洛爾療效確切,既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有一定改善肺功能的效果,且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俊英,歐昌文.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診治要點分析[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6):76-78.
[2]葛曉花.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診治要點分析及探討[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5):57-59.
[3]劉亞波.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7):1249-1250.
[4]楊東偉,劉新葉,池豪,等.不同劑型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3):15-16.
[5]畢磊,曹丹陽.不同劑型美托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鈉肽影響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4,30(5):762-763.
[6]宮明蓮.不同劑型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0):184-185.
[7]陳思陽.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現代養生B,2015,83(3):99.
[8]于爽.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的美托洛爾治療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5,34(26):137-139.
[9]李琳.美托洛爾治療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對PASP、RV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49(29):128-129.
[10]楊笑芳,陳潔,王芳等.美托洛爾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6,1(3):415-417.
[11]賈濤,韓靚.美托洛爾對慢阻肺肺心病心衰患者RHR、PASP、RV的影響[J].新疆醫學,2016,46(7):797-799.
[12]周云俠.β-受體阻滯劑在慢阻肺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4):98-99.
(收稿日期:2017-05-20)endprint